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聚焦——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路在何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势似乎越来越被业界认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既是难点,也是争论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采取何种方式实施食管空肠吻合,使用管型吻合器、还是使用线型切割缝合器,何种方法更佳,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在现有吻合器械的条件下,使用线型切割缝合器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完成完全腔镜全胃切除的消化道重建,可能是最常用的选择,但这一吻合方式尚存诸多问题,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相信,随着适用于完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的管型吻合器的研发取得突破,管型吻合器用于完全腔镜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必将重新成为主流。基于此,目前临床常规开展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应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应结合患者和医者的具体情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动管型吻合器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电动管型吻合器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应用国产电动管型吻合器行腹腔镜结直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8例行腹腔镜Dxion术(其中1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3例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1例患者出现吻合器电力系统故障,应用备用手动装置完成吻合。全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漏或吻合口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无中转开腹或改用传统吻合技术。1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4±0.8) d,住院时间为(10.0±6.1) d。结论:结直肠肿瘤手术中应用电动管型吻合器具有吻合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肠道功能恢复迅速等优势,适用于结直肠肿瘤微创手术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手术的应用经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手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胃系膜的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镜下采用荷包钳法制作食管荷包,放置抵钉座,以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空肠(食管胃)吻合。观察手术结果,统计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食管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全胃切除术26例,近端胃切除术9例;腹部切口长度为(4.0±1.1) cm。手术时间(290.0±74.6) min,术中失血量为(111.4±43.2) ml,清扫淋巴结(32.2±10.4)枚,食管切缘距肿物上缘距离为(2.6±0.5) cm。所有病例食管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9±0.9) d。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35),其中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7%(2/35)。腹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例,吻合口漏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吻合口狭窄发生;近端胃切除病例中9例均有反酸表现,2例出现进食后上腹胀、纳差表现,均经药物治疗后缓解。余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的技术难点及其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中的消化道重建目前仍具有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问题,本文结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的手术经验及国内外文献,围绕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 Ⅰ式吻合、BillrothⅡ式吻合和Roux-en-Y式胃空肠吻合)、近端胃切除术后(双通道吻合和双肌瓣吻合)以及全胃切除术(Roux-en-Y吻合、功能性端对端吻合即FEEA、π式吻合、Overlap吻合及改良的延迟离断空肠的Overlap吻合即later-cut Overlap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1)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的原则。(2)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主要针对传统三角吻合存在的薄弱点,介绍了笔者所在中心对这一技术难点所进行的改良,即"改良三角吻合";并提出,由于BillrothⅡ式吻合是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吻合方式,机器人下手工缝合共同开口更加方便且安全,可以有效避免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机器人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主要包括双通道吻和双肌瓣吻合,但这些重建方式均较为复杂,目前机器人手术未能广泛开展。(4)机器人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最经典的为Roux-en-Y吻合,其主要包括使用管型吻合器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和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本文针对存在的技术难点探讨了解决的措施。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吻合器械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吻合技术的逐步提高,相信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在胃癌手术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管型胃食管吻合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近端胃切除管型胃食管吻合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9例行近端胃切除术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通道吻合组(50例)与管型胃食管吻合组(49例)。其中双通道吻合是在离断近端胃后,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再在残胃与空肠之间侧侧吻合,建立抗反流屏障从而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而管型胃吻合是在离断近端胃后,远端残胃行管型胃塑形,使用直线吻合器在食管后壁与胃管前壁之间直接吻合。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胃切除术后综合征评估量表;体质量变化、每餐摄入的食物量、用餐质量分量表和躯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总测量项目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好,其余指标均为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差;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术后情况、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术后1、3、6和12个月的营养状况变化。结果:双通道吻合组男性35例(70%),女性15例(30%),<65岁者33例(66.0%),体质指数18~25 kg/m 2者37例(74.0%);管型胃食管吻合组男性41例(83.7%),女性8例(16.3%),<65岁者21例(42.9%),体质指数18~25 kg/m 2者34例(69.4%)。