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经历的迷惘困境,为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及最大差异法,于2019年3—6月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23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4个主题:新环境挑战课程学习的预期假设;科研能力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调整在临床实践中的自我定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准备度不足。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毕业准备方面存在迷惘困境,护理教育者可以此为触发点,开展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实践视角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全面、细化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国际助产实践基本能力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法确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4.38%、74.07%,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4,指标体系总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0、0.965,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0、0.297( P<0.01)。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内涵指标76项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本研究以母婴健康为服务宗旨、基地功能定位为基础,构建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麻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麻醉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方法:以我国《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及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文件为指导,参照国际麻醉护士联盟(IFNA)提出的核心能力标准以及我国麻醉方向MNS核心能力要求,运用加拿大医师能力框架(CanMEDS)理论框架结合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结果,拟定麻醉方向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结果:对2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0%和95.24%;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2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098和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最终形成11个一级指标、4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麻醉方向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 结论:麻醉方向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可借鉴性强,且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可为麻醉方向MNS的临床培养提供借鉴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口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置信职业行为指标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口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指标。方法:2022年1至7月,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以及小组讨论,初步拟定EPAs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口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EPAs指标。结果:专家权威系数为0.875,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93.7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24、0.095( P<0.05)。最终构建了11项EPAs指标及56条内容说明,并确定了各项指标在不同就读阶段的预期置信级别。 结论:口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EPAs指标内容全面、实用,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可为口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简便可行的教育效果评价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硕士(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国内外MPH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以胜任力为导向创新设计一个全面的、可行的MPH校外实践培养体系。结果:中山大学-广州市CDC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针对实践时长2年以上的MPH探索构建了“4+N+综合评价”的实践体系,“4”代表基于实践的教学、专业实践、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参与和科研训练,分别培养MPH“公共卫生科学”“操作与实践”“人群健康管理”“卓越技能”能力。“N”代表拓展实践,培养MPH“综合能力与职业精神”能力,以综合评价来评估培养效果。结论:本研究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MPH“4+N+综合评价”校外实践体系,培养新时期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省级教学医院临床医学专硕科研现状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在"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下,科研水平处于中等的省级教学医院,临床专硕目前面临的科研现状。方法:通过对一所省级教学医院所有在读的3个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对科研相关的认知、现状、自我评价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分别对专硕和学硕的科研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硕参与科研课题的比率要高于专硕,专硕研究生即使到三年级参与科研课题的比例仍然不高。而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学硕与专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硕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要高于专硕。虽然学硕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相对较多,但是专硕与导师的沟通增加,并且调查显示专硕对导师、院校研究生政策和科研政策的满意度均要高于学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研究生的自我科研压力调查发现,学硕和专硕的科研压力程度都超过了50%。结论:学硕由于专业特点及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更多,其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明显优于专硕。但是近年来基于科研课题管理的专硕培养模式改革,已经使得专硕生与导师交流更多,对导师、院校的满意度显著增加。另外,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压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拟定培养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形成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和0.93,Kendall协调系数 W分别为0.31和0.22(均 P<0.001),最终形成的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包括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基地及师资要求、培养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评价5个部分,共89项具体内容。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培养体系科学、可靠,可为产科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下文简称儿科学专硕)的科研能力现状,提出培养建议。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56名儿科学专硕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0%(14/56)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64.3%(36/56)的研究生文献阅读量每月不超过4篇,92.9%(52/56)的研究生认为需要开展科研培训课程,82.1%(48/56)的研究生认为临床工作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影响。结论:儿科学专硕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优化科研课程设置,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培养科研和临床全面发展的儿科医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双重协同能力”创新为基础的消化内科研究生培养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取得显著提升,岗位胜任力增强。但由于“培养目标导向”侧重于临床实践、教育管理部门弱化对科研素养的培养、研究生导师的重视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其科研能力明显较弱。以消化内科学为例,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轮转计划安排、重视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导师负责制的管理、加强学科交叉在学科创新发展中的应用等手段,探索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方案,消化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能力获得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针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且实践性强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为完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结合文献调查法、焦点小组讨论法和专家座谈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所有资料采用Excel双人录入数据,使用matlabR2018a计算权重、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比例。结果:形成了由7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纳入研究的32名专家权威程度平均为0.791;一级指标中权重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导师指导(0.213)、专业实践(0.157)和科研课题(0.149);权重系数一致性比例 CR=0.040,一致性检验通过( CR<0.1)。 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各指标权重系数大小反映了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点所在,能够为提高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