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CT三维分析在简化式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简化式左心耳封堵术(LAAO)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心脏CT三维(CT-3D)分析在LAAO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相关研究尚少.目的 探讨CT-3D分析在简化式LAAO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效率及术后随访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21 年 5 月—2024 年 1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简化式LAAO的52例患者,采用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前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研究组术前行CT-3D分析.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术中数据,包括左心耳(LAA)最大开口直径和深度,输送鞘管和LAA轴匹配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曝光量、造影剂用量、封堵器一次性展开率和选择成功率、术中封堵器残余分流(PDL)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等,在术后 90 d对患者进行CT-3D随访.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 26 例,均使用WATCHMAN封堵器,均成功完成LAAO,均未出现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入选患者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心腔内血栓.对照组LAA最大开口直径在术前TEE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值分别为(22.9±4.1)mm和(25.4±2.9)mm,两指标无相关性(r=0.374,P=0.060);对照组LAA可用深度在术前TEE和术中DSA测量值分别为(25.7±8.1)mm和(23.7±3.4)mm,两指标呈正相关(r=0.392,P=0.048).研究组LAA最大开口直径在术前CT-3D和术中DSA测量值分别为(25.0±3.3)mm和(24.9±5.8)mm,两指标呈正相关(r=0.566,P=0.003);研究组LAA可用深度在术前CT-3D和术中DSA测量值分别为(23.5±4.2)mm和(23.1±4.0)mm,两指标呈正相关(r=0.774,P<0.001).研究组输送鞘管和LAA轴匹配率[25 例(96.2%)]高于对照组[20 例(76.9%)](χ2=4.172,P=0.042);研究组房间隔穿刺时间、封堵时间、X线曝光时间、曝光量、造影剂用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微小PDL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共 37 例患者(对照组 16 例,研究组 21 例)完成术后 90 d随访,未发现器械相关血栓(DRT)或>5 mm 的PDL,部分患者封堵器未完全内皮化.结论 简化LAAO术前使用CT-3D引导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曝光量,降低术中微小PDL的发生率,术后随访在检测封堵器表面是否完全内皮化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随着CT-3D在LAAO应用的进展,将来可以结合 3D打印技术,真实模拟手术过程,使LAAO手术更加安全、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术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15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158例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治疗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27例,女性31例,年龄[ M(IQR)]为32(28)岁(范围:14~78岁)。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节段切除特定5 cm长肋骨,借助切口保护套暴露切口,获得操作空间,进而借助特殊器械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在无漏气、引流液清亮<50 ml/d后复查CT,肺较前复张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3~6个月进行最终手术效果评估,后续门诊及电话随访至患者停药。 结果:早期1例患者因纤维板过厚无法有效牵拉进而中转开胸,其他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5(2.50)h(范围:1.5~7.0 h),术中出血量100(500)ml(范围:50~2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5.00(2.25)d(范围:2~15 d),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00(22.50)d(范围:3~77 d)。术后1例患者因胸腔引流量多进行开胸止血,1例发生切口感染,余无重大并发症。随访时间为20(14)个月(范围:12~44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49例达到Ⅰ级恢复,7例Ⅱ级恢复,1例Ⅲ级恢复。结论:借助特殊器械,单孔胸腔镜在Ⅲ期结核脓胸患者上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亲属供肾肾移植取-植一体术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开放肾移植手术的效果确切,但创伤大,术后切口出血、感染发生率高。普通腹腔镜只有二维视野、长直腹腔镜器械无法弯曲,用于肾移植术血管吻合的难度较高。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能提供高清三维的视野、灵活可自由旋转的机械臂和减震滤颤功能;2010年Giulianotti等 [1]报告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移植手术(robotic-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RAKT),2011年Boggi等 [2]实现了腹膜外化RAKT。为验证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腹腔镜供肾切取-移植术中的可行性,为优化肾移植技术开拓新思路,2020年8月我们进行了2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亲属供肾肾移植取-植一体术,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下肢动脉重度钙化闭塞病变管腔处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中最常见的是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随着介入技术和血管腔内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alr treatment,EVT)已经成为下肢PAD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病变处合并重度钙化是目前EVT治疗PAD的难点之一,选择合适的管腔准备措施有效且安全地裂解钙化斑块可增加EVT治疗PAD患者远期靶患肢通畅率,减少再次手术干预的风险。本综述总结当前用于下肢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管腔准备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下肢动脉疾病应用紫杉醇载药器械后风险事件的循证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随着外周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证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在降低血管再狭窄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紫杉醇载药器械的临床安全性遭遇挑战,有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载药器械可能增加患者的远期病死率,但亦有研究结果肯定了紫杉醇载药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导致这一话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紫杉醇涂层器械是否增加远期死亡风险,紫杉醇剂量和病死率有无相关性,以及紫杉醇载药器械的药代动力学等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3种手术方式治疗的401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围手术期、术后随访的临床数据。