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生教育"分流退出"路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索研究生教育"分流退出"路径,为"分流退出"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工作手册相关规定制订"分流退出"条目,采用德尔菲法开展两轮函询调查.通过计算条目均值、变异系数、满分比等指标,确定函询条目,形成"分流退出"制度条目,在此基础上,绘制"分流退出"路径图.结果 本研究于2023年11 月共进行两轮函询,函询专家共12名,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最终形成了"分流退出"管理条文,包括退出和分流两个维度,其中退出涵盖日常管理、培养过程和学位管理三方面共22项条目,分流即转科学学位,共4项条目.第1轮专家权威系数为0.892,第2轮专家权威系数为0.896,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评价结果可靠.两轮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64和0.306(P<0.05),提示咨询专家意见较为一致,评价结果可信.第2轮函询问卷,各个评价条目的算术均值均>3.50,且变异系数<0.25,条目予以保留.满分比在80%以上的条目有10个.条目中最低平均分为3.833分,最高平均分为满分5分.结论 本研究函询结果科学可靠,探索了研究生教育"分流退出"路径,能够为研究生教育"分流退出"制度实施提供参考,对保证制度落实、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锲而不舍,砥砺前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章翔,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2月成为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直接掌握的专家.曾任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主任、西京脑科医院院长;为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会员、国际脑研究组织会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委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委员、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生命科学部评委、中华医学会理事、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军队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西部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自2001 年始担任《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创刊主编至今,将该杂志打造成为了神经外科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它致力于推动神经外科学及其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秉持"路虽远,韧必达"的理念,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影响力,已成功跻身于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医学期刊之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军事科学院研究生招生简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军事科学院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拳头力量,承担着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强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的职责,肩负着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的使命.可招收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6个学科门类,26个学术学位、3个专业学位的硕、博士研究生(部分学科仅限军人报考),招生单位涵盖军事科学院所属13个直属单位.具体情况可电话咨询(杨老师,010-55475533),也可关注"军事科学院""军科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国内外MPH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以胜任力为导向创新设计一个全面的、可行的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结果:中山大学-广州市CDC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针对实践时长2年以上的MPH探索构建了“4+N+综合评价”的实践体系,“4”代表基于实践的教学、专业实践、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参与和科研训练,分别培养MPH“公共卫生科学”“操作与实践”“人群健康管理”“卓越技能”能力。“N”代表拓展实践,培养MPH“综合能力与职业精神”能力,以综合评价来评估培养效果。结论:本研究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MPH“4+N+综合评价”校外实践体系,培养新时期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省级教学医院临床医学专硕科研现状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在"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下,科研水平处于中等的省级教学医院,临床专硕目前面临的科研现状。方法:通过对一所省级教学医院所有在读的3个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对科研相关的认知、现状、自我评价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分别对专硕和学硕的科研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硕参与科研课题的比率要高于专硕,专硕研究生即使到三年级参与科研课题的比例仍然不高。而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学硕与专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硕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要高于专硕。虽然学硕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相对较多,但是专硕与导师的沟通增加,并且调查显示专硕对导师、院校研究生政策和科研政策的满意度均要高于学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研究生的自我科研压力调查发现,学硕和专硕的科研压力程度都超过了50%。结论:学硕由于专业特点及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更多,其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明显优于专硕。但是近年来基于科研课题管理的专硕培养模式改革,已经使得专硕生与导师交流更多,对导师、院校的满意度显著增加。另外,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压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实践视角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全面、细化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国际助产实践基本能力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法确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4.38%、74.07%,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4,指标体系总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0、0.965,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0、0.297( P<0.01)。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内涵指标76项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本研究以母婴健康为服务宗旨、基地功能定位为基础,构建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经历的迷惘困境,为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及最大差异法,于2019年3—6月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23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4个主题:新环境挑战课程学习的预期假设;科研能力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调整在临床实践中的自我定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准备度不足。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毕业准备方面存在迷惘困境,护理教育者可以此为触发点,开展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方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方案。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并轨培养方案初步框架,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指标体系。通过Excel 2010录入数据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从招生方式、培养资源、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考核、质量监控这6个方面最终确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与专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并轨培养的框架,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72个三级指标的并轨培养方案指标体系。结论:通过科学地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培养内容和全方位考评体系,使用弹性学制,为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拟定培养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形成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和0.93,Kendall协调系数 W分别为0.31和0.22(均 P<0.001),最终形成的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包括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基地及师资要求、培养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评价5个部分,共89项具体内容。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培养体系科学、可靠,可为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通过阐述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现状,提出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轮转科室局限、理论与实践脱节及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从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临床科室轮转及培训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有效提高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兴趣,逐步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