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抗体检测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体内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失调会产生多种针对自身细胞、组织及器官的自身抗体。目前已发现越来越多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与临床表现、疾病过程、临床并发症及预后存在关联。总结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活动度评估、预后判断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与免疫反应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凝血功能紊乱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以凝血与纤溶过程失衡为主要发病机制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全身微血栓形成与出血倾向是凝血功能紊乱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不良临床结局往往是诱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并发症DIC又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又与机体的炎症反应紧密相关。研究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将为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可能。现从免疫与炎症反应方面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标志物在艾滋病定义性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AIDS相关恶性肿瘤与HIV感染有密切联系,尽管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在感染者体内的复制,但HIV感染者体内仍然存在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增加了HIV感染者罹患AIDS定义性恶性肿瘤(AIDS-defining malignancies,ADMs)的风险。本文对ADMs具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包括细胞计数、血液中的核酸、血浆或血清中的蛋白质和遗传多态性等,希望能够提高ADMs的诊断效率和患者的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LADA的患病率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的患病率,分析LADA的临床特征,研究LADA与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20例,根据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结果,将其分为LADA组和T2DM组,其中LADA组21例[根据抗GAD滴度分为LADA1组(≥180 Units/ml高滴度)和LADA2组(<180 Units/ml低滴度)],T2DM组399例。调查LADA患者的患病率。检测并比较LADA组和T2DM组间BMI、LDL-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0例LADA及年龄病程相匹配的20例T2DM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8 +T细胞亚群比值。观察LADA患者与T2DM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及细胞免疫层面的差异。 结果:⑴新诊断T2DM患者中的LADA检出率为5.0%(21/420),汉族与少数民族的LAD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和4.4%)( P>0.05);⑵LADA组患者的C肽水平(FCP和2 h-CP)低于T2DM组( P均<0.05);LADA1组的FCP及2 h-CP水平较LADA2组更低( P<0.05)。T2DM组的BMI、LDL-C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组血清中的Cys C、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⑶LADA组患者T细胞亚群CD4 +/CD8 +T细胞比值高于T2DM组( P<0.05)。 结论:⑴新诊断汉族及少数民族T2DM患者中均存在相似比例的LADA患者。抗体高滴度LADA较低滴度LADA及T2DM患者体型偏瘦,胰岛功能更差。但较LADA患者,T2DM患者与代谢紊乱更相关,其大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⑵LADA组较T2DM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T细胞免疫失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炎症性肠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炎症性肠病(IBD)是由肠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人群平均寿命增加,IBD患者不断增加。而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研究显示IBD与AD存在一定关联,二者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似,均涉及免疫失衡、慢性炎症和肠道菌群紊乱等。该文就IBD与AD的共病现象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为早期识别和更好地管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改变及意义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8例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后取血备检,对照组为32例同龄健康儿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CD8 +CD28 -Treg细胞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ligand,FasL)、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nducible T-cell co-stimulator ligand,ICOSL)、CD80、CD86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转录因子Helios、穿孔素、颗粒酶B、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3(immunoglobulin-like transcript 3,ILT3)和ILT4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蛋白浓度。 结果:(1)急性期KD患儿CD8 +CD28 -Treg细胞比例及Heli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但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前述2项指标低于未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CD8 +CD28 -Treg细胞比例及Helios表达明显降低( P<0.05)。(2)急性期KD患儿CD8 +CD28 -Treg细胞FasL、PD-1、ICOSL和穿孔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经活化的CD4 +T细胞刺激后CD8 +CD28 -Treg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 P<0.05),其中CAL组患儿前述6项指标均低于NCAL组( 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前述指标均呈不同程度恢复( P<0.05)。各组间颗粒酶B表达虽略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 +细胞表面过度表达CD80和CD86等共刺激分子( P<0.05),抑制性分子ILT3和ILT4表达亦高于对照组( P<0.05);CAL组患儿CD14 +细胞表面CD80和CD86蛋白水平高于NCAL组( P<0.05),而ILT3、ILT4表达低于NCAL组( 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前述指标均明显恢复( P<0.05)。 结论:CD8 +CD28 -Treg细胞相对不足及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K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活化及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患者的N-糖组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N-糖组学主要是研究机体内N-聚糖结构和功能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N-糖组改变与各种疾病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体内普遍出现多种病理生理学变化及代谢紊乱,以糖代谢紊乱最为突出。目前有较多研究报道,糖尿病与N-糖组改变相关,糖尿病患者血清中N-糖蛋白的数量、结构和免疫球蛋白G N-聚糖发生了改变,并表明N-聚糖有可能作为糖尿病生物标志物。