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学增强电子染色技术在结直肠息肉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提高结直肠息肉检出率(PDR).然而,结肠镜中的光学增强模式较高清白光成像(HDWL)是否可增加PDR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光学增强电子染色技术在结直肠息肉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11月期间于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非镇静结肠镜检查的371例患者.根据退镜时使用的模式,将患者分为HDWL组和光学增强组.比较两组PDR和腺瘤检出率(AD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371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其中HDWL模式199例,光学增强模式172例.HDWL组和光学增强组之间的性别、年龄、肠道准备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光学增强组的PDR(57.0%对42.2%,P=0.005)、ADR(25.6%对14.6%,P=0.008)明显高于HDWL组.性别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患者中,光学增强组的PDR(65.9%对45.9%,P=0.007)和ADR(31.8%对17.3%,P=0.023)显著高于HDWL组.结论:在结肠镜检查中,常规使用光学增强模式可显著改善PDR和AD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口手术治疗下咽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口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治疗方法,正在成为治疗下咽癌的重要手段。自1990年以来,经口激光手术被用作具有良好肿瘤学控制和良好功能效果的器官保存策略,尽管由于其技术难度而未被广泛使用。经口机器人手术作为下咽癌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正逐渐流行。经口视频喉镜手术也是一种新的用于治疗喉咽病变手术系统,使用硬性内镜联合开口器代替显微镜可获得更广阔的可视化手术视野,解决经口激光手术的局限性。另外,随着窄带成像的普及,广泛用于胃肠道浅表癌的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被用于治疗浅表下咽癌。这些治疗方法成本低廉,在肿瘤学和功能方面的结果与经口机器人手术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胆道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胆道系统良恶性狭窄的鉴别始终是临床上一大难题,虽然各种先进的成像技术(胆管镜、窄带成像)和新颖的活检技术(胆道镜靶向活检)已被用于检查胆道狭窄,但它们诊断胆管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仍不够满意。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pCLE)是一种新型内镜成像技术,它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这对于诊断或排除胆道恶性肿瘤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pCLE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诊断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已逐渐应用于消化内镜领域,可有效辅助内镜医师早期诊断各类消化道疾病。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目前,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已可用于普通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及细胞内镜系统,且用于识别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判断病变深度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现将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肠镜窄带成像技术对直径小于2 cm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结肠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对直径小于2 cm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萧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样病变患者172例为观察对象。使用结肠镜不同模式进行病灶的观察,比较不同模式下清晰度评分情况。对所有病理标本进行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对NBI诊断效能进行判断。结果:172例患者共计检出病灶数208个,病灶直径(0.73±0.29)cm,最小0.1 cm,最大2.0 cm。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性病灶132个(63.46%),非肿瘤性病灶76个(36.54%)。NBI模式下国际结直肠病变内镜(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riteria,NICE)分型标准示:Ⅰ型78个(37.05%);Ⅱ型104个(54.81%);Ⅲ型16个(7.69%)。NBI模式和常规模式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息肉样病变特异度分别为89.47%和81.57%,灵敏度92.42%和81.82%,准确率91.35%和81.73%;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系数Kappa=0.814、0.6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结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结肠镜NBI模式进行诊断时,能够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对直径小于2 cm的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该研究具有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咽喉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咽喉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怀疑咽喉部良性或恶性病变患者512例,应用白光内镜检查和NBI内镜检查并取活检,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观察NBI在咽喉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NBI内镜在病变轮廓及黏膜下微血管形态图像显示清晰度优于白光内镜(χ 2=457.497、293.209,均 P<0.05)。NBI内镜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阴性符合率均高于白光内镜(χ 2=10.131、6.197、4.084,均 P<0.05)。NBI内镜Ⅰ~Ⅱ型诊断良性病变的灵敏度90.65%、特异度96.88%,NBI内镜Ⅲ~Ⅳ型诊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灵敏度80.99%、特异度97.52%,NBI内镜Ⅴa型诊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灵敏度15.18%、特异度98.54%,NBI内镜Ⅴa~c型诊断浸润癌的灵敏度93.24%、特异度96.93%。 结论:与白光内镜比较,NBI内镜能更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及黏膜下微血管,能更准确地诊断咽喉部恶性肿瘤,尤其是对癌前病变及早期恶性肿瘤的识别度更高,在咽喉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及超声内镜(EUS)检查,建立提高结直肠癌(CRC)浸润深度诊断能力的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21年3月于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CR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术后病理诊断进行确诊。最终共纳入CRC患者2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以2∶1的比例,将研究对象分为建模组( n=192)和验证组( n=9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NBI和EUS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RC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CRC浸润深度的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构建模型对CRC黏膜下浸润的诊断效能,并通过验证组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建模组中,淋巴结转移( OR=6.492,95% CI:5.128~7.855, P<0.001)、肿瘤分化程度低( OR=2.736,95% CI:1.731~3.741, P<0.001)和肿瘤长径较大( OR=2.049,95% CI:1.524~2.574, P<0.001)是CRC患者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CRC黏膜下浸润深度的诊断能力较强,并在验证组得到内部验证,建模组与验证组的AUC值分别为0.945(0.935-0.955)和0.951(0.942-0.961)。 结论:NBI联合EUS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对CRC浸润深度进行较好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咽部浅表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内镜诊治早期消化道癌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窄带光成像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愈来愈多的早期咽部浅表癌被发现。针对这些早期病变的各种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在临床上也逐渐开展,明显改善了咽部癌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本文即探讨目前内镜诊断与治疗咽部浅表癌的方法、疗效以及进展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窄带成像内镜在咽喉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以根据咽及喉部肿瘤病变黏膜上皮内乳头毛细血管袢的形态类型,初步判定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并进行靶向活检和治疗,提高咽喉部恶性病变正确检出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本文对窄带成像技术在咽喉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放大内镜检查中西部专家意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食管癌和胃癌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中西部地区居民生命健康。近年来,放大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和早期胃癌筛查和诊断中已受到广泛使用,国内尤其是中西部众多专家通过多次讨论,并结合上消化道早期癌放大内镜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更适合我国的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放大内镜检查中西部专家意见,以期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检出率,并推动放大内镜的规范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