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2 例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试验组和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每组各 51 例患者.收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在自护能力、负性情绪、社会适应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项目包括自我护理概念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28.89±5.17)分、(40.56±7.56)分、56.14±8.61)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20.49±3.11)分、(33.45±5.28)分、48.08±6.56)分](P<0.05).试验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11.15±2.65)分、(13.54±2.98 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7.19±3.89)分、(18.65±4.16)分](P<0.05).试验组患者的造口者适应量表项目包括社会心理适应评分和社会生活适应评分[(62.56±6.09)分、(29.77±3.18)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45.17±5.14)分、(20.11±3.98)分](P<0.05).试验组患者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的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患者[(70.65±14.17)分比(91.47±10.23)分,P<0.05].结论 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更快地适应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秦岭细鳞鲑与同域物种拉氏鱥的光偏好:生活史阶段效应及种间差异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基于不同生态情境下鱼类光偏好研究,可望为人工种群培育、野外种群保护与栖息地管理等提供重要理论基础.秦岭细鳞鮭(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共同栖息于秦岭山涧溪流并依生活史阶段不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为探究(1)在种间水平上,作为同域分布物种,二者光偏好是否表现出趋同进化?(2)在种内水平上,鱼类的视觉发育、生态需求等往往存在生活史阶段效应,这种效应是否驱动种内光偏好差异并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相似的种内变异模式?(3)不同生活史阶段鱼类的集群程度不同,那么鱼类的光偏好又是否受群体大小(个体或群体测试水平)的影响?研究采用自制的鱼类光偏好测定装置,分别在个体与群体测试水平下对不同生活史阶段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的光偏好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1)个体测试水平下,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光偏好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P<0.05);不同生活史阶段秦岭细鳞鲑均喜蓝光区与黑区,而拉氏鱥均喜黑区并对除黑区以外的其他光色无显著偏好;(2)群体水平下,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光偏好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P<0.05);不同生活史阶段秦岭细鳞鲑均喜蓝光区与黑区、且在蓝光区的分布有伴随发育状态而增加的趋势,拉氏鱥喜黑区并对其他光色无规律性的偏好.结果表明:(1)在种间水平上,同域分布物种也可能由于微生境选择与自身环境适应性差异而表现出光偏好的趋异适应;(2)在种内水平上,鱼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光偏好存一定的种内分化,但种内变异程度可能因不同生活史阶段群体分离或混合程度不同而表现出相异的模式;(3)在个体和群体测试水平下,鱼类的光偏好并不完全一致,对鱼类光偏好研究应明确区分个体或群体测试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监管的基础,科学、有效的评估能够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并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总体来看,现有的保护成效评估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对象的状态和变化两个层面开展,评估指标体系的侧重点逐渐由管理成效向保护成效转变,评估方法基本涵盖了全球、地区、国家和单个自然保护地等多种空间尺度.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区域间的评估结果难以比较,因此多尺度集成评估也难以开展.近年来,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多种新技术(如遥感、环境基因组学等)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使得宏观生态系统和微观基因水平的多层次连续监测成为可能.基于此,建议未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应在认真总结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建设,发展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跨学科的综合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也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06-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诊断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2006-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形势和发病特点及病例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2006-2022年大连市布病病例个案资料,对人间布病发病变化趋势、人群特征、空间分布及诊断报告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 2006-2022年大连市人间布病发病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25.89%.春夏季为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2.59:1),发病年龄集中在45~59岁年龄组(44.23%).病例地区分布范围逐渐扩大,2022年大连市87.26%的街道(乡镇)有病例报告.时空分布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地区始终集中在瓦房店市.诊断延迟率为60.6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医院类型[比值比(OR)=0.68,95%置信区间(CI):0.56~0.83,P<0.05]和病例报告年份(OR=1.34,95%CI:1.11~1.62,P<0.05)与诊断延迟有关.结论 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诊断延迟率较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群就诊意识和基层医务人员诊断水平,降低因延迟诊断导致的布病慢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4-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2014-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结直肠癌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结直肠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温州市慢性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PYLL)等指标,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结直肠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灰色动态模型GM(1,1)进行预测.结果 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累计死亡11 113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9.13%,死因顺位一直保持在第4位.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平均粗死亡率为15.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4/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4.47%,P<0.001),标化死亡率呈稳定状态(APC=0.97%,P=0.039).男性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28/10万、13.28/10万,均高于女性的11.75/10万、8.88/10万(均P<0.05).