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设置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势在必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需要人们反思并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思考和研究人才培养问题,尤其是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即培养具有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功底、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和突发应急响应能力、较强组织领导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并将其纳入公共卫生高等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就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对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方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方案。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并轨培养方案初步框架,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指标体系。通过Excel 2010录入数据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从招生方式、培养资源、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考核、质量监控这6个方面最终确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与专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并轨培养的框架,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72个三级指标的并轨培养方案指标体系。结论:通过科学地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培养内容和全方位考评体系,使用弹性学制,为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协和医院"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工作改革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招生模式从"统一招生考试"变为"申请-考核"制后的博士招生工作情况,并对招生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按照"统一招生考试"和2017、2018年按照"申请-考核"制两种不同招生方式中的考生信息,进行比较;利用自拟问卷,调查2018级博士对"申请-考核"制工作的看法;使用Excel 2016录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SPSS 20.0对定量资料行卡方检验、 t检验。 结果:自2016年以来,报考北京协和医院的学生总量呈下降趋势,考生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但考生的性别、生源、硕士期毕业学校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仅2017与2018年报考我院应届生和往届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协和医院的"申请-考核"制工作满意度高(82.54%,52/63);90.00%以上的学生赞同目前设立的招生评价各项指标;有85.71%(54/63)的学生建议专业型和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可采用不同的招生评价指标,以全面反映考生专业素质和培养潜力。 结论:招生模式从"统一招生考试"转变为"申请-考核"制,对报考协和医院的考生影响不大。在推行"申请-考核"制过程中,北京协和医院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度建设和规范流程上作了积极探索,并监督整个招生过程;赢得了考生的信赖与认同,该项工作的学生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颅颌面外科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方案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衔接(简称并轨培训)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研究于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11名颅颌面外科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自主学习与科室学习有机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操作有机结合、科研培训与临床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方案。结果显示,11名颅颌面外科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7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1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所有学生均通过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临床综合技能考核。可见,颅颌面外科学并轨培训方案的实施效果良好,有助于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水平和临床技能水平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美国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疾病谱的变化,公共卫生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暴发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和突发应急的短板,建立高水平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国际视野与国内实际出发,分析研究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借鉴美国高水平大学培养模式的经验,提出合理的院校准入、培养计划及毕业要求方面的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核心胜任力的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核心胜任力整体情况,分析医院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更好地优化与修订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64名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核心胜任力的认知及自评情况,比较并分析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核心胜任力各个指标得分差异。使用SPSS 23.0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分类变量进行分析。 结果:核心胜任力总分博士高于硕士,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 P<0.05);“系统改进能力”[硕士(2.94±1.07),一年级(2.82±0.97)]、“病人管理”[一年级(2.77±1.22)]、“学术研究”[一年级(2.90±1.03)]等7个指标存在学生平均分不足3分的情况。 结论: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同感较好,高学历、高年级学生核心胜任力总体情况优于低学历、低年级学生,可能与接受临床实践教育的深入程度不同有关。针对学生核心胜任力存在“短板”的情况,应予以重点关注并强化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业偏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分析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业偏好,为我国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离散选择实验设计调查问卷,对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开展调查.利用条件logit模型分析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对7个工作属性的偏好与未来是否选择疾控机构就业的关系.结果:纳入的7个工作属性对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就业偏好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对其疾控机构就业偏好具有重要影响,非经济因素中博士研究生更关注工作地点以及住房.此外,是否愿意选择疾控机构就业的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偏好存在差异,愿意到疾控机构就业者更关注住房和子女教育条件(P<0.05).结论: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未来是否选择疾控机构就业主要受月收入、工作地点以及住房的影响.疾控机构应完善住房补贴、编制等激励措施,将薪酬体系改革完善与缩短晋升年限等非经济激励措施相结合,促进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未来选择疾控机构就业,减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流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医学研究生科研论文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的认知现状及教学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了解医学研究生对于科研论文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的认知现状、教学现状及其需求,从而为合理设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针对我院3个年级随机抽取的150名临床医学专业在读研究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对科研论文中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的认知情况和教学需求情况.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 64.08%(110人)的研究生会使用统计软件,但能熟练运用者仅有32.39%(3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熟练运用者较博士研究生少(P<0.05),学术型研究生熟练运用者较专业型研究生少(P<0.05);此外,90.14%(128人)的研究生认为科研论文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相关课程非常重要,同时82.39%(117人)支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直接影响科学研究水平,而根据研究生对科研论文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的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对增强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调研反馈及Pharm.D.培养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深入进行临床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针对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进行91人次的调研访谈,广泛收集反馈意见,并初步探索Pharm.D.培养的模式,为中国临床药学专业型博士的培养奠定基础.针对北京大学药学院培养的91名临床药师及学生进行了关于专业学位硕士及Pharm.D.培养模式的调研访谈,其中包括67名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和24名已工作的临床药师.调研访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培养模式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与意见,结果主要分为4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考核评估及带教师资.被调查者针对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有效的反馈意见,利于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及符合中国国情的Pharm.D.培养的初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北京大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借助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契机,充分发挥北大医学特色,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顶层设计,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公共卫生、药学、医学技术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贯彻落实医教协同精神,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