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2017-2019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布情况,为MP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RNA恒温扩增技术,收集并分析天津地区2017-2019年9303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MP-RNA检测结果.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地区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MP-RNA检出率为32.46%(3 020/9 303),其中女性患儿的检出率为35.79%(1 428/3 990),男性患儿检出率为29.96%(1 592/5 313),男性患儿的MP-RNA检出率低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69,P<0.01);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529.212,P<0.01),其中新生儿与婴儿组的患儿MP-RNA检出率最低为9.56%(259/2709),学龄前组的检出率最高为58.30%(1 282/2 199).全年不同月份均可检出MP,其中9月的MP-RNA检出率最高为52.62%(462/878),不同月份之间的患儿MP-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611,P<0.01).MP感染有季节性差异,春、夏、秋、冬四季的MP-RNA 检出率分别为 16.96%(351/2 069),34.08%(620/1 819),47.47%(1 332/2 806)和 27.48%(717/2 609),不同季节的MP-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606,P<0.01).不同标本类型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29.283,P<0.01),其中肺泡灌洗液的MP-RNA检出率最高为72.34%(889/1 229).每月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会影响MP-RNA检出率,风速越快、相对湿度越小,MP-RNA阳性检出率越低.结论 天津地区2017-2019年9303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女性患儿MP-RNA检出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MP-RNA检出率越高;秋季为MP高发季节;肺泡灌洗液标本MP-R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标本类型;MP-RNA阳性检出率与风速、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明显.通过RNA恒温扩增技术能够初步掌握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MP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防治MP感染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大陆2010-2020年蛋及蛋制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地区由蛋及蛋制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蛋及蛋制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0年中国大陆共报告蛋及蛋制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29起,发病3 609人,其中死亡3人,年平均发病率每千万人口 2.4人.以夏秋季节为主,其中又以7月事件数最多,占20.6%(109/529);此类事件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东和华中地区,以西南地区的事件数最多,占59.2%(313/529),其中皮蛋引发的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分别占61.8%(327/529)、41.1%(1 485/3 609)和66.7%(2/3).皮蛋的致病因素主要是沙门菌(60.9%,199/327),主要感染原因是原料污染(20.5%,67/327)和存储不当(11.0%,36/327),皮蛋引发的事件中西南地区家庭最多,占42.5%(139/327),其次是西南地区街头摊点,占18.7%(61/327).结论 皮蛋是高危食品,沙门菌是主要致病因素,原料污染和存储不当是主要污染环节,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对皮蛋的监测和街头摊点的管理,在高危季节的西南地区落实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7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2017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17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 142起,累计发病34 981人,死亡158人;60.40%(3 106/5 142)的事件查明致病因子,毒蘑菇引起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5.40%(1 410/3 106)和68.24%(101/148),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占51.29%(11 597/22 609);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的事件数最多,占54.24%(2 789/5 142),发生在家庭的暴发事件造成了 92.41%(146/158)的死亡病例.结论 餐饮服务场所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发生场所.家庭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死亡病例最多,主要原因是采食毒蘑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8-2018年中国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08-2018年我国≤5岁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8-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人群特征、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及病原构成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08-201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岁儿童死亡病例3 646例,男性多于女性(1.82∶1),以≤2岁儿童为主(87.71%)。2010年之后全国≤5岁儿童报告手足口病调整后的死亡率由0.8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0.11/10万(APC=-23.20%)。2 523例实验室确诊的死亡病例中,2 323例(92.07%)为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但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呈现增加趋势。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 M=2( P25~ P75:2~4)d,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 M=3( P25~ P75:2~4)d。0~1岁、EV-A71感染、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长和居住地为农村是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2010年后,我国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中优势病原仍为EV-A71,应加强死亡病例中非EV-A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基因分型;西部省份、农村地区和小年龄组病例应当加强EV 71灭活疫苗接种宣传,提高诊断、救治及时性,降低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SEER数据库的老年下咽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下咽癌的预后因素,构建并验证老年下咽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年龄>60岁诊断为下咽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00例,随机分为建模组( n=845)和验证组( n=255),采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进行临床特征选择,使用10倍交叉验证生成5个有意义的变量:年龄、T分级、M分级、婚姻状态、手术类型;利用Cox回归模型对建模组及验证组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评估,列线图展示建模组预测结果,根据构建的模型风险评分,按中位数分为高低风险组,绘制出建模组及验证组生存分析曲线图。 结果:年龄、T分级、M分级、婚姻状态、手术类型是老年下咽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建模组C指数为0.652(95% CI: 0.625~0.679),验证组C指数为0.64(95% CI: 0.597~0.683);建模组中12个月及36个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8及0.785,验证组中12个月及36个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及0.64;预测12个月及36个月生存曲线的校准度及临床决策曲线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风险评分绘制出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预后较差。 结论:老年下咽癌患者预后与年龄、分期、婚姻状态及手术有关,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老年下咽癌患者的预后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洪涝灾害公众健康防护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洪涝灾害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受灾群众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本研究参照我国相关法规、应急手册,结合广泛的文献、资料调研进行综合分析与提炼,并根据流行病学与相关防护证据和专家咨询,分类解析洪涝灾害的环境健康危害因素,从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救助的策略角度提出针对公众的多环节、多人群、分阶段的综合防护措施,为推进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公众健康防护水平、改善公众健康结局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群体性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群体性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临床资料,总结食源性肉毒中毒的影响因素、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一起24人进食自制豆腐乳,导致14例群体性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事件,分析中毒的影响因素。研究14例肉毒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中毒患者均为A型肉毒中毒,误诊2例,饮白酒者的中毒发病率 RR值为0.183( P=0.009)。中毒潜伏期中位数为2.0(1.0~3.0)d,10例复视、4例视物模糊为首发症状,9例继而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4例进展为呼吸困难、胸闷等。中毒患者都意识清楚、无感觉异常、无发热、无腹泻腹痛等,实验室检测及颅脑CT/MRI无特征性异常。注射肉毒抗毒素治疗,8.0(7.0~8.5)d后好转出院,6月后随访,9例患者仍有轻微视物模糊。 结论: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对称性下行性弛缓性瘫痪,饮白酒降低食源性肉毒中毒发病率,尽早使用肉毒抗毒素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风险增高相关。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但这两种疾病之间潜在的生物学联系尚不完全清楚,糖尿病本身及其相关的多种代谢异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降糖药物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风险相关。现对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若干共识和焦点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常染色体嵌合变异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类体细胞突变的发生和积累,又称体细胞嵌合现象。其中,嵌合染色体变异(mCA)对基因组完整性的影响最为显著,被视为人类衰老的表型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了解mCA的人群流行病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探索人体衰老进程中“基因组失稳”及其相关生物学机制,为人类年龄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旨在汇总既往大规模人群研究结果,对外周血常染色体mCA的人群流行病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癌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其中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防治,以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迅速增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原因,因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肝癌筛查刻不容缓。现综述概括总结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相关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因素,以及筛查监测手段,进而探讨肝癌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