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38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38例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脓胸合并胸壁结核患者的资料。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 M(IQR)]30(25)岁(范围:18~78岁)。所有患者全身麻醉下清理胸壁结核后经由肋间窦道扩大成单孔切口,以单孔脓胸纤维板剥脱的方法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胸膜腔内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胸壁结核处置入SB管负压引流,不采用肌瓣填充及加压包扎。无漏气时先拔除胸腔引流管,2~7 d后复查CT无明显残腔则拔除SB管后继续抗结核治疗。门诊及电话随访至2022年10月。 结果:手术时间2.0(1.5)h(范围:1~5 h),术中出血量100(175)ml(范围:100~1 200 ml),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延长漏气,发生率为81.6%(31/38)。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4(12)d(范围:2~31 d),术后SB管引流时间21(14)d(范围:4~40 d)。随访时间为25(11)个月(范围:13~4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结核无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在耐药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耐药结核性脓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122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00例,女性22例,年龄[ M(IQR)]29.5(28.0)岁(范围:13~70岁)。根据手术入路和是否耐药,将患者分为三组,单孔耐药组(22例,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开胸耐药组(28例,行开胸纤维板剥脱术)、单孔敏感组(72例,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三组间手术和预后指标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 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Bonferroni法。 结果:单孔耐药组、开胸耐药组和单孔敏感组的术中出血量[200(475)ml比300(200)ml比225(300)ml, H=2.74, P=0.254]和治疗效果( χ2=4.76, P=0.575)无明显差异。单孔耐药组比开胸耐药组有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肺复张时间[302.5(187.5)min比200.0(60.0)min, U=171.0, P=0.007;4.5(3.0)个月比3.0(2.2)个月, U=146.5, P=0.032],更短的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9.5(7.8)d比13.0(10.0)d, U=410.0, P=0.044;12.0(7.8)d比14.5(4.8)d, U=462.2, P=0.0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14/22)比71.4%(20/28), χ2=0.34, P=0.558]。单孔耐药组比单孔敏感组有更长的术后引流时间[9.5(7.8)d比7.0(4.0)d, U=543.5, P=0.031]、术后住院时间[12.0(7.8)d比9.0(4.0)d, U=533.0, P=0.031]和术后肺复张时间[4.5(3.0)个月比3.0(2.0)个月, U=961.5, P=0.001],两组手术时间[302.5(187.5)min比242.5(188.8)min, U=670.5, P=0.278]和并发症发生率[63.6%(14/22)比40.3%(29/72), χ2=3.70, P=0.054]无差异。 结论:对于耐药结核性脓胸,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获得与药物敏感结核性脓胸相当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术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15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158例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治疗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27例,女性31例,年龄[ M(IQR)]为32(28)岁(范围:14~78岁)。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节段切除特定5 cm长肋骨,借助切口保护套暴露切口,获得操作空间,进而借助特殊器械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在无漏气、引流液清亮<50 ml/d后复查CT,肺较前复张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3~6个月进行最终手术效果评估,后续门诊及电话随访至患者停药。 结果:早期1例患者因纤维板过厚无法有效牵拉进而中转开胸,其他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5(2.50)h(范围:1.5~7.0 h),术中出血量100(500)ml(范围:50~2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5.00(2.25)d(范围:2~15 d),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00(22.50)d(范围:3~77 d)。术后1例患者因胸腔引流量多进行开胸止血,1例发生切口感染,余无重大并发症。随访时间为20(14)个月(范围:12~44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49例达到Ⅰ级恢复,7例Ⅱ级恢复,1例Ⅲ级恢复。结论:借助特殊器械,单孔胸腔镜在Ⅲ期结核脓胸患者上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内复苏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PACU)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结核性脓胸行肺纤维板剥脱并脓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组;B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两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BIS)维持在40~50范围内,根据BIS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 0)、手术切皮前(T 1)、手术切皮后(T 2)、手术结束时(T 3)、拔管时(T 4)及出PACU时(T 5)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拔管后5、30 min、出PACU时患者静息与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药物追加的剂量,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SAS),观察拔管后至出PACU期间的恶心、呕吐、嗜睡、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T 2、T 3、T 4、T 5时HR和MAP均低于A组( P<0.05),生命体征更为平稳。B组患者拔管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状态VAS评分均低于A组( P<0.05)。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分别为(35.92±8.12)μg和(749.56±95.30)mg,显著低于A组[(45.74±4.42)μg和(862.83±105.34)mg, P<0.05];B组术后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用量为(5.26±2.10)μg,显著少于A组[(10.35±5.86)μg]( P<0.05);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2.92±5.12)min、意识恢复时间(20.56±5.10)min、拔管时间(26.87±6.16)min,短于A组[(15.74±4.72)min,(25.83±5.34)min和(35.35±5.80)min]( 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0%、10%、35%、20%,显著低于A组(30%、20%、75%和45%)( P<0.05)。