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某医院重症监护室常见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常见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ICU 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2020-2022年ICU临床分离菌3 6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344株(36.8%)、革兰阴性菌2 305株(63.2%).其中克雷伯菌属540株(14.8%)、肠球菌属522株(1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8株(12.3%)、不动杆菌属438株(12.0%)、大肠埃希菌424株(11.6%).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6.1%、82.4%和69.9%.除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外,MRSA、MRSE和MRCNS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MSSA、MSSE和MSCNS.未检出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属;发现2株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38.4%和40.2%.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2.0%,而阴沟肠杆菌对该两药的耐药率>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1%和19.6%;但鲍曼不动杆菌对该两药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6.0%和86.7%.结论 该院ICU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但肠杆菌目中其他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较敏感,细菌耐药率低.肠球菌属中已发现有对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未发现与万古霉素交叉耐药.因此,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前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统计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前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和耐药率变化.方法 比较2017-2019年(疫情前)和2020-2022年(疫情后)两个阶段6种细菌的耐药性变化.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细菌耐药监测数据.结果 较疫情前,疫情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升高(40.1%对27.9%,P<0.01),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降低(1.9%对3.1%,P<0.05),其他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疫情暴发前后,多重耐药菌均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样本(78.4%对78.5%).疫情后ICU多重耐药菌总检出率明显高于疫情前(53.1%对35.5%,P<0.01).较疫情前,疫情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下降(3.5%对15.7%,P<0.01),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降低,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降低(39.2%对50.1%,P<0.0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降低(1.2%对2.7%,P<0.01).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保持稳定,疫情暴发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后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明显下降,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下降趋势,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和耐药率显著增加,仍需加强院感防控管理,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52例年龄≥60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均为髋关节置换或内固定物植入术.以在院期间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为标准,分为感染组(n=43)与非感染组(n=109).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8.29%(43/152).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占69.56%(32/46),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0.43%(14/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纳入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慢阻肺呼吸疾病、骨折至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糖尿病、吸烟、慢阻肺呼吸疾病、骨折至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231,95%CI:1.143~2.234,P=0.005)、低蛋白血症(OR=2.124,95%CI:1.045~2.363,P=0.003)、慢阻肺呼吸疾病(OR=1.505,95%CI:1.521~3.210,P=0.003)为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风险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以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与慢阻肺呼吸疾病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圳某中医院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的细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该院血液标本分离细菌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分离自血液标本的细菌共9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为575株(63.2%)、革兰阳性菌为335株(36.8%).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占检出率前5位.5年间,血培养阳性标本中未发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11.8%.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16.7%、75.0%和55.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亦未发现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该院分离自血液标本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分离菌种较多,并已经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产生耐药,应加强血液标本和感染部位标本的送检,并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掌握其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感染发生危险因素.方法: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分娩的体重≤1000g的新生儿2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63)、未感染组(n=169).分析体重≤1000g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32例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63例,发生率为27.2%.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52.4%和呼吸机相关肺炎25.4%;共检出病原体48株,排名前3位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4.6%)、肺炎克雷伯菌(14.6%)和大肠埃希菌(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行手术、长时间住院、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000g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较常见,临床需重点关注进行过手术、住院时间久、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患者院内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为CRKP血流感染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1:2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临床诊断为CRKP血流感染的患者病例资料,按患者标本血培养28 d预后情况将CRKP组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CRKP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和影响CRKP血流感染28 d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应用Ka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 中心静脉插管(P=0.042)、伴有其他部位感染(P=0.028)与既往抗菌药物使用(P<0.001)可能是导致院内CRKP血流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P=0.029)是致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且CRKP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CSKP)组(P<0.001).