城市地区结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x2=21.569,P<0.001).结直肠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趋势x2=33 278.865,P<0.001),5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增长更加明显,85~岁年龄组死亡率最高,达到182.04/10万.各年龄组死亡率随时间未出现变化趋势(均P>0.05).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死亡造成的PYLL为50 895.00人年,PYLL率0.75‰,男性PYLL、PYLL率均高于女性.PYLL率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高峰在60~岁年龄组.预测未来5年结直肠癌粗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027年将达到23.30/10万.结论 2014-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居民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中老年人和城市地区居民是高危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疾病负担将会越来越严重,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加强结直肠癌筛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ERAS理念下的多模式保温联合多感官促醒刺激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ERAS理念构建多模式保温联合多感官促醒刺激方案,探讨其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优化围手术期护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3年9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择期进行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1例,采取传统保温措施和语言唤醒方案;观察组51例,采取以ERAS理念为指导的多模式保温联合多感官促醒刺激方案,比较2组体温、应激情况、麻醉苏醒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40min(T3)、手术结束时(T4)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T1~T4时刻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21±1.09)min vs.(7.09±l.32)min]、意识恢复时间[(16.23±3.12)minvs.(25.90±4.77)min]以及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33.22±5.67)min vs.(50.09±8.23)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80%vs.29.41%)低于对照组(x2=6.220,P=0.013).结论 ERAS理念下的多模式保温联合多感官促醒刺激可维持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稳定,缓解应激反应,提高麻醉苏醒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CBL数据模型的江苏基层卫生人才培训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索运用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CBL)数据模型,提升江苏省基层卫生人才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江苏省5个市(南京、苏州、无锡、宿迁、盐城)123名全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CBL数据模型的临床病例库进行线上培训,培训前后开展临床知识结构水平测试.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全科医生能力水平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结果 全省123名全科医生摸底测试分数为(73.4±16.7)分.其中苏州分数最低,盐城分数最高.线上CBL案例培训3个月后,123名医生测试分数为(86.3±24.7)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测试中循环系统、皮肤、急诊、眼耳鼻喉、康复的核心知识正确率低于摸底测试,其他各项核心知识正确率均较摸底测试提高.循证医学思维各项知识点正确率均较摸底测试提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线上学习时长是培训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培训满意度调查总平均分为(67.58±12.30)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培训时间安排[(4.38±0.84)分]和培训效果中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4.38±0.81)分],得分最低是培训题目难易程度[(3.88±1.15)分].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培训效果、培训方法4个维度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大部分研究对象认为线上培训有利于节省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率,但题目的难度略高.结论 基于CBL数据模型的培训有利于提升全科医生临床能力,有助于培训过程的同质化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SP)患者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7例SP患者,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分析SP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27例SP患者GSES评分为(24±3.)分,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住院次数≥2次、病耻感强烈、家庭功能障碍、焦虑抑郁是SP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受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病耻感、家庭功能、焦虑抑郁因素影响,可据此加强疾病宣教,实施家庭管理、心理支持等,以期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类典型生态破坏案件环境损害评估过程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国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同时,全国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司法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等在判罚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时,面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实物量化、价值量化等难以确定的专业性问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难以区分.研究按照损害程度对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非法占地、非法采矿三类生态破坏案件进行分类讨论,统计分析了三类生态破坏案件的关键要素指标,阐明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三类案件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线选取对象上,三类案件可能涉及植被、土壤、地下水等指标的一种或多种;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占地、非法采矿三类案件在植被破坏和土壤破坏两方面破坏程度都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水平方向的损害范围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纵向从土壤表层向深层土壤破坏逐渐加深,恢复难度逐渐加大;在生态恢复工程选择上,除生态恢复外还需根据破坏程度额外考虑对地表建筑物或压占物清除或矿坑的回填及复垦;永久性损害或基本恢复不可实施时也可考虑其他替代性恢复方案,如认购"碳汇"等新手段.研究可为提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现存问题与改进措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病案首页是病案信息中最集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对患者住院期间病案信息的高度概括与汇总[1],是医生临床水平和责任心的体现,也是医院及科室整体医疗水平、诊疗特色及医疗质量管理能力的体现[2-3];同时,可为医院的国考指标、专科评价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客观、准确、高质量的数据[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