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分布情况,为制定晚期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01-01-2022-05-31于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19家医院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资料,使用Excel 2019及SPSS 29.0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其基线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43例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遂宁市和六盘水市等10个地(州)市的医院.所有纳入患者年龄23~94岁,中位年龄61岁.其中男801例(76.80%),既往具有吸烟史患者609例(58.38%),城镇居住患者631例(60.50%),企事业单位人员436例(41.80%);肺鳞癌413例(39.59%),肺腺癌449例(43.04%),小细胞肺癌132例(12.67%),其他病理类型49例(4.70%),Ⅳ期患者900例(86.29%);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2分患者1 015例(97.41%),驱动基因阳性患者176例(16.87%);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检测率17.1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使用率95.78%,PD-1/PD-L1抑制剂一线使用率55.99%,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占80.54%,国产PD-1/PD-L1抑制剂使用率90.13%,适应证用药876例(83.98%).总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6%,其中3~5级占13.23%,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患者95例(9.10%),因严重免疫相关性肺炎死亡4例,因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死亡1例.绝大多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经短暂性停药或激素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中国西南部分地区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存在覆盖患者有限、药物可及性受限及部分医院用药经验相对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和细丝蛋白A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和细丝蛋白A(FLNa)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1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资料完整的76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和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 χ2检验。 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率为46.05%(35/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PDCD4蛋白表达率83.33%(20/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43, P<0.01),PDCD4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精囊腺侵犯明显相关( χ2=4.152、4.54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织中FLNa蛋白表达率为35.53%(27/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FLNa蛋白表达率75.00%(18/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483, P<0.01),FL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χ2=7.218、5.289、6.25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表达下调,检测PDCD4和FLNa有助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结直肠癌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安全性及其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的大样本数据,为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5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3例)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例)共计94例患者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58岁。直肠癌81例,结肠癌13例(2例为结肠双原发癌);肿瘤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82例;肿瘤高分化46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11例。26例(27.7%)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行单纯免疫治疗,主要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68例(72.3%)为错配修复正常(pMMR)和微卫星稳定(MSS),行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主要为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PD-1+长程或短程放疗,或PD-1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3.0版分析评价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了解手术情况并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评价手术并发症;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包括以下指标: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在病理上残留肿瘤≤10%;病理完全缓解(pC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患者在病理上未见残留肿瘤;肿瘤评效为疾病控制率(DCR),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患者在全组中所占的比例;客观缓解率(ORR),为CR+PR。结果:全组94例患者接受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4(1~10)个,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35/94),包括皮肤相关不良反应35例(37.2%)、甲状腺功能异常21例(22.3%)和免疫性肠炎8例(8.5%),其中Ⅲ级不良反应占1.1%。末次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0(21~55) d,直肠癌根治术81例,结肠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联合其他脏器切除2例;全部患者原发灶切除均达到R 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3%(21/94),主要为吻合口漏(4例)、盆腔感染(4例)、腹腔积液(3例)、吻合口狭窄(3例)和腹盆腔出血(2例);Ⅰ~Ⅱ级并发症13例(13.8%),Ⅲ级并发症8例(8.5%),无Ⅳ级及以上并发症。全组患者中位随访32(1~46)个月,DCR为98.9%(93/94),ORR为88.3%(83/94),pCR率41.5%(39/94),MPR率60.6%(57/94)。行单纯免疫治疗的26例dMMR和MSI-H患者pCR率为57.7%(15/26),MPR率为65.4%(17/26)。行联合免疫治疗的68例pMMR和MSS患者pCR率为35.3%(24/68),MPR率为58.8%(40/68)。 结论:对于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很好的肿瘤控制率和病理缓解率;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难治性晚期乳腺癌合并肺结核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晚期乳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就诊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甲乳外科1例难治性晚期乳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27岁女性,发现右乳肿物半月余入院。结合肿瘤病理、免疫组化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右侧浸润性乳腺癌伴骨转移(T 2N 2M 1,Luminal B),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给予经典抗结核治疗2周后,完成4周期挽救化疗,效果不佳;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抗体后出现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结论:Luminal B型乳腺癌(ER、PR低表达)分子特征、预后与三阴型乳腺癌类似,免疫治疗可用于PD-L1阳性表达的该类型患者。免疫治疗非特异性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但导致患者死亡实属罕见,应引起临床医师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并最终行根治性手术的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资料;男23例,女15例;中位年龄68(47~79)岁;有13例为pCR,25例为非pCR。将38例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训练组(26例)和测试组(12例)进行建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直肠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各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来评价所构建模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和术后病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本研究在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从每个模态下感兴趣区域(ROI)提取了41个特征,包括9个一阶特征,24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8个形状特征。进一步分别从新辅助治疗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加权成像(T2WI)的每一个图像模态中提取41个特征,共纳入164特征。经过 t检验和相关系数的筛选后,仅有4个特征得到保留。经过LASSO交叉验证后,仅有治疗前基线DWI图像的一阶偏度和治疗前基线T2WI图像中的体积这两个特征得到保留。应用这两个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6和0.844,77.8%和100.0%,88.2%和75.0%,77.8%和66.7%,88.2%和100.0%。影像组学模型的决策曲线显示,采用该预测模型预测pCR的策略要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pCR的策略,也优于将所有患者看作非pCR的策略。 