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静脉不同部位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冠状静脉(CV)不同部位心外膜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征。方法:2009年10月31日至2021年9月30日,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VA患者有效靶点或"最早"激动点在CV的连续性病例,对CV不同部位起源VA的QRS波形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纳入173例,其中男102例,年龄(56.44±15.66)岁,年龄范围13~87岁。在邻近二尖瓣环心外膜组的171例中:①51例(92.73%,51/55)患者前室间静脉近端(pAIV)及左心室顶部穿间隔静脉(summit-CV)在V 1导联有s波呈Rs、RS或rS型,而其他部位106例(91.40%,106/116)无s波呈R型( χ2=115.01, P<0.001);②V 5~V 6导联在邻近二尖瓣环后壁、侧壁及前侧壁的心大静脉远端(DGCV 1)以近区域35例(81.40%,35/43)有s波呈Rs型,而DGCV 2、summit-CV及pAIV118例(92.19%,118/128)呈R型,10例(7.81%,10/128)呈Rs型( χ2=89.88, P<0.001);③summit-CV及邻近二尖瓣环后侧壁在Ⅰ导联20例(74.07%,20/27)以正向波为主呈R、Rs及r型,其他区域140例(97.22%,140/144)以负向波为主呈rS、rs、qr、qs或QS型( χ2=95.79, P<0.001);④若以V 1导联有s波呈Rs、RS或rS型,V 5~V 6导联有s波呈Rs型,I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呈R、Rs或r型分别作为诊断pAIV及summit-CV,DGCV 1及其以近,summit-CV及邻近二尖瓣环后侧壁起源的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3%、91.40%、83.61%、96.36%;81.40%、92.19%、77.78%、93.65%;74.07%、97.22%、83.33%、95.24%。 结论:CV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亦不相同,熟悉这些心电图特征对初步判断其起源将有所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前导联V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左右心室起源体表心电图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胸前导联V 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前间隔和右冠状动脉窦(right coronary cusp,RCC),以及RVOT中后间隔和左侧冠状动脉窦(left coronary cusp,LCC)的室性期前收缩左右心室起源的体表心电图特点。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91例胸前导联呈V 3移行且于RVOT前间隔及中后间隔、LCC和RCC部位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比较RVOT前间隔组与LCC组,以及RVOT中后间隔组与RCC组室性期前收缩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包括Ⅰ、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Ⅲ导联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aVL、aVR导联Q波振幅、aVL导联与aVR导联Q波振幅的比值,V 1~V 3导联的R波和S波振幅,V 2S/V 3R指数,移行区指数和V 2移行指数。 结果:起源于RVOT前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6例,LCC的11例。RVOT前间隔组I导联R波振幅高于LCC组[(0.22±0.25) mV与-(0.17±0.33) mV, P=0.003];Ⅱ导联R波振幅低于LCC组[(1.59±0.35) mV与(1.76±0.27) mV, P=0.035];aVF导联R波振幅低于LCC组[(1.53±0.35) mV与(1.78±0.39) mV, P=0.050]; V 2S/V 3R指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0.66与0.76±0.38, P<0.001);V 2移行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43与1.05±0.35, P=0.005)。起源于RVOT中后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2例,RCC的12例。RVOT中后间隔组的Ⅰ导联R波振幅低于RCC组[(0.25±0.31) mV与(0.57±0.12) mV, P<0.001];Ⅲ导联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89±0.14与0.72±0.18, P=0.002);aVL导联Q波振幅高于RCC组[(0.72±0.24) mV与(0.51±0.16) mV, P=0.002],aVL与aVR导联Q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76±0.23与0.50±0.21, P=0.002]。 结论:胸前导联V 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RVOT前间隔与L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Ⅱ、aVF导联R波及V 2S/V 3R指数、V 2移行指数所有不同;RVOT后间隔及R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导联R波、Ⅲ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及aVL与aVR导联Q波振幅比值不同,结合其不同特点可协助鉴别左右心室起源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56层螺旋CT左心房肺静脉双期扫描成像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左心房肺静脉双期扫描成像(简称CT双期成像)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74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双期成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双期成像对左心房血栓前状态(PTS)和血栓的诊断价值,并观察肺静脉变异情况。结果:CT双期成像诊断左心房PTS的灵敏度为52.94%(9/17),特异度为92.45%(49/53),阴性预测值为85.96%(49/57),阳性预测值为69.23%(9/13);诊断左心房血栓的灵敏度为100.00%(4/4),特异度为90.74%(49/54),阴性预测值为100.00%(49/49),阳性预测值为44.44%(4/9)。肺静脉变异率为21.62%(16/74)。结论:CT双期成像对左心房血栓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和高阴性预测值,并可详细评价肺静脉解剖特征,发现肺静脉变异,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冠状静脉分支行逆行无水乙醇消融经心内膜射频消融失败的心肌瘢痕相关室性心律失常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由于存在心外膜或心肌深部的心律失常基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较低。近年来国际上陆续有通过经冠状静脉途径行无水乙醇消融治疗瘢痕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报道。但在国内应用该技术治疗瘢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报道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经冠状静脉分支行无水乙醇消融治疗经心内膜射频消融失败的心肌瘢痕相关室性心律失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位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行经皮肝静脉穿刺导管射频消融术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下腔静脉不能作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入路时,手术路径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1例异位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行经皮肝静脉穿刺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以期为下腔静脉不能作为常规入路并需行左心操作的患者提供一定的经验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融指数与压力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率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消融指数(AI)和压力导管(CF)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共7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I组(40例)和CF组(37例)。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单圈环肺静脉电隔离术(PVI)成功率、安全性、复发率,并分析与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77例患者,年龄(68.5±6.4)岁,男40(51.9%)例。AI组单圈PVI成功率[52.5%(21例)比29.7%(9例), P=0.011]高于CF组,消融时间[(24.5±1.7)min比(33.7±2.2)min, P<0.001]及总手术时间[(136.6±6.1)min比(139.7±7.4)min, P=0.048]均短于CF组。术后随访1年,生存分析显示AI组房颤累积复发率低于CF组(22.5%比40.5%, P=0.0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F指导射频消融( HR=3.272,95% CI:1.319~8.114, P=0.011)、左心房直径扩大( HR=4.233,95% CI:1.511~11.862, P=0.006)及合并冠心病( HR=4.829,95% CI:1.399~16.666, P=0.013)是老年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结论:与CF相比,AI指导的射频消融提高了PVI单圈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复发率。