结论 CRKP 血流感染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防护,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遏制CRKP在院内流行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转录调控子CR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entC的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确定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杆菌素铁载体相关基因 entC的调控机制。 方法:以CRKP-27野生株构建 crp基因缺失株Δ crp和回补株c-Δ crp。利用铬天青S(CAS)定量试验观察CRP对CRKP铁载体分泌量的影响。RT-qPCR试验和 lacZ报告基因融合试验研究CRP对 entC表达及对其启动子的调控。凝胶阻滞试验(EMSA)确定CRP是否与 entC启动子区结合,DNaseⅠ足迹试验进一步确定结合序列。 结果:成功构建Δ crp和c-Δ crp菌株;在正常条件和缺铁条件下,Δ crp菌株的铁载体分泌量均高于野生株和c-Δ crp菌株,但仅在正常环境中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条件和缺铁条件下,Δ crp菌株中 entC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野生株和c-Δ crp菌株明显降低( P均<0.05);正常条件和缺铁条件下,Δ crp菌株中 entC基因的启动子活性低于野生株和c-Δ crp菌株( P均<0.05);EMSA结合试验显示随着CRP蛋白量的增加, entC探针朝正极移动的距离都相应缩短,出现阻滞现象;DNaseⅠ足迹试验进一步检测到 entC启动子区与CRP特异性结合位点为:5′-AAGGTGATAAATGCGTCTCATTTTCAA-3′。 结论:CRKP中CRP能特异地结合到 entC启动子区并直接促进其转录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分析及耐药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XDRKP)耐药表型特点及相关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分离的3 201株肺炎克雷伯菌并根据已有药敏结果筛选116株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纳入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梅里埃VITEK-compact 2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K-B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复核。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联合乙二胺四乙酸协同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CIM)检测XDRKP碳青霉烯酶表型,并与碳青霉烯酶基因扩增结果比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VIM、blaIMP、blaOXA);氨基糖苷耐药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C、rmtD、rmtG、rmtH、armA、npmA、rmtB、rmtE、rmtF),氨基聚糖苷修饰酶基因变体[aac(6′)-Ib-cr];喹诺酮耐药基因:DNA解旋酶保护蛋白qnr家族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外排泵蛋白基因(oqxAB、qepA),氨基聚糖苷修饰酶基因变体[aac(6′)-Ib-cr];替加环素耐药Tet蛋白基因[外排泵蛋白基因:tet(A)和tet(L)],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M)],替加环素修饰酶基因[tet(X)]。对照分析各XDRKP耐药表型与相应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到XDRKP 116株。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100%(116/116),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99.14%(115/116),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95.69%(111/116)、94.83%(110/116)、88.79%(103/116),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44/116)与替加环素耐药(3/116)检出率较低。mCIM联合eCIM试验结果与碳青霉烯酶基因扩增结果一致率95.65%(110/115)。各耐药基因阳性率:blaKPC 90.52%(105/116),blaNDM 10.34%(12/116),rmtB 81.90%(95/116),armA 2.59%(3/116),oxqAB 65.52%(76/116),qnrB 6.03%(7/116)、qnrS 12.93%(15/116)、aac(6′)-Ib-cr 7.76%(9/116),tet(A)21.55%(25/116)。其余各耐药基因未检出。匹配分析发现,共有65株XDRKP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不匹配,即抗菌药物耐药表型不能用携带相应耐药基因来解释。结论:XDRKP中各类耐药基因的广泛分布和某些基因[如aac(6′)-Ib-cr、oqxAB]的多重耐药作用是广泛耐药产生的潜在原因。不同菌株针对同一类抗菌药物可能携带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此外,部分菌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不匹配,提示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存在其他耐药机制也与XDR的产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2021年某三级综合医院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的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监控提供指导。方法:从本院检验系统中筛选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泌尿道感染患者的4 748例尿标本培养结果,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4 748例尿培养标本共分离出1 02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12株(79.14%),革兰阳性菌210株(20.47%),真菌4株(0.39%)。病原菌占比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610株(59.45%)、屎肠球菌81株(7.89%)、粪肠球菌76株(7.41%)、肺炎克雷伯菌60株(5.85%)、彭氏变形菌51株(4.97%);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2%,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1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屎肠道球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红霉素等的耐药率>9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呋喃妥因的耐药率<1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掌握本地区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可降低和控制细菌耐药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RISPR技术构建发光噬菌体及其在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针对大肠埃希菌的重组发光噬菌体(HT7),并评估其对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能力。方法: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构建小向导RNA表达质粒pCRISPR-sg(1~10)和PFN-1000同源重组质粒菌株,并用双层平板筛选切割效率最高的小向导RNA(sgRNA);采用同源重组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系统联合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将Nanoluc萤光素酶基因整合入T7噬菌体10A基因下游的非编码区,并成功构建发光噬菌体HT7;通过噬菌斑实验和液体扩增实验评估HT7噬菌体与T7噬菌体生物特性差异;此外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临床采集分离的51株大肠埃希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屎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铜绿假单胞菌评估HT7噬菌体的检测专一性和检出限。结果:构建的10个CRISPR靶向切割系统中,sgRNA8靶标的切割效率最高,成斑效率为0.18;噬菌体经pCas9/pCRISPR/PFN-1000 3质粒系统3轮重组筛选后,PCR验证均为2 798 bp的重组噬菌体条带,说明成功构建了HT7噬菌体。重组噬菌体在裂解效率( P<0.001)、一步生长曲线( P=0.001)、感染复数( P=0.031)的生物特性分析中,均有显著差异,裂解暴发点和对数生长节点均延长了10 min,最佳感染复数为0.1;临床样本测试,可识别裂解6株大肠埃希菌,其余菌株均不裂解,4.5 h内可检出低于10 CFU/ml的病原菌。 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噬菌体基因编辑系统,并成功构建发光噬菌体HT7,该噬菌体在4.5 h内能特异性检测出低于10 CFU/ml的大肠埃希菌,且对其他菌株无裂解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检测专一性和低检出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