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二十几年来,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发展迅速,其作为一种无探针、非电离辐射的微无创热消融技术,可将超声波聚焦于一点并产生瞬时高温以实现靶组织热变性、凝固性坏死和凋亡的治疗目的.HIFU分为经超声引导和经磁共振引导两类,其中超声引导下HIFU应用更为广泛,其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剖宫产瘢痕妊娠、产后胎盘植入性疾病和宫颈妊娠等妇产科疾病中获得了大量的循证数据和临床经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可替代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然而,超声引导下HIFU更多应用于病情平稳者,对于危急重症的抢救常需外科手术介入,正确认识并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是精准治疗造福患者的必要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AMU-Net:基于Attention U-Net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改进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提出一种改进的U-Net模型(CAMU-Net),以达到精准分割视网膜血管的目的.CAMU-Net模型通过添加残差增强模块来提取区域特征中的重要信息,增强模型对区域特征的了解;通过添加特征细化模块来促进特征的提取,提高新模型的全局特征收集能力;通过添加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来捕捉图像特征,精确分割结果;通过引入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来提升模型感知目标边界等细节的能力.在DRIVE数据集上进行消融实验,得出各模块的实际效果,验证各模块对于本模型视网膜血管分割各方面提升的作用;在DRIVE和STARE数据集上和其他主流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AMU-Net模型优于其他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精准护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精准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66例,采取数字表随机法将肝癌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常规护理,应用精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总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术需精心的临床护理配合,精准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学习定位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高精度机器学习算法软件定位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起源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描述性研究。入选2023年8月至10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行IVA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的患者,术前通过高精度机器学习算法软件预测IVA起源位置,与最终行RFCA成功的起源位置比较。结果:38例患者于术前进行起源位置预测,其中2例患者消融失败,最后共纳入首次成功行RFCA的36例IVA患者,其中男15例,年龄(53.1±9.6)岁。35例患者预测准确,1例IVA起源左心室顶部(Summit)内膜面的患者预测失败,软件预测准确率为97.22%(34/35)。经过(3.1±0.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长期消融成功标准。该机器学习算法软件预测IVA起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敏感度、特异度、F1评分、准确率分别为97%、97%、100%、96%、99%。结论:高精度机器学习算法软件定位IVA起源有效、精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科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基石作用。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和大数据医疗等理念的提出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开展,乳腺癌的治疗正向着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技术愈发成熟,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广;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得到认可;乳房重建和肿瘤整形技术使乳腺癌治疗已逐渐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发展为乳房外形乃至功能的恢复;乳腺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如腔镜手术、射频消融等备受青睐。国内各医疗中心开展临床研究,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提供中国数据。本文针对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现状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其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首诊时通常已处于中晚期,大多数患者往往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化疗、放疗、胆道引流、光动力疗法、纳米刀消融、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肝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使得不可切除的HCCA患者预后得以明显改善。在胆道引流的基础上进行化疗、放疗、光动力疗法、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可延长胆道通畅时间,纳米刀消融可在保护管道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细胞,肝移植术为不可切除的HCCA患者提供了可能治愈的机会,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则为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突破点。结合文献及本团队的临床经验,本文就不可切除HCCA的治疗手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论述,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减容小尾寒羊室间隔1年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右室行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减容小尾寒羊室间隔心肌1年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观察1年后消融区心肌的病理改变。方法:12只普通种小尾寒羊随机分为PIMSRA组( n=6)及空白对照组(Sham组, n=6),PIMSRA组采用经皮经右室心尖部穿刺进入室间隔基底部进行消融,最大功率80 W,消融时间5 min;Sham组以同样路径将穿刺针插入室间隔基底部并留置5 min,但不进行消融。应用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术前及术后即刻、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消融区结构及功能改变,记录室间隔消融区厚度、运动幅度、室壁增厚率、左室流出道压差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 )、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h、术后2周行血清学心肌损伤三项检查:肌钙蛋白I(Trop I)、肌红蛋白(Myoglobin)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M-MBmass)。HE及Masson染色观察消融区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围术期两组动物均未出现心包压塞。术后即刻观察到消融区室壁运动不协调,PIMSRA组术后即刻消融区室壁增厚率以及室壁运动幅度显著低于术前( P<0.005),并维持该水平至术后12个月;Sham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手术区室壁增厚率以及室壁运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IMSRA组术后即刻消融区厚度显著大于术前( P<0.001),1周后显著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 P=0.931),3个月后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P<0.001);Sham组术后即刻手术区厚度大于术前( P=0.005),术后1周下降至术前水平( P=0.027)。两组消融前后LVEF、E/A以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IMSRA组及Sham组术后3 h血清学检测Trop I显著升高(均 P<0.005),术后2周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均 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实验动物心电图均显示为正常窦性心律;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1年后消融区心肌组织呈纤维化改变,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清晰,无碳化形成。 结论:经右室行PIMSRA可对小尾寒羊室间隔心肌组织进行精准消融,减容效果显著,左室整体功能得以保留,未并发心包压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经右室行PIMSRA可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室间隔微创减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十年磨一剑:肝细胞癌诊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晚期预后欠佳。近十年来,HCC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进展涵盖了外科手术、消融、经血管介入、外放射治疗、系统治疗等方面,其中尤以靶向和免疫检查点药物等系统治疗方面的进展尤为突出,显著提高了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此外,针对肝癌患者的管理,尤其是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多学科协作诊疗,提升了肝癌的早诊率和改善了总体治疗效果。考虑到我国国情和现有治疗手段的发展情况,在未来,精准识别高危HCC人群,提高HCC早诊率,制定个性化的HCC治疗策略,将是降低HCC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经皮消融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的癌症。随着人口老龄化导致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增多,同时患者对于微创、美观要求增高的背景下,消融技术以其精准、微创、高效等优势,成为手术治疗的重要替代疗法。近16年来,乳腺癌的消融逐渐成为热点;其中美国、日本、中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是乳腺癌消融应用较多的国家。在临床应用的消融技术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本文将基于文献调研从发展现状、肿瘤大小分组和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乳腺癌经皮消融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13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消融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均明显改善,住院时间为(9.2±2.9)d。10例患者肿瘤完全消融,1例肿瘤残留,2例肿瘤转移。1例患者术后十二指肠穿孔并发腹腔内感染,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3例患者共20个病灶,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最大径分别为(39.5±15.9)mm、(30.6±4.9)mm、(15.6±7.7)mm和(9.9±3.1)mm,术后1、3、6个月均小于术前(均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是一种实时、精准、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对于腹膜后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