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α-烯醇化酶在籽鹅不同级别卵泡壁的定位及定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籽鹅不同级别卵泡壁中的α-烯醇化酶(α-enolase)进行定位及定量检测.方法 分离产蛋期籽鹅等级卵泡(F1、F2、F3、F4、F5)、小黄卵泡(small yellow follicle,SYF)、大白卵泡(large white follicle,LWF)的卵泡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级别卵泡壁的α-烯醇化酶的定位,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双标准曲线法检测α-烯醇化酶蛋白表达量及mRNA转录水平.结果 不同级别卵泡壁均存在α-烯醇化酶表达,颗粒细胞层表达量总体高于膜层,SYF颗粒细胞层α-烯醇化酶表达量较高;F2级卵泡壁α-烯醇化酶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LWF、F3及F4级别卵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1、F5及SYF级卵泡壁α-烯醇化酶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级别卵泡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SYF级卵泡壁α-烯醇化酶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级别卵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 α-烯醇化酶及糖酵解途径可能在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功能,为α-烯醇化酶在禽类卵泡选择及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籽鹅羽束性状分析及SOX5候选基因生物学功能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籽鹅头顶部的表型性状-羽束性状(crest trait),并预测SOX5候选基因的相关生物学功能,从而进一步揭示禽类表型性状与调控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无羽束公鹅6只,有、无羽束母鹅各15只,建立两个资源群体,有羽束群(crest population,C):3只无羽束公鹅,15只有羽束母鹅;无羽束群(non-crest population,NC):3只无羽束公鹅,15只无羽束母鹅.两个试验群体同舍分组饲养,收集试验蛋孵化,通过后代表型分离比,分析羽束性状遗传规律.采集1、14、21日龄肝脏、头顶部皮肤组织,采用qRT-PCR方法测定各组织中SOX5基因相对表达量,并通过生物信息方法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观察籽鹅表型分离比,证明无羽束性状符合隐性遗传规律,有羽束性状受常染色体显性基因调控.在1日龄雏鹅肝脏组织中,C群SOX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C群(P<0.01),其他时期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群仍高于NC群.随日龄增长,公鹅体重呈上升趋势,且与SOX5基因在皮肤中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同.经SMART、David软件预测,SOX5基因具有保守结构域,能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蛋白.结论 籽鹅羽束性状类似于鸡冠表型遗传方式,受常染色体基因调控,SOX5基因为羽束性状的调控基因,且广泛参与禽类相关组织的发育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α-烯醇化酶基因干扰表达对籽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α-烯醇化酶(ENO1)基因干扰表达对籽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籽鹅F1级卵泡颗粒细胞(复合培养),将ENO1基因干扰表达重组质粒转染至籽鹅卵泡颗粒细胞.实验分为四组:ENO1干扰表达组(RNAi)、无关序列干扰组(NC)、培养液组(Control)、转染试剂组(Lip).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组和对照各组的凋亡率、细胞周期时相性.结果:ENO1基因干扰表达使籽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速度变慢,凋亡率增加,G2/M期颗粒细胞比例增高.结论:ENO1基因干扰表达可使籽鹅卵泡颗粒细胞周期发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淮海大豆种质农艺与品质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303份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11个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通过主成分、相关性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评价指标筛选,为黄淮海大豆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5.52%~27.61%,生育日数、每荚粒数、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等4个性状较稳定,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5个性状变异丰富;13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9906~2.0956.聚类分析将303份大豆种质资源分为7个类群,其中第V类群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黄淮海大豆育种的优质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3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5.051%,第1主成分与单株荚数、粒数有关;第2主成分与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籽粒大小有关;第4主成分与单株产量有关.303份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F值均值为0.549,ZDD04189涟水天鹅蛋的F值最高(0.935),ZDD23089晋品42的F值最低(0.207).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生育日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蛋白质含量等5个表型性状,可以作为黄淮海大豆种质表型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海南长臂猿破碎化生境中食物资源可利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食物种类及其可获得性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对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C群生境内食源植物种类、数量、食物可获得性及主要取食植物的径级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共记录到64种食源植物(标记胸径≥5cm的乔木1 484株).海南长臂猿以高大粗壮的食源植物为主要采食对象.这些乔木型食源植物结果率超过50.0%的有15种,占C群全部乔木型采食植物种数的28.8%;结果率最高的是海南单籽暗罗(Monoon laui,76.7%),最低的是鹅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9.6%).18种长臂猿主食食源乔木中,白肉榕(Ficus vasculosa)、斜叶榕(Ficus tinctoria)等15种食源植物的植株呈增长型结构.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二色波罗蜜(Artocarpus styracifolius)为稳定型结构,而桃榄(Pouteria annamensis)为衰退型结构.提示海南长臂猿食物供应植物仍处于年轻状态,但这些食源植物并非每年结果,每年都能结果的仅37种(71.2%),采食树种的结果率高低不受海拔影响,而与树高和胸径显著相关.海南长臂猿在果实稀少的旱季会采食一定量的树叶(15.6%),这种不稳定的食物供应将影响海南长臂猿的种群复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家猫感染东方次睾吸虫形态学特征及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家猫感染东方次睾吸虫的形态学及基因特征,为当地开展东方次睾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浦城县感染有东方次睾吸虫囊蚴的麦穗鱼,剪碎囊蚴寄生处的鱼尾部肌肉,喂食2个月龄家猫.45d后连续多天检测家猫粪便中的虫卵,直至发现虫卵后进一步深入检查.观察肝脏及胆囊变化和虫体寄生部位,捡出虫体置于生理盐水中,对虫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与鉴定描述.提取虫体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基因序列,测序后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从胆囊和肝脏分离获得13条东方次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为雌雄同体,虫体大小约为(1.95~2.86)mm×(0.61~0.93)mm;虫卵呈长椭圆形,似葵花籽状,虫卵大小约(28~32)μm×(16~18)μm.PCR结果显示,ITS基因序列扩增产物260 bp.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与国内已报道家鸭及黑天鹅感染的东方次睾吸虫(GenBank登入号分别为MT231323.1、MK482055.1、MK482052.1)的序列一致性均为99.62%.基于ITS基因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分离获得的吸虫ITS序列属于次睾属,与东方次睾吸虫(GenBank登入号分别为HM347224、KX832894、MK482055、MT231323、KX857496、MK482052)属于同一个分支.结论 从家猫分离的虫体经形态学及基因分析与文献报道的一致,鉴定为东方次睾吸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