除年龄外( P=0.02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年时,与管型胃食管吻合组比较,双通道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更低[4.0%(2/50)比26.4%(13/49),χ 2=13.507, P=0.009],但在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和胃排空障碍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双通道吻合组患者在食管反流[2.8(2.3,4.0)分比4.8(3.8,5.0)分, Z=3.489, P<0.001]、进食不适[2.7(1.7,3.0)分比3.3(2.7,4.0)分, Z=3.393, P=0.001]、总症状[2.3(1.7,2.7)分比2.5(2.2,2.9)分, Z=2.243, P=0.025]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管型胃食管吻合组;双通道吻合组患者在术后症状[2.0(1.0,3.0)分比2.0(2.0,3.0)分, Z=2.127, P=0.033]、用餐[2.0(1.0,2.0)分比2.0(2.0,3.0)分, Z=3.976, P<0.001]、工作[1.0(1.0,2.0)分比2.0(1.0,2.0)分, Z=2.279, P=0.023]和日常生活[1.7(1.3,2.0)分比2.0(2.0,2.3)分, Z=3.950, P<0.001]等方面评分优于管型胃食管吻合组。管型胃食管吻合组患者在肛门排气[3.0(2.0,4.0)分比3.5(2.0,5.0)分, Z=2.345, P=0.019]方面评分优于双通道吻合组。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以及术后1年体质量下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近端胃癌行双通道吻合手术的安全性与管型胃手术相当。与管型胃手术相比,双通道吻合术后患者食管反流更少,生活质量更好,是近端胃癌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牵引式钉砧头置入法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后管形吻合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管型吻合器消化道重建应用牵引式钉砧头置入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采用牵引式钉砧头置入法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50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62.0%),女性19例(38.0%),年龄(64.8±10.8)岁,体质指数(22.9±3.2)kg/m 2;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8例(16.0%)、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11例(22.0%),胃体胃底腺癌31例(62.0%)。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操作,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254.1±26.0)min,吻合时间为(31.9±8.7)min,术中出血量为(55.0±23.2)ml。术后14例(28.0%)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3例(6.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无死亡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5.2±0.7)d,排气时间(2.6±0.6)d,住院时间为(8.0±2.2)d。结论:牵引式钉砧头置入法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管型吻合器食管空肠管形吻合术中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管型吻合器改良腹壁通道法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管型吻合器改良腹壁通道法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患者29例,均使用改良腹壁通道法联合管型吻合器,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观察造口旁疝的发生情况及其他远期并发症.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9 min,平均4 min.出血量2~8 mL,平均5 mL.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肥胖并糖尿病患者出现造口感染.术后随访9~34个月,平均17个月,无造口脱垂,无造口狭窄,2例患者出现造口旁疝,1例为肥胖伴糖尿病并术后感染患者,术后11个月出现造口旁疝,联合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1例为高龄并长期咳嗽患者,术后14个月CT提示造口旁疝,普外科会诊后建议观察,暂不需手术治疗.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中应用管型吻合器改良腹壁通道法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造口旁疝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改良Overlap吻合术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改良Overlap吻合术与传统管型吻合术在腹腔镜下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2021 年 10 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5例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其中50例患者消化道重建采用改良Overlap吻合术进行食管空肠吻合,75例患者行管型吻合器吻合.比较两种吻合术手术相关及临床效果指标的差异.结果 改良Overlap吻合组与管型吻合器吻合组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术中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吻合口出血)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Overlap吻合术可以在全腹腔镜下完成,操作视野良好,步骤简便可行,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管型吻合器固定预置补片在永久性肠造口中的应用(附1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管型吻合器在永久性肠造口预置补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老年外科应用管型吻合器固定预置补片的11例肠造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术后伤口感染3例,未影响造口及置入的补片.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未出现造口旁疝,有2例直肠癌患者2年后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永久性肠造口时使用管状吻合器固定预置人工补片,方法简捷,固定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专家共识及手术操作指南(2018版)
编辑人员丨2023/8/6
1994年,日本Kitano等1报道了首例针对早期胃癌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20余年以来,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及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腹腔镜下胃肠道吻合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胃癌手术逐渐由腹腔镜辅助向完全腹腔镜转变趋势.已有证据证明,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相比,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够在全腹腔镜状态下完成肿瘤学要求的淋巴结清扫,而且能安全地完成消化道重建,降低手术创伤,减少对切口长度的依赖,特别是对于位置较高、肋弓较窄及肥胖病人优势更趋明显,但对手术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主要包括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等标准术式,以及胃节段切除术、保留幽门远端胃切除术等缩小手术术式;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有Billroth Ⅰ式、BillrothⅡ式和Roux-en-Y吻合,另外,还有其他众多的重建方式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目前,完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常用的方式有使用食管空肠管型或圆型吻合器的端侧吻合法(反穿刺法、Orvil法)和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的三角吻合法、功能性端端吻合(functional end-to-end anastomosis,FEEA)法、Overlap法和π型吻合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