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KL-40在脑膜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对术后脑水肿加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脑膜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对术后脑水肿加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诊治的12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术前术后均未出现水肿作为观察Ⅰ组,术前无水肿术后出现水肿作为观察Ⅱ组,术前有水肿术后无加重作为观察Ⅲ组,术前有水肿术后加重作为观察N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YKL-40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前、术后3d、术后7 d、术后14 d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YKL-40水平高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显著降低(P<0.05);在不同时间点,观察Ⅰ组至观察N组血清YKL-40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120例脑膜瘤患者术后出现脑水肿加重32例,发生率为26.67%(32/120);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部位在窦镰旁、术前YKL-40水平升高是脑膜瘤患者术后脑水肿加重的危险因素,术前瘤周水肿是脑膜瘤患者术后脑水肿加重的保护因素(P<0.05);YKL40及联合预测模型评估脑膜瘤患者术后脑水肿加重的AUC值分别为0.765、0.854,联合预测模型评估的AUC值高于YKL-40 单独评估的AUC值(Z=2.318,P=0.021);YKL-40连续变化与脑膜瘤患者术后脑水肿加重发生率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x2=12.000,P=0.003).结论 脑膜瘤患者外周血YKL-40水平升高,且异常升高的YKL-40与患者术后脑水肿加重有关,提示对于YKL-40>20 ng/L的患者应警惕术后脑水肿加重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中央区窦镰旁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总结该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 ~2015年40例中央区窦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按照Simpson分级40例患者其中位于中央区侵犯大脑镰及矢状窦壁者22例行Simpson Ⅰ级切除16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位于中央区侵犯大脑镰及矢状窦腔者6例行Simpson Ⅰ级切除4例(肿瘤致窦腔完全闭塞),SimpsonⅣ级切除2例(肿瘤未使窦腔完全闭塞);位于中央区皮层深部只侵犯大脑镰者5例均为Simpson Ⅰ级切除;位于中央区皮层凸面只侵犯矢状窦者7例,其中只侵及窦壁者5例Simpson Ⅰ级切除3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侵入窦腔者2例均行Simpson Ⅳ级切除.以上4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Simpson Ⅰ级切除的28例患者均无复发;Simpson Ⅱ级切除8例者其中7例无复发,1例随访半年后肿瘤复发,予以伽马刀治疗后肿瘤消失;Simpson Ⅳ级切除4例随访1年后肿瘤均有所增长,均予以伽马刀治疗,之后失访.术后出现偏瘫者10例,随访1年后完全恢复者6例,4例部分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静脉窦等的血管影像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保护功能区皮层结构及回流静脉,从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全切率,降低致残及复发率,避免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显微手术治疗窦镰旁脑膜瘤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矢状窦前1/3段13例,中1/329例,后1/34例;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16例,大脑镰22例,矢状窦和大脑镰同时受累8例.结果 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1例.41例术后随访1~5年,肿瘤复发3例,行放射治疗2例,再手术1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显露,矢状窦及引流静脉的妥善保护和处理是提高矢状窦旁、大脑镰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术前头部CT血管造影在脑膜瘤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术前头部CT血管造影(CTA)在脑膜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CTA检查与术中所见,包括肿瘤大小、基底、供血来源及肿瘤与血管、颅骨关系,并评价模拟骨窗有效性.结果 术前CTA检测提示嗅沟脑膜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7例,蝶骨嵴脑膜瘤15例,岩斜区脑膜瘤6例,镰旁脑膜瘤6例,窦镰旁脑膜瘤10例.术前CTA提示肿瘤与血管关系及肿瘤血供来源与术中所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模拟骨窗大小、骨窗底部离颅底的距离、骨质阻挡等与术中所见亦一致.结论 术前CTA能有效分辨脑膜瘤与附近血管关系,清晰显示脑膜瘤血供来源,有效模拟骨窗,为脑膜瘤手术提供直观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窦镰旁巨大脑膜瘤术中术后术区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窦镰旁巨大脑膜瘤切除术中临近术区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间行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前后或术后术区脑组织膨胀和远隔部位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原因.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出现术区脑组织膨出, 脑压高或瘤体切除后脑压仍高表现, 急行术中头颅B超提示术区或邻近部位出血或急诊头颅CT或术后立即复查CT提示硬膜外血肿形成.手术确认为硬膜外血肿形成.其中1例患者为明确术中远隔部位出血, 另4例患者为术中明确为术区临近部位硬膜外血肿形成, 术后明确为术区附近出血或伴远隔部位硬膜外出血.结论:窦镰旁巨大脑膜瘤切除术中、术后临近术区及远隔部位硬膜外出血发生率低, 但十分危险.如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则预后良好.术中B超或术后复查CT有助于及时发现出血原因及部位,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影响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5日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8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脑水肿加重的发生情况,统计影响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无瘤周水肿的脑膜瘤患者术后发生水肿加重的发生率(26.23%)高于术前存在瘤周水肿患者(13.8%),可能由于病例数不足等原因,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将所有相关因素一起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有无瘤周水肿是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影响因素(P=0.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部位是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及多个率的多重比较发现,窦镰旁部位是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膜瘤术前存在瘤周水肿可能是其术后脑水肿加重的一个保护性因素.位于窦镰旁部位的脑膜瘤,术后脑水肿加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因此对位于窦镰旁部位的脑膜瘤,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术中注意引流静脉的保护,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时予以激素和后续的脱水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6例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分级:Ⅰ级23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2例.术后随访3~12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窦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力争全切,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设计好手术入路、术中处理好矢状窦及重要回流静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脑膜瘤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颅内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1月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窦镰旁脑膜瘤8例,蝶骨嵴脑膜瘤5例,脑室内脑膜瘤3例,大脑凸面脑膜瘤10例,后颅凹脑膜瘤2例;肿瘤直径平均3.5(2~6)cm.结果 本组31例手术切除程度分级:SimpsonⅠ级18例(58.06%),SimpsonⅡ级8例(25.81%),SimpsonⅢ级3例(9.68%),SimpsonⅣ/Ⅴ级2例(6.45%);术后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100分23例,90分5例,80分2例,70分1例.术后颅内感染4例,予抗生素联合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皆治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并发症.术后一过性视力下降1例,予以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应用后症状消失.29例随访2月 ~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术前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术中妥善处理受累血管,保护好重要的引流静脉和功能区脑组织是提高颅内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窦镰旁脑膜瘤54例,探究其手术效果、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复发及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术后四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癫痫发生率均较术前降低(P<0.01).根据Simpson分级标准分为:1级40例、2级8例、3级5例、4级1例,全切率为88.89%;本组术后出现癫痫大发作、颅内出血和复发例数分别为3例、2例和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4 cm,Simpson分级为3、4级,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窦镰旁脑膜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能有效改善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全切率,术后应定期复查颅脑MRI,及时发现有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显微手术治疗窦镰旁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2例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肿瘤突入窦腔内4例,与窦壁外层紧密联系8例,位于窦镰旁30例.Simpson分级Ⅰ级25例,Ⅱ级15例,Ⅲ级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窦镰旁脑膜瘤周围组织结构复杂,手术风险高.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术中进行精细操作,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