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F-阿法肽的自动化制备及其前列腺癌PET/CT显像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CFN-100氟多功能模块自动化制备 18F-阿法肽(Alfatide Ⅱ)的方法并进行前列腺癌显像。 方法:通过氟离子分装器分出200~500 μl氟离子至反应管中,与标记前体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E[(聚乙二醇)] 4-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D-苯丙氨酸-酪氨酸)] 2{NOTA-E[PEG 4-c(RGDfk)] 2}(冻干药盒)反应,在水相中与 18F经铝介导螯合标记,再经C18柱分离纯化,自动化制备得到 18F-阿法肽,测定其放化产率。对 18F-阿法肽注射液进行质量分析,并对2例前列腺癌患者(72岁和66岁)行 18F-阿法肽PET/CT显像。 结果:采用结合双管路氟离子分装器的CFN-100氟多功能模块成功自动化制备 18F-阿法肽,合成时间约30 min,放化产率为(28±3)% (非衰变校正, n=6),放化纯>98%,比活度为2.8×10 7 MBq/mmol,核素纯度大于99%。2例患者PET/CT显像示 18F-阿法肽高度浓聚于前列腺癌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分别为35.6和5.0。 结论:利用改进的CFN-100氟多功能模块成功自动化制备 18F-阿法肽,产物合成方法稳定,合成时间短,放化产率高,可高度浓聚于前列腺癌病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99Tc m-3PRGD 2 SPECT/CT分子影像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99Tc m-联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 99Tc m-3PRGD 2)是近年来人工合成的可用于乳腺癌分子显像的一种SPECT示踪剂。 99Tc m-3PRGD 2 SPECT/CT可用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并进行准确的分期及分子分型,据此进行诊疗方案的选择,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就