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识别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非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包括特发性臂丛神经炎、原发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癌、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胸廓出口综合征、医源性损伤等,临床表型复杂,可累及臂丛的任何神经。肌电图检查能帮助确定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核磁共振和超声可发现臂丛神经结构的异常,辅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治疗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治疗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治疗组给予半导体激光(每日治疗1次,每次照射2部位,每次10 min,连续治疗2周)联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仅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NDI、SF-36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NDI、SF-36评分分别为(2.38±1.11)分、(3.11±3.15)分、(96.81±19.12)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可显著缓解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锁骨上切口联合单孔胸腔镜治疗颈胸交界处神经源性肿瘤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1 女性,27岁,主因“左侧眼睑下垂进行性加重3个月伴左上肢麻木1个月”于2017年8月7日入上海市肺科医院。患者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入院体检:先天愚型面容,左侧眼球内陷、左上睑下垂,双瞳孔不等大,左侧缩小,对光反射存在,左上肢感觉减退。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增强扫描示左侧胸顶处占位,大小约7 cm×8 cm,肿瘤占据左侧胸廓出口,与锁骨下动脉紧邻,锁骨下动脉有一细小分支疑似穿过肿瘤上极(图1A);MRI提示神经源性肿瘤。诊断:霍纳综合征,起源于交感干的神经节细胞瘤可能。该类型肿瘤通常质地较硬且本例瘤体相对较大,从胸腔内处理如果损伤胸顶锁骨下细小分支引起出血,则术野暴露及出血控制会比较困难。该肿瘤为良性肿瘤,经影像科、胸外科、手外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评估后决定优先处理肿瘤上极,后通过单孔胸腔镜处理肿瘤下半部分。于2017年8月11日行锁骨上切口联合单孔胸腔镜胸顶肿瘤切除术。双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患侧胸部垫高,头转向健侧,患侧左手臂外展,消毒颈部区域后铺巾,于左侧颈部锁骨上方做一长8 cm切口,自此切口逐步向胸顶游离。首先游离出锁骨下动脉,探查其下为肿瘤顶部,质地较硬;仔细寻找到锁骨下动脉细小分支,见该血管紧贴肿瘤上极,两端分别双线结扎后切断。橡胶带牵拉锁骨下动脉,继续向脊柱侧逐步分离,分离出C 5~T 1神经根,分别予橡胶带牵拉暴露。手指钝性分离肿瘤顶部,向胸腔内压入。此时肿瘤上极与胸顶大血管和臂丛神经根完全分离。无菌纱布覆盖颈部切口后更换为右侧卧位,左手臂悬吊,打开颈部切口覆盖纱布后,再次消毒下颌缘至脐平面皮肤,铺巾,暴露颈部切口和侧胸壁,自腋中线第4肋间做一长4 cm切口,逐层进入胸腔后,置入切口保护套,单孔胸腔镜操作。探查胸顶部,为肿瘤占据,肿瘤无法与远端交感干游离。胸腔内向下牵拉游离肿瘤,同时配合经锁骨上切口予手指钝性向胸腔内游离肿瘤,最后电凝钩仔细操作于胸腔内完整切除肿瘤,自胸部切口取出肿瘤(图1B、1C)。肿瘤切除后,暴露胸顶后进一步探查,见胸廓入口处交感干位于肿瘤起始部,远端随肿瘤切除后局部缺如(视频1)。胸腔内留置胸管1根,自胸部切口引出,颈部切口一期皮内缝合不放置引流。颈部游离操作时间1.5 h,单孔胸腔镜切除肿瘤1.0 h,术中出血量20 ml。术后第1天复查胸部X线片,左肺复张良好引流少,拔除胸管,术后第3天出院。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1个月随访胸部X线片显示恢复良好(图1D),左上肢麻木感消失,霍纳综合征未改善。由于患者依从性较差,未再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情况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电生理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TOS)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其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11例,按照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包括神经传导、神经电图、肌电图)对入选患者上肢进行分段肌电图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将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与临床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 11例患者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支持臂丛神经上干受累2例,下干受累5例,累计全臂丛3例,1例累及束支部.术中临床所见提示:累及臂丛上干1例,下干5例,4例累及全臂丛,1例压迫位置在束支部.有1例在术中确诊通过手术证实为双卡综合征.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及评估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重要辅助手段,对神经源性TOS患者臂丛神经受压的部位、程度、性质、范围和预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但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必须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其它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