CF指导射频消融、左心房前后径扩大及合并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75岁以上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及冷冻球囊消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75岁以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及冷冻球囊消融(CB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应用三维标测系统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及二代冷冻球囊消融隔离肺静脉的年龄>75岁的房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FCA组(33例)及CBA组(70例)。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即刻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单次术后房颤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3例房颤患者,年龄(77.26±2.28)岁,其中男38例。RFCA组(33例)中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长于CBA组[70例,(45.00±31.07)个月对(18.92±25.19)个月, P=0.027]。RFCA组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比例高于CBA组[39.4%(13/33)对5.7%(4/70), P<0.001]。其余基线资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FCA组及CBA组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7/33)对78.6%(55/70), P>0.05]。CBA组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比例高于RFCA组[24.3%(17/70)对3.0%(1/33), P=0.008]。CBA组发生膈神经损伤2例,RFCA组无膈神经损伤。两组患者心包积液、脑梗死及假性动脉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75岁以上房颤患者,选择RFCA及CBA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CBA中需加强迷走神经反射及膈神经损伤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微导管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研究证明使用全程交换球囊(OTW)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可降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房颤复发率,但OTW球囊的缺乏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开展。本文报道2例以微导管+快速交换球囊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的操作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安全有效,可替代OTW球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射频消融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0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受经皮RFA治疗的281例患者(477个肝内转移肿瘤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记录可能影响RFA疗效的因素,包括癌胚抗原(CEA)、分化、肝外转移情况、肿瘤位置和大小、并发症等信息。通过入院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患者,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局部肿瘤无进展生存期(LTP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肿瘤残余的预测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确定LTPFS和OS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评估LTPFS和OS的中位时间,并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结果:RFA后,观察到68个(14.3%)肿瘤残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残余的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20 mm、高危位置、血管周围位置和<5 mm的最小消融边缘。随访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3%(12/281),病死率为31.3%(88/281),同时发现167个(35.0%)病灶术后局部肿瘤进展。Kaplan-Meier法估计的LTPFS和OS中位时间分别为35.0(95%CI 26.53~43.48)个月和44.0(95%CI 29.70~58.30)个月,第5年累计LTPFS和OS比例分别为37.2%和4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CEA≥30 ng/ml、肿瘤直径≥20 mm和最小消融边缘<5 mm为LTPFS的危险因素;肝外转移、肿瘤负荷>30 mm和含最小消融边缘<5 mm的肿瘤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再次介入治疗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足够的消融边缘和较少的肿瘤负荷有利于RFA后局部肿瘤的控制和患者长期生存;存在肝外转移是OS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再次介入治疗有利于提高O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起源于右心耳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局灶性房速女性患者55例,因例数过少排除2例非妊娠期的右心耳房速和4例妊娠期的非右心耳房速患者后,其余49例中,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6例(12%),其中4例(4/6)为轻重程度不同的心动过速心肌病;非妊娠期且非右心耳起源的房速患者43例(88%)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在三维系统指导下明确局灶性房速并标出最早激动部位,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行冷盐水灌注导管的零射线射频消融,对照组患者则均在非零射线下手术。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年在门诊进行评估,检查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并记录房速有无复发、有无手术并发症。妊娠期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脑钠肽原),并记录分娩情况。分析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比较2组患者射频消融的疗效。结果: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年龄[(30.7±6.2)岁比(57.2±11.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6.0±12.8)%比(60.1±5.9)%]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比例(0比58%)低于对照组,持续性发作(6/6比7%)、胸闷和心慌症状(6/6比49%)、左心室射血分数≤50%(4/6比9%)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 P均<0.05),2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7±11.1)次/min比(153.7±15.2)次/min, P>0.05]。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征,P波在Ⅱ、Ⅲ、aVF导联均为直立波,Ⅰ导联P波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aVL导联P波均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V 1导联P波为宽深的全负向波(5例,5/6)或正负双向波(1例,5/6),V 2~V 6的P波均渐转变为直立;心动周期为(361.7±38.5)ms;成功消融靶点局部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领先(59.4±11.6)ms;三维标测显示6例患者起源点均是多点散在的片状区域,进行片状区域消融,其中2例(2/6)妊娠期患者进行了局部区域广泛消融。随访(15.3±4.0)个月,2组消融手术即刻成功率(6/6比93%)、术后复发率(1/6比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均无并发症,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均正常分娩。4例心动过速心肌病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减小[(30.3±1.3)mm比(36.8±6.7)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64.0±2.9)%比(39.8±10.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44.8±4.0)mm比(60.0±2.9)mm],N末端B型利钠肽原[(136.2±47.5)ng/L比(3 408.4±901.3)ng/L]降低( P均<0.05)。 结论: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速有独特的电生理表现,在三维标测下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