-
人工智能在全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意义 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全科医师培训的前景与挑战,促进全科医师诊疗水平提升和社区医院智能化发展.方法/过程 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医疗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阐述其在全科医师培训领域的3个应用方向,并针对挑战提出应对策略.结果/结论 应采取支持脱敏临床医疗数据开放共享、聚集领域专家共建知识平台、鼓励全科医师与研发团队配合等策略,推动智能系统在全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促进我国基层医疗质量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疫常态化背景下基于智慧医疗的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抗疫常态化背景下基于智慧医疗的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优势.方法 以2020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1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研究组6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1+1+1签约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智慧医疗管理.观察2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指标、代谢指标,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DRKQ)、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DSQL)量表、自我行为管理变化情况(SDSCA)量表及用药依从性(MMAS-8)量表.结果 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降低约0.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约1.3 mmol/L)、血脂指标(TC降低约0.3 mmol/L、LDL-C降低约0.3 mmol/L)和血压指标(SBP降低约4 mmHg)均显著改善(P<0.05).DRKQ量表显示2组受试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均有提高(P<0.001);DSQL量表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治疗以及生存质量方面的总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SD-SCA 量表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自我饮食管理、运动、血糖监测、自我足部护理、按时用药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MMAS-8量表显示研究组在智慧医疗的指导下,用药依从性评分得到显著改善(P<0.001).结论 基于智慧医疗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并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生存质量和用药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iteSpace对国内"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旨在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三大数据库,检索时限建库至2024年4月国内以"互联网+延续性护理"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利用软件Excel绘制发文量、累计发文量及累计发文量拟合曲线,并借助CiteSpace工具构建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时间线图等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 011篇,发现该领域发文量趋于稳定并将持续受到研究人员关注;发文量最多的学者为谌永毅;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研究方向为延续性护理的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实现医疗资源优化;关键词"互联网+"出现频次最多,形成"社区"等10个聚类;关键词突现中Strength的最高值是社区护理为2.8;时间线图可知生活质量、质性研究、延续护理仍受到关注.结论 研究人员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在延续性护理中应用的研究,提高护理服务的精准性和智能化,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各机构之间和团队之间应加强合作,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积极制订相关政策,促进该领域持续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社区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广州和苏州3 个城市辖区内6 个街道社区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60 岁),对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和HRQoL等进行调查.对不同特征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效用值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Tobit回归对健康效用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总体健康效用值为0.847(0.569,0.939).EQ-5D量表中疼痛/不适维度存在健康问题的比例(45.8%)最高.已婚(β=0.049,95%CI为0.000~0.098)、子女或孙辈每天探望(β=0.074,95%CI为0.022~0.126)的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效用值较高;年龄≥80 岁(β=-0.067,95%CI为-0.119~-0.016)、患3 种慢性病(β=-0.045,95%CI为-0.087~-0.004)和4 种及以上慢性病(β=-0.092,95%CI为-0.137~-0.047)、每天睡眠时间≥8 h(β=-0.098,95%CI为-0.149~-0.046)、居住方式为福利院/养老机构/保姆/护工(β=-0.086,95%CI为-0.148~-0.023)、主要经济来源为家人提供(β=-0.116,95%CI为-0.229~-0.002)、子女或孙辈1a及以上探望1 次(β=-0.122,95%CI为-0.234~-0.009)的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效用值较低.结论: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HRQoL较差,疼痛/不适是主要健康问题,需探索更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改善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HRQo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价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7月期间丽水市人民医院治疗出院后回到社区医院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评分和生活质量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 HbAlc(4.12±1.04)%、2h PG(7.56±1.24)mmol/L 和 FPG(4.12±1.02)mmol/L,均低于对照组 HbAlc(5.22±1.05)%、2h PG(8.55±1.27)mmol/L 和 FPG(5.42±1.14)mmol/L;观察组自我管理总分(111.18±7.08)分高于对照组(96.36±6.43)分;观察组SF-36总分(651.50±11.04)分高于对照组(570.95±10.3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全科医学概论》课程质量提升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看法和对课程改进的建议,从而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质量提升的可行性意见.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学习36学时《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首都医科大学2021级临床医学、临床儿科学和眼视光医学专业5年制及长学制班级的17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使用Nvivo11.0软件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受邀医学生中有5名拒绝访谈,最终访谈12名医学生,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7个亚主题,3个主题分别是理论课程调整、社区见习调整和教学模式调整.其中,理论课程调整包含9个亚主题,社区见习调整包含5个亚主题,教学模式调整包含3个亚主题.结论《全科医学概论》课程质量改进可从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整合、完善与实践,结合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授课,增加实践时间、加强见习课监督及开展社区师资培训等方面入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相关生活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相关生活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门诊及海运仓、北新仓、北新桥、樱花园社区的765人进行调查.结合既往诊断、胃镜报告、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问卷评分将受试者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睡眠质量、心理因素,分析影响GERD发病的因素.结果 694人纳入最终研究.两组人均月收入、常住地、睡眠障碍、饭后久坐、饭后平卧、高腹压活动、运动强度、工作强度、快速进食、饱餐、粗粮、油脂丰富、豆制品、蔬菜、水果、饮食偏烫、嗜食生冷、嗜食酸性、嗜食甜食、饮食偏咸、烟熏食物、流食或半流食、宵夜、规律饮食、焦虑、抑郁、饭后-入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强度(中等)、豆制品、规律饮食是GERD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人均月收入(5 000~<20 000、≥20 000元)、睡眠障碍、高腹压活动、工作强度(中等、较大)、饱餐、饮食偏烫、嗜食酸性、烟熏食物、焦虑、抑郁是GER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GERD发病的生活方式种类繁多,临床应给予针对性的身心干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调整,实现生活方式临床化,以减少及预防GER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身心共病与生存质量、社会支持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调查及分析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现状,识别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身心共患疾病的人群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与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的关联.方法 对深圳市坪山区2个街道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已建档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编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氏抑郁量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抑郁症状与生存质量及家庭支持的关联.结果 抑郁症状筛查率为42.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HbA1c≥7 mmol/L、FPG≥8.6 mmol/L、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及≥4000元、吸烟、糖尿病病程10~20年的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抑郁症状.生存质量好(DSQL评分,OR=0.832)及社会支持得分较高(SSRS评分,OR=0.848)的患者不易出现抑郁症状.结论 社区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低收入及高收入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更易患有抑郁障碍;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等身心共病疾病的防治要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防治观,识别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相关风险,将疾病的监测诊疗、心理指导、社会支持贯穿到主动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人健康服务中病案数据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改善老年人健康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更优质的养老医疗服务,医疗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要求.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后盾,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配齐社区和机构服务资源.充分利用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体现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属性.在老年人群体中大力推广智能化穿戴设备,形成全天候、高时效性的密集神经末梢和数据源.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智慧病案为基础,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引擎的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体系.从而实现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普及率和工作效率.达成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达标治疗及社区全周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肿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多反复且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造成残疾,而且可能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患者饱受煎熬,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四多"特点:病患多、病程长、中重度患者多、并存疾病多.达标治疗是慢病管理的原则,应贯穿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管理的始终.类风湿关节炎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创新医防融合与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类风湿关节炎及其风险因素的社区全周期管理防控体系,促进全专协同家庭医生团队高质量发展,加强培养具有公卫意识与风湿病专长的社区人才,对提升类风湿关节炎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