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纤维板剥离并病灶清除术中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加快患者的麻醉复苏速度,减轻复苏时的躁动,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获取带蒂大网膜在支气管胸膜瘘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探讨使用腹腔镜微创获取带血管蒂大网膜方法,及其在外科微创治疗支气管胸膜瘘中的应用,对5例支气管胸膜瘘合并慢性脓胸患者中一般状态差者,一期改善引流,增加营养,治疗感染;二期使用腹腔镜微创获取带血管蒂的大网膜片,通过膈肌切口转移至胸腔修补BPF,辅以局限性的胸廓成形、纤维板剥脱,进一步减小残腔,促进BPF及脓腔愈合。4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1例出现局部大网膜液化坏死,再次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随访CT残腔消失,肺复张良好。应用大网膜闭合BPF瘘口、填塞脓腔,充分发挥了大网膜抗感染能力强,体积大,转移远的优点,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巨大创伤和不佳外观;同时使用腹腔镜获取的方法,进一步减小创伤,提高了疗效,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慢性脓胸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是由人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所引起的肺部和肺外疾病,多见于肺部病变,也可见于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系统的感染,对严重细胞免疫抑制患者甚至还可引起血行性播散[1],但极少见胸膜腔感染进而形成慢性脓胸的报道[2],且近年来随着HIV感染和AIDS的流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也日渐增多.笔者回顾性总结了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经明确诊断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继续进行规范的药物化学治疗1年、随访6个月,效果良好,为临床诊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提供了一定参考,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在马里共和国开展胸腔镜手术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在马里共和国医疗援助中开展胸腔镜手术的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2016年在马里医院开展的14例胸腔镜手术,其中,纤维板剥脱术6例,肺叶切除2例,纤维板剥脱+肺叶切除1例,胸导管结扎2例,双侧肺大泡缝扎1例,胸膜活检2例.结果 手术均完成,其中10例全胸腔镜下完成,4例中转开胸.2例术后入ICU监护治疗,2d后转入普通病房;其余患者术后均返回普通病房.术后引流量(475.4±322.1)ml,引流时间(6.8±5.2)d.住院时间(8.5±5.6)d.并发症有肺不张、肺部感染、脓胸复发、气胸等,经抗感染、引流冲洗等处理治愈;原发性乳糜胸1例带引流管出院.全组无二次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胸腔镜手术效果良好,但因开展的条件所限,有待完善.结论 在马里开展胸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因地制宜,制定更完善的援助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结核性脓胸分期新方法——CT分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变化特点,为CT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 CT特点将2014.11 -2016.11我院收治的83例经手术治疗的结核性脓胸分为初期组(27例)、进展期组(23例)、稳定期组(33例),对各组病程、术前抗结核时间、ESR、CRP、病理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初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最短,ESR、CRP等炎性指标最高,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病理以纤维素及纤维素坏死改变为主,胸腔镜病灶廓清术手术100%治愈.进展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较初期显著延长(P<0.05),ESR有所下降,但CRP下降更明显(P<0.001),病理有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等多种改变并存,纤维板剥脱术手术治愈率26.1%.稳定期特点为:病程及抗结核时间最长,ESR、CRP指标进一步下降,除新发少量钙化外(15.2%),其它病理类型与进展期相同,但稳定期干酪样坏死(39.4%)比例显著低于进展期(82.6%,P=0.003),而玻璃样变及坏死(84.8%)明显高于进展期(30.4%,P<0.001),纤维板剥脱术治愈率84.8%,显著高于进展期(P<0.001).结论 结核性脓胸CT分期的依据较充分,可为临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不同时机手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科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纳入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238例,根据接受手术的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患者共115例,胸腔出现纤维膜包裹、分割,胸水无法穿刺抽出或每次仅能抽取数十毫升,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行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治疗;B组患者共123例,胸廓开始塌陷,肋间隙变窄,胸膜纤维板增厚,患侧胸廓活动明显受限,常规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常规行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肺活量(VC)增加量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增加量等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在抗结核治疗1个月左右改善仍不明显时,接受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结核性胸膜炎继发包裹性脓胸手术时机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结核性胸膜炎继发包裹性脓胸行手术治疗的病例特点,以病程长短为基本标准,探讨其手术干预时机.方法 1995年12月至2017年5月行胸膜剥脱术治疗235例结核性胸膜炎继发包裹性脓胸患者,男189例,女46例;中位年龄40岁(9~75岁).右侧疾病126例,左侧109例,中位脓胸范围5.4个肋间(4~10个肋间).将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3组:A组113例,≤12个月;B组53例,12~24个月;C组69例,>24个月.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平衡各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比较3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A组B组、B组C组分别进行两两倾向得分匹配.匹配后,A组B组各45例,B组C组各29例.B组手术时长、出血量、输血量显著高于A、C组.B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A组,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治疗无效的包裹性脓胸,早期(发病1年以内)或等待纤维板成熟(病程超过2年)行手术干预是可行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在高危期(发病1~2年)行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