所有患儿中,男94例,女307例,男∶女=1∶3.27;将229例接受开放手术的患儿作为开放组,将11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作为腹腔镜组,将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患儿作为机器人组;274例表现为腹痛、呕吐178例、腹胀36例、黄疸114例、腹部包块38例;Ⅰ型胆总管囊肿341例,Ⅱ型1例,Ⅳ型59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16.14±35.57)min,机器人组为(181.28±14.07)min,开放组为(115.88±13.41)min,3组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01)。腹腔镜组术中液体输入量为(525.20±85.29)ml,明显高于开放组(312.75±59.13)ml和机器人组(400.74±35.1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开放组术中出血量为(40.12±55.17)ml,明显高于腹腔镜组(21.82±11.15)ml和机器人组(21.85±9.82)ml,而腹腔镜组和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987)。腹腔镜组有6例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机器人组无中转开放的患儿。腹腔镜组和机器人组之间在进食流质时间、进食固体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明显低于开放组。开放组发生并发症有7例[3.06%(7/229)];腹腔镜组发生并发症有9例[7.63%(9/118)];机器人组发生并发症有2例[3.70%(2/54)];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7)。机器人组住院费用为62 320元,腹腔镜组为35 030元,开放组为28 450元,3组间在住院费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儿童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明显降低了手术难度,其疗效接近于开放手术,切口美观度弱于腹腔镜手术,费用较高,且尚无儿童专门的外科器械,推广中应该谨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热点聚焦——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路在何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势似乎越来越被业界认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既是难点,也是争论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采取何种方式实施食管空肠吻合,使用管型吻合器、还是使用线型切割缝合器,何种方法更佳,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在现有吻合器械的条件下,使用线型切割缝合器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完成完全腔镜全胃切除的消化道重建,可能是最常用的选择,但这一吻合方式尚存诸多问题,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相信,随着适用于完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的管型吻合器的研发取得突破,管型吻合器用于完全腔镜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必将重新成为主流。基于此,目前临床常规开展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应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应结合患者和医者的具体情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腔内修复术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心血管外科领域经导管腔内治疗的理念、技术、材料发展迅速,适应证不断扩展,深刻影响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已成为急、慢性远端主动脉弓或胸部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病变的常规治疗方法,在升主动脉疾病包括升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急慢性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等的治疗中亦受到关注并有相应报道。相比于经典外科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具有微创优势,增加了高危患者的治疗选择。由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特殊,支架材料和手术器械选择有限,腔内修复术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术式的中长期疗效亦缺乏可靠的临床证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76例全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获取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本中心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的临床效果和技术改进,探讨活体肝移植供者全腔镜手术的临床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实施的76例全腹腔镜下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手术的临床资料。对76例供者及其移植物的围手术期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胆道劈分以及改进后的血管切开闭合器在肝静脉离断中应用临床效果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76例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手术中,不包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获取7例,左半肝获取12例(6例包含肝中静脉),肝左外叶获取55例,单独肝段(Ⅱ段)获取2例。所有供者手术均未输血,1例左外叶供者术后门静脉右支血栓形成,行开腹门静脉右支(经左支残端)取栓术,术后顺利恢复出院;余供者术后均无Clavien-Dino分级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除最初8例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取术中未施行胆道造影外,其余68例腹腔镜供者手术均采用ICG荧光显像实时引导下离断胆道。69例供者手术(左肝及右肝移植物)采用改进的直线型血管闭合器(one-side stapler)离断肝静脉,仅3例需进行流出道的补片延长性重建。结论:具备丰富的活体肝移植供者开腹获取手术和一定的腹腔镜肝脏手术经验是开展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手术的基础。对于腔镜下的胆道和肝静脉的离断,采用新的方法和器械有助于保障临床效果的同时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Hem-o-lok夹移位嵌入膀胱颈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道1例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22个月出现2枚Hem-o-lok夹移位嵌入膀胱颈,导致反复下尿路症状。行经尿道联合耻骨上膀胱穿刺,使用钬激光、电切镜针形电极和腹腔镜设备等,完全取除移位的Hem-o-lok夹,效果良好。术后6 d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通畅。术后随访1个月,无下尿路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可采用各种腔内器械配合将移位的Hem-o-lok夹经腔内安全完整取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