该文就目前糖尿病的N-糖组学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粪菌移植在短肠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有效功能面积显著减少,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和生理需求,从而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器官功能衰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的临床综合征。SBS患者由于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变,加上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甚至禁食,往往伴随肠道菌群失调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肠道菌群失调和SIBO又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胆汁酸代谢紊乱、肠源性肝损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SBS患者的疾病转归及临床预后。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能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的新兴治疗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本文就FMT在SBS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救治SBS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将96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48只)和脊髓损伤组(48只),每组分为1、3、7、14、21、28 d共6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假手术组将T 8~9棘突及椎板切除但不损伤脊髓,脊髓损伤组采用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BBB评分评估两组伤后各时间点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两组伤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观察两组伤后各时间点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DAC1)分别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E3泛素连接酶(Parkin)、多泛素结合蛋白(p62)共定位阳性细胞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各时间点线粒体LC3Ⅱ/LC3Ⅰ、细胞质Parkin、线粒体Parkin、细胞质p62、线粒体p62、细胞质细胞凋亡蛋白(Bax)、线粒体Bax、细胞质细胞色素C(Cyt C)、线粒体Cyt C的表达情况。 结果:(1)假手术组伤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均为(21.00±0.00)分,脊髓损伤组伤后1、3、7、14、21、28 d BBB评分分别为(0.94±0.50)分、(1.69±0.70)分、(4.13±0.99)分、(11.81±1.03)分、(15.06±1.12)分、(18.38±0.83)分( 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1、3 d脊髓组织结构明显破坏,可见大量出血灶,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肿胀,空洞形成;伤后7、14 d出血灶较前明显减少,神经元胞体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存在大量空洞;伤后21、28 d可见大量细胞参与修复,细胞排列紊乱。(3)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伤后1、3 d VDAC1分别与LC3Ⅱ、Parkin、p62共定位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此后共定位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4)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伤后1、3、7、14、21、28 d线粒体LC3Ⅱ/LC3Ⅰ表达量分别为0.56±0.05和1.00±0.05、1.19±0.11、0.86±0.05、0.80±0.08、0.66±0.13、0.51±0.11,细胞质Parkin表达量分别为0.80±0.13和0.47±0.08、0.29±0.06、0.57±0.07、0.70±0.05、0.97±0.09、0.88±0.12,线粒体Parkin表达量分别为0.67±0.09和1.07±0.18、1.27±0.15、0.82±0.12、0.59±0.09、0.53±0.13、0.57±0.14,细胞质p62表达量分别为1.25±0.08和1.04±0.04、0.94±0.05、1.09±0.05、1.19±0.06、1.20±0.04、1.27±0.05,线粒体p62表达量分别为0.61±0.06和0.88±0.07、1.09±0.09、0.98±0.07、0.70±0.08、0.68±0.08、0.60±0.09,细胞质Bax表达量分别为0.92±0.08和0.67±0.07、0.36±0.08、0.48±0.08、0.69±0.06、0.88±0.11、0.94±0.08,线粒体Bax表达量分别为0.57±0.04和0.74±0.04、0.91±0.05、0.76±0.05、0.63±0.08、0.61±0.05、0.57±0.05,细胞质Cyt C表达量分别为0.28±0.05和0.81±0.07、1.12±0.08、0.64±0.07、0.67±0.13、0.60±0.11、0.37±0.06,线粒体Cyt C表达量分别为1.02±0.07和0.91±0.14、0.37±0.07、0.73±0.06、0.91±0.11、0.95±0.13、1.10±0.15。与假手术组比较,脊髓损伤组线粒体LC3Ⅱ/LC3Ⅰ在伤后3 d表达最高,细胞质Parkin在伤后3 d表达最低,线粒体Parkin在伤后3 d表达最高,细胞质p62在伤后3 d表达最低,线粒体p62在伤后3 d表达最高,细胞质Bax在伤后3 d表达最低,线粒体Bax在伤后 3 d表达最高,细胞质Cyt C在伤后3 d表达最高,线粒体Cyt C在伤后3 d表达最低。 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自噬及凋亡均增强,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细胞质Parkin、p62转移至受损线粒体以增强线粒体自噬,而Bax从细胞质转移至受损线粒体内,促使线粒体中大量释放Cyt C以增强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成人艾滋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对成人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 276例成人AIDS患者资料进行横断面回顾性研究,对其一般资料、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进行采集及分析。共17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是否接受HAART治疗分为HAART组( n=83)和no-HAART组( n=93)。 结果:176例AIDS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为53.98%,HAART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较no-HAART组显著降低(40.96%对6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HAART组AIDS病程、体重指数、CD4 + T淋巴细胞计数、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血肌酐较no-HAART组显著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较no-HAART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AART组年龄、性别、吸烟史、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丙氨酸转氨酶与no-HAA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HAART组低T 3综合征患病率较no-HAART组显著降低(14.46 %对3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HAART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孤立性低T 4血症患病率与no-HAA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AART治疗是AIDS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孤立性低T 4血症的独立性保护因素。 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是AIDS患者常见的内分泌紊乱,需要引起感染科医生的重视;HAART治疗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保护性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低T 3综合征,需持续关注甲状腺功能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