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素钠辅助成像技术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功能神经导航下联合荧光素钠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2019年经手术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患者50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ty,CT)、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序列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m,MRV)、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PWI)、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序列扫描,并在术前将其与博医来功能神经系统导航工作站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制定导航计划,术中功能导航联合小剂量荧光素钠(2 mg/kg)进行手术。术中神经导航确定肿瘤的位置及与主要纤维传导束锥体束及大血管的空间关系,以及术中Pentero900蔡司显微镜黄荧光模式下显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进行肿瘤的切除。结果:胶质瘤38例,肺癌脑转移瘤10例,肾透明细胞癌脑转移1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术前神经导航定位肿瘤与锥体束的准确率达95%。术后3 d复查头部MRI,与术前病变比较,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本组病灶全切除38例 (76%),次全切除12例(24%)。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5.9%、12个月生存率为53.1%、18个月生存率为24.5%,生存时间为(15.0±3.2)个月。结论: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染色可以实时定位和标记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素钠显像辅助切除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素钠显像在脑转移瘤手术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脑转移瘤病例资料,按术中是否使用荧光素钠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术前均完善头部CT、MRI平扫与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等,将术前影像资料导入功能神经系统导航软件,确定肿瘤位置及与重要神经纤维传导束、锥体束、大血管的空间关系,再与头颅多平面CT进行图像融合确定手术导航计划.术前对患者进行荧光素钠过敏试验后,静脉注射小剂量荧光素钠(2mg/kg).术中将神经导航与荧光素钠联合使用,观察肿瘤与正常脑组织边界进行切除.结果 在肿瘤切除与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44,P=0.013;χ2=4.286,P=0.038).观察组术后新发功能障碍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9).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4,P=0.130;t=0.589,P=0.560;t=1.065,P=0.294).结论 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素钠显像在脑转移瘤手术可准确定位肿瘤与正常脑组织边界关系,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联合血管内溶栓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抗凝治疗联合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与结果 2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头痛(90.91%,20/22),亦可见意识障碍、癫(间)发作和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12例(54.55%)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14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9例(9/14)颅内压升高,常规和生化无特征性变化.头部CT和(或)MRI、CTV和(或)MRV显示,22例均有静脉窦血栓直接征象(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直窦、皮质静脉扩张),13例(59.09%)存在脑实质损害(脑出血、脑梗死、脑白质异常),2例(9.10%)发生蛛网膜下隙出血,1例(4.55%)发生硬膜下血肿.DSA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部位为上矢状窦1 3例(59.09%)、横窦17例(77.27%)、乙状窦14例(63.64%)、下矢状窦2例(9.10%)、直窦4例(18.18%)、大脑大静脉1例(4.55%)、颈内静脉1例(4.55%),其中9例(40.91%)存在2个静脉窦血栓、8例(36.36%)存在3个或以上静脉窦血栓.予肝素钠静脉滴注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以及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数天,症状未见缓解或进行性加重,21例(95.45%)再予尿激酶静脉窦内或动脉溶栓治疗.共住院13~59d,平均(25.70±12.18)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1 3例(59.09%)、2分4例(18.18%)、3~4分5例(22.73%),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17/22).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常存在多个静脉窦血栓或深静脉血栓及脑实质损害,对于抗凝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联合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央区窦镰旁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总结该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 ~2015年40例中央区窦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按照Simpson分级40例患者其中位于中央区侵犯大脑镰及矢状窦壁者22例行Simpson Ⅰ级切除16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位于中央区侵犯大脑镰及矢状窦腔者6例行Simpson Ⅰ级切除4例(肿瘤致窦腔完全闭塞),SimpsonⅣ级切除2例(肿瘤未使窦腔完全闭塞);位于中央区皮层深部只侵犯大脑镰者5例均为Simpson Ⅰ级切除;位于中央区皮层凸面只侵犯矢状窦者7例,其中只侵及窦壁者5例Simpson Ⅰ级切除3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侵入窦腔者2例均行Simpson Ⅳ级切除.以上4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Simpson Ⅰ级切除的28例患者均无复发;Simpson Ⅱ级切除8例者其中7例无复发,1例随访半年后肿瘤复发,予以伽马刀治疗后肿瘤消失;Simpson Ⅳ级切除4例随访1年后肿瘤均有所增长,均予以伽马刀治疗,之后失访.术后出现偏瘫者10例,随访1年后完全恢复者6例,4例部分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静脉窦等的血管影像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保护功能区皮层结构及回流静脉,从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全切率,降低致残及复发率,避免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疑似静脉畸形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 女,5 1 岁.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听力下降,6个月前出现走路不稳,在外院行 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具体治疗不详).近期头晕不适来本院门诊就医.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眼各方向活动灵活,视力正常,面部感觉、运动正常,无饮水呛咳,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双侧听力下降,双上肢肌力 5 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4 级,肌张力高,双上肢指鼻试验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MRI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检查显示:弥漫性病变,在脑室表面、大脑、脑干和颈髓都有低信号影.双侧小脑脑沟加深,脑组织减少,脑干变细(图 1 ).