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直肠癌pCR预测模型,有潜力用于临床筛选或可免于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改变及意义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8例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后取血备检,对照组为32例同龄健康儿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CD8 +CD28 -Treg细胞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ligand,FasL)、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nducible T-cell co-stimulator ligand,ICOSL)、CD80、CD86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转录因子Helios、穿孔素、颗粒酶B、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3(immunoglobulin-like transcript 3,ILT3)和ILT4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蛋白浓度。 结果:(1)急性期KD患儿CD8 +CD28 -Treg细胞比例及Heli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但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前述2项指标低于未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CD8 +CD28 -Treg细胞比例及Helios表达明显降低( P<0.05)。(2)急性期KD患儿CD8 +CD28 -Treg细胞FasL、PD-1、ICOSL和穿孔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经活化的CD4 +T细胞刺激后CD8 +CD28 -Treg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 P<0.05),其中CAL组患儿前述6项指标均低于NCAL组( 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前述指标均呈不同程度恢复( P<0.05)。各组间颗粒酶B表达虽略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 +细胞表面过度表达CD80和CD86等共刺激分子( P<0.05),抑制性分子ILT3和ILT4表达亦高于对照组( P<0.05);CAL组患儿CD14 +细胞表面CD80和CD86蛋白水平高于NCAL组( P<0.05),而ILT3、ILT4表达低于NCAL组( 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前述指标均明显恢复( P<0.05)。 结论:CD8 +CD28 -Treg细胞相对不足及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活化及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RD4对高表达PD-L1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表达及增殖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BRD4对高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D-L1的表达及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GEPIA中TCGA数据库,获取有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数据,对高表达PD-L1、BRD4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总生存率分析,并对PD-L1和BRD4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PD-L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选择高表达PD-L1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分别用si-NC和si-BRD4转染A549细胞株,获得NC组和敲低BRD4组。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2组的BRD4和PD-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成瘤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分别加入DMSO和BRD4抑制剂JQ1获得对照组和JQ1组,蛋白质印迹法和CCK-8实验检测2组0、12、24、36、48 h的A549细胞PD-L1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水平。结果:高表达BRD4、PD-L1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低生存率( χ2值分别为6.538、8.258,均 P<0.05)。PD-L1和BRD4的表达呈正相关( r=0.57, P<0.05, n=105)。A459细胞PD-L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460、H1975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58、2.67,均 P<0.05)。敲低BRD4组A549细胞中PD-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37、7.54,均 P<0.05)。敲低BRD4的表达后,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集落形成能力以及生长的能力较对照组降低。随着时间的增加,JQ1组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步下调。自12 h开始,2组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25、8.24、10.25、12.23,均 P<0.05)。CCK-8实验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JQ1组A549细胞增殖水平逐步下调。自12 h开始,2组A549细胞增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86、12.25、15.24、7.586,均 P<0.05)。 结论:抑制BRD4可以抑制高表达PD-L1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D-L1的表达及增殖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小RNA-21对胰腺癌PANC1细胞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微小RNA-21(miR-21)对胰腺癌PANC1细胞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插入miR-21或靶向miR-21的小干扰RNA的重组质粒,以空质粒为对照,应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建立空白组、miR-21过表达组(过表达组)和miR-21沉默组(沉默组)PANC1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酶联免疫法检测miR-21靶向结合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培养24 h时,空白组、过表达组、沉默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0.72±5.62)%、(28.46±6.12)%、(14.05±3.3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89±0.26)%、(4.62±0.19)%、(8.66±2.25)%;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12.4±32.5)、(508.8±50.7)、(50.9±10.6)个/200倍视野;细胞迁移覆盖面积分别为(75.6±12.1)、(118.8±20.2)、(48.8±9.5)mm 2/200倍视野;PDCD4表达量为0.85±0.22、0.72±0.10、1.36±0.41;PTEN表达量为0.85±0.21、0.28±0.09、1.36±0.45;VEGF表达量为0.79±0.24、1.15±0.31、0.46±0.10;survivin为1.02±0.33、1.51±0.42、0.52±0.12;MMP-2为1.12±0.22、1.86±0.52、0.56±0.18;MMP-9为1.06±0.15、1.78±0.48、0.49±0.12,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空白组比较,沉默组的细胞凋亡率及PDCD4、PTEN表达量均增加,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以及VEGF、survivin、MMP-2、MMP-9蛋白表达量均下降;过表达组的变化与沉默组完全相反,过表达组、沉默组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沉默miR-21能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力,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DCD4及PTEN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治疗对局部晚期可切除、边界或潜在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化疗联合PD-1抗体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可切除、边界或潜在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28例,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第8版临床TNM分期标准,Ⅱ期、Ⅲ期、ⅣA期、ⅣB期和分期不明者分别有1、15、10、1和1例。治疗方案为紫杉类药物与铂类药物或氟尿嘧啶的双药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2个周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对适合手术者行手术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分别有1、21、5和1例患者完成了1、2、3、4个周期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客观缓解率为71.4%(20/28),疾病控制率为100%(28/28)。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6/28),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白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1例,免疫性肝炎1例。无治疗相关死亡。23例患者完成了手术治疗,R0切除率为87.0%(20/23),其中13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期降至Ⅰ期,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7.3%(4/23),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1.7%(5/23)。4例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放化疗,1例达到部分缓解后拒绝后续治疗。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可切除、边界或潜在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良好,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对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间复杂相互作用的认识,免疫检查点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伊匹木单抗、LY3321367等,可作为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应用于复发或转移性HNSCC的治疗。进一步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有望为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