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与支持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6月河南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1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测评量表(Second Victim Experience and SupportTool,SVEST)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62份,有效回收率92.4%,将经历过不良事件、医疗差错和患者安全隐患事件的问卷221份(47.8%)纳入研究分析。结果:儿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量表总分为(80.63±10.2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年限、科室、每周工作时间、职业生涯经历不良事件数的儿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科室、职业生涯经历不良事件数、患者护理方面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对儿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具有预测作用,共解释总变异的50.7%。 结论: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经历的负面影响较严重,可获得的支持较少,医院管理者应重视第二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建立员工支持项目为其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医疗事件对儿科护士的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医疗不良事件中第二受害者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本文对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第二受害者的概念、情感恢复过程、第二受害者的应对策略进行阐述,为有效地识别和管理第二受害者并使其获得有效的支持,以期为构建中国国情下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及组织支持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以减少第二受害者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护士第二受害者的心理复苏路径和支持需求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采用质性研究,探讨经历医疗不良事件的护士第二受害者的心理复苏路径和支持需求。方法:2022年6—12月,运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在湖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四川省1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经历过Ⅲ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20人。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历医疗不良事件的护士心理复苏路径会经历3个阶段,包括平台期、应激反应期以及应对与成长期。护士第二受害者希望获得科室环境文化、组织氛围和非惩罚式文化支持,平台期的护士对前两项支持的需要更强烈;应激反应期更希望获得上级、同事、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应对与成长期则更希望获得知识学习和培训支持。结论:护士第二受害者的心理复苏会经历平台期、应激反应期以及应对与成长期,各时期的支持需求存在差异,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经历不良事件后低年资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从工作压力、领导风格、个人特质三方面探讨不良事件发生后低年资护士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山西白求恩医院的28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离职倾向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服务型领导风格量表、前瞻性人格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护士工作压力源水平正向预测离职倾向,路径系数为0.74, P<0.01,服务型领导风格、前瞻性人格负向预测离职倾向,路径系数分别为-0.60和-0.37,均 P<0.01;层次回归分析显示,服务型领导风格和前瞻性人格均负向调节工作压力源对离职倾向的促进作用,调节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0.146、-0.215,均 P<0.01。 结论:医院应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前瞻性人格特质,培养不良事件发生后护理管理者的服务型领导风格,从而降低低年资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离职倾向,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稳定护理队伍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临床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及组织支持感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现状,分析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及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4月选择浙江省2所三甲医院的264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组织支持感量表及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测评量表进行调查。共发放26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9份,有效回收率为98.11%。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59名临床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总分为(32.73±8.15)分,心理资本总分为(83.49±9.74)分,组织支持感总分为(40.23±9.88)分;相关分析显示,临床护士组织支持感与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总分呈负相关( r=-0.404, P<0.01),与心理资本总分呈正相关( r=0.417, P<0.01);心理资本与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总分呈负相关( r=-0.365, 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及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中的中介效应显著( P<0.01),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29%。 结论:临床护士的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水平较高,心理资本可以分析部分中介组织支持感及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之间的关系,高组织支持感的临床护士在面对患者不良事件后的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水平较低,具有直接负效应。医疗机构应建立以改善第二受害者消极状态为核心的组织支持体系,健全不良事件非惩罚性管理体制,完善专业心理疏导小组职责及内涵,有效应对患者不良事件给临床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资本水平,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患者安全事件中第二受害者相关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患者安全事件中第二受害者相关支持的现状,提出了构建第二受害者支持系统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外的第二受害者支持评估工具、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组建国内多学科第二受害者支持系统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医务人员作为第二受害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第二受害者的相关文献,介绍了患者安全事件中第二受害者的定义、第二受害者术语的争议。并且,从医务人员作为第二受害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率,第二受害者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第二受害者综合征的不良后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我国医疗机构对第二受害者的关注,提高社会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为后续开展医务人员作为第二受害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我国第二受害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挖掘我国近年来第二受害者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国内研究者及相关机构提供参考。方法:应用CiteSpaceⅤ文献计量学软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第二受害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2021年10月26日。绘制发文作者、机构、高频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并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5篇文献,对高频关键词整合后,归纳出研究热点集中在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体验、患者安全文化、第二受害者支持。结论:我国第二受害者研究的发文数量较少,作者与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可围绕第二研究者的研究热点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三级医院护士第二受害者效应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调查三级医院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的第二受害者效应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10—12月选取北京市、山西省、山东省三级医院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测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护士第二受害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发放网络问卷2 163份,有效回收2 040份,有效回收率为94.3%。结果:813名护士报告了不良事件经历,纳入研究分析。813名护士第二受害者效应总分为(58.01±15.32)分,各维度条目均分中,"心理困扰"得分最高,"管理支持"得分最低,分别为(3.20±1.04)分和(2.02±0.9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科室、婚姻状态、职称和用工性质的护士第二受害者效应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职称、用工性质是护士第二受害者效应的影响因素;用工性质、婚姻状态、科室对第二受害者生理困扰有影响;不良事件分级和科室对第二受害者心理困扰有影响。 结论: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三级医院护士第二受害者的影响处于中等水平,护士所面临的心理困扰较严重,感受到的支持主要依靠"管理支持",并受到多因素影响。医院管理者应积极看待第二受害者效应,关注经历第二受害者角色护士的身心健康,并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供有效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第二受害者的概念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第二受害者的定义及其内涵,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第二受害者的相关文献,采用Walker和Avant经典概念分析法对第二受害者的概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从人员(所有卫生工作者)、事件(患者安全事件)及影响(负性体验)3个方面确定其定义属性.其前置因素为患者安全文化、责备文化及责任追究制度;后果包括对第二受害者自身、患者及医疗卫生系统3个方面的影响;实证测量工具包括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患者自杀事件中第二受害者体验及支持量表,但中文版第二受害者测量工具仍较少.结论 目前国内第二受害者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起因多样,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而且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受害者测量工具,未来应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