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聋哑儿童大脑灰质皮层结构及白质纤维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法(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结合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从灰质皮层到白质纤维全面系统地对聋哑儿童全脑结构的改变进行测量分析。方法:选取9~13岁聋哑儿童及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各27例。采集所有被试T1结构像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数据,分别进行SBM及TBSS的分析,计算皮层厚度、回指数及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采用SPSS 20.0软件和FS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聋哑儿童左侧大脑半球中央后回、顶上小叶、中央旁小叶、楔前叶的皮层厚度明显降低(团块大小4 150, P<0.05)。右侧大脑半球颞横回、颞中回区域皮层厚度降低(团块大小2 592, P<0.05)。左侧楔前叶区域局部回指数明显升高(团块大小3 225, P<0.05)。DTI结果显示在放射冠、皮质束、扣带回、胼胝体、丘脑辐射、额枕下束等区域FA值降低( P<0.05,TFCE校正)。 结论:聋哑儿童大脑皮层及白质微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楔前叶出现了脑结构重塑和代偿重构,为深入研究听觉功能丧失与大脑结构改变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3D-slicer软件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3D-slicer软件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6例泌尿系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53.50(41.75,66.25)岁。其中亲属肾移植供者10例,肾肿瘤患者12例,肾积水患者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8例,基于3D-slicer软件对36例患者泌尿系CT进行三维影像模型重构,并对目标组织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本研究构建的10例亲属肾移植供者泌尿系结构模型中,7例供肾为单支动脉,3例存在副肾动脉;12例肿瘤肾三维模型中,4例肾肿瘤位于肾上级(其中2例近腹侧,2例近背侧),5例肾肿瘤位于肾中部(其中2例近腹侧,3例近背侧),另3例位于肾下级近腹侧。肿瘤平均最大径为(27.3±9.63) mm,肿瘤平均体积为(15.89±5.93) cm 2。研究亦成功构建了6例肾积水患者和8例泌尿系结石(不合并肾积水)患者的泌尿系三维影像模型。不同患者泌尿系三维重建模型中清晰显示了肾脏实质组织、血管、肾盂、肾盏、输尿管的空间结构。临床医师可基于三维重建模型观察血管、输尿管的管径、空间位置及走形方向,评估肾囊肿、肿瘤、结石等占位的位置、形态、体积、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结论:3D-slicer软件平台可辅助临床医师重建泌尿系三维空间构型,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放射影像诊断学》基于BOPPPS课堂重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放射影像诊断学》基于BOPPPS教学模型[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课堂重构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级和2018级医学影像系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为观察组,采用基于BOPPPS课堂重构的混合教学进行授课;2017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大课方式进行授课。待课程结束后,分别随机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抽取80名学生进行成绩分析及教学评价。采用SPSS 26.0进行 t检验。 结果:观察组总成绩为(82.66±6.18)分,对照组总成绩为(76.47±5.42)分,观察组的作业成绩、课程讨论、期末成绩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自评调查中“影像基础知识的理解”“综合诊断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和“临床胜任力培养”几个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BOPPPS课堂重构的混合教学适用于《放射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了课堂参与性与互动性,拓展了教学空间与教学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影像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医学影像学》在线课堂,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改革。现结合重庆医科大学教改经验,就《医学影像学》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包括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重构性整体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以及教学实施细节(以缺血性脑梗死为例)、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介绍。实践显示,该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教学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改善了教学效果,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YOLOv8s的改进结核病病原体检测算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针对结核病病原体在痰涂片图像背景复杂且目标小,人工筛查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8s的结核病病原体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基于空间和通道重构卷积改进的结构来限制特征冗余.其次,引入了坐标注意力来扩大模型的感受野.再者,使用空间金字塔池化跨阶段局部网络来提取不同尺度上的特征信息.最后,嵌入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机制抑制不太显著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开数据集上,改进网络模型与原YOLOv8s模型相比,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提升2.7%和1.5%,置信度为0.5时的平均精度均值提高了2.3%,该模型能够有效辅助影像科医师进行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顾及城郊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中心城区生态安全网络重构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针对中心城区日益凸显的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冲突问题,借鉴田园城市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利用城郊高生态价值农田细化城市生态安全网络,构建"三生"空间协调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的方法.利用防城港市遥感影像、国土调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在城郊耕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评价结果修正的当量因子法评估其农田生态价值.进一步利用InVEST、MSPA及MCR模型初步构建市域生态安全网络,再将高生态价值农田作为临时生态节点完成网络重构,并进行对比分析.以重构的新网络指导中心城区的规划分区优化,并对市域和中心城区两级生态网络要素的空间管控规则及联合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防城港市区单位面积农田生态价值为35540元/hm2,高生态价值农田较均匀的环城分部.(2)重构后的网络新增34个临时节点和51条绿带,延长48.425 km,增加808.89 hm2生态源.(3)新网络能有效引导中心城区形成圈层发展结构,较原网络在连通性、有效性、稳定性上均有所提升.研究结果为注重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微分熵及卷积神经网络的脑电运动想象分类识别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针对基于运动想象的脑电信号多分类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分熵及卷积神经网络对运动想象四分类的识别方法.首先,将脑电信号通过滤波器提取为Alpha、Beta、Theta、Gamma 4个频段,分别计算各个频段的微分熵特征,并按照脑电极空间特征对数据结构进行重构为三维脑电信号特征立方体.最后,将其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四分类,该方法基于BCI Competition IV-2a公开数据集,准确率达到95.88%,并在试验室建立四分类运动想象数据集进行相同的处理,准确率达到94.50%.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地表水体溶解氧异常机理及修复调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溶解氧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溶解氧异常已经成为地表水水质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环境质量下降、富营养化加重、温室效应加剧等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解析溶解氧异常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修复对科学实施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和阐述了氧的溶解度、复氧速率、水体耗氧对地表水体溶解氧浓度变化影响及其异常机理,总结了污染源控制、人工增氧、水生态系统重构等溶解氧异常的修复调控方法,提出地表水溶解氧预警和调控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应将研究重心放在制定时空差异化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搭建流域溶解氧实时空间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系统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3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压缩感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是一种通过对k空间进行欠采样来显著缩短图像采集时间的技术,同时采用更新的算法实现原始信号的重构,保证重建图像的质量.将CS应用于MRI中,可以加快成像速度,同时可以保证图像质量,有效减少伪影,有利于疾病的快速诊断.本文从CS技术的应用起源出发,旨在探讨其在脑部、心脏、血管、骨关节成像等全身各部位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强调其在医学领域的潜在价值,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重要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自我的崩塌与重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身份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自我性的紊乱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性痛苦,而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往往面临着自我性的萎缩甚至瓦解.认知障碍患者的自我性建构面临着三大困境:一是认知衰退导致的认知性自我失效,二是精神行为问题对关系性自我的损害,三是医药话语体系带来的"病人化"标签.为帮助患者重构自我性,研究整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及哲学领域对于自我建构的不同理论,提出一套从认知、关系、具身表达及美感经验四个维度重构患者自我性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旨在拓宽讨论该疾病的话语空间,并为以人为中心的照护模型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