头部MRA、MRV 未见明显异常.MRI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为进一步查找出血病因及查看脑神经情况,随后又行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发现左侧顶叶见小的静脉畸形(图 2 ,3),考虑到小的静脉畸形很难造成如此大面积的含铁血黄素沉积,于是对患者行全脊柱扫描显示颈、胸、腰椎体、椎管、脊髓及椎旁软组织未见导致蛛网膜下腔慢性、反复出血的病变(图4).最后综合考虑诊断为静脉畸形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质沉积症(SSCN)可能性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核磁黑血血栓成像联合头部增强MRV诊断的颅内枕窦及边缘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罕见的卒中形式,好发于年轻女性[1].临床常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部位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橫窦、直窦、乙状窦、海绵窦[2] ,临床上常用诊断手段为头部MR静脉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 )/CT 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venography,CTV)[1].但对于特殊部位的CVT患者,常规的检查手段极易漏诊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现将我科1例应用核磁黑血血栓成像联合头部增强MRV诊断的颅内枕窦及边缘窦血栓形成患者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1例19岁男性患者,反复发作性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每次发作持续10~40 min,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头部MRI示脑实质未见明确损害,头颈部CT血管成像未见明显异常,视频动态脑电图正常,头部增强MR静脉成像(MRV)示上矢状窦、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可能.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TIA症状.以TIA起病的CVT罕见,TIA原因不明时,需完善头部MRV以免误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例效果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在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接受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的3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CVST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状态,影像学资料包括头部MR静脉成像(MRV)、DSA.3例患者均使用6 F AngioJet流变溶栓导管,且溶栓抽栓术前均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 U/kg,2次/d,抗凝治疗1~7 d.对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静脉破裂致颅内出血、穿刺点假性动脉瘤.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头部MRV+增强MR,采用改良心肌梗死溶栓(mTIMI)分级对静脉窦再通程度进行评估,mTIMI分级2级表示部分再通,mTIMI分级3级表示完全再通,以mTIMI分级≥2级为成功再通.术后90 d,通过电话或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以"血管内治疗""流变溶栓抽栓术""脑静脉窦血栓"为中文主题词,在万方医学网、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以"Angiojet Rheolytic Thrombectomy""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Endovascular Treatment Therapy"为英文主题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日期自199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结果 3例均完成了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术后造影显示脑静脉窦显影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从AngioJet流变溶栓导管到达靶静脉窦至静脉窦再通时间为28~56 min,中位时间为30 min;术后均未发生颅内出血,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患者于术后2周完成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MRV提示静脉窦完全再通.3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术后90 d,2例患者mRS评分为0分,1例患者mRS评分为1分.199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PubMed检索到16篇文献,万方医学网、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未搜索到相关报道.16篇文献中共67例CVST患者接受了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结论 初步应用分析显示,可尝试将6 F 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作为CVST血管内治疗的一种方法.由于样本量较少,缺少长期随访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女性,47岁,主因反复头晕2年,行走不稳4个月,于2019年6月20日首次入院.患者于2017年4月26日中午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无头痛、视物旋转、肢体活动障碍,外院急诊行头部MRI检查提示左侧小脑陈旧性梗死,MRA和MRV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予以倍他司汀(12 mg/次、3次/d)口服5天后头晕好转.2019年2月12日再次出现头晕,仰头时偶有视物旋转,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协调,自觉行走不稳,上楼梯肢体晃动明显,无肢体麻木,再次至外院就诊,头部和颈椎MRI显示双侧额叶、左侧小脑多发缺血腔隙灶,提示左侧小脑陈旧性梗死可能、脑萎缩、颈椎退行性变,未予特殊处理.2019年6月行走不稳加重,并出现左侧咀嚼无力伴左眼不能完全闭合,口角歪斜,复视,左耳偶有耳鸣,无听力减退,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发热,否认多饮、多尿.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出血性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6 岁.因"突发剧烈头痛 16 d,左侧肢体无力 9 d"于 2018-09-30 入院.患者 2018-09-14(妊娠 35 周+时)18 时左右突发剧烈头痛,呈雷击样全头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9 分,自测血压 190/120 mmHg,头痛持续 12 h不缓解,且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次日在腰硬膜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程顺利.术后头痛持续不缓解,行头部 MRI 提示:双侧额顶枕叶多发稍长 T1、稍长T2 信号,DWI 及 FLAIR 高信号,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未见异常.神经内科会诊后给予硫酸镁解痉、间断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患者头痛缓解.9 月 19 日 17:08 患者再次出现雷击样剧烈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及视物模糊;9 月21 日凌晨3 时患者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及左侧肢体无力.急查头颅CT发现右额叶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当日晨 7 时突发意识不清、四肢强直、双眼上翻,约 3 min后经静注地西泮注射液 10 mg 后缓解.9 月 26 日行脑血管CT造影(CTA)检查(图 1 )发现颅内血管多发局限性狭窄、串珠样改变.患者既往甲状腺功能减低病史 6 年,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片 25μg/d.入科时内科查体:浅昏迷,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耻骨联合上缘长约 15 cm 横向手术瘢痕.神经系统检查:浅昏迷,表情淡漠、痛苦面容,右利手.双眼向左侧凝视麻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浅,下颌反亢进.痛刺激左侧肢体肌力0~1 级,右侧肢体肌力 3+级;左肢体腱反射较右侧活跃;双侧 Hoffmann 征、Babinski 征、Chaddock 征阳性.颈抵抗,下颌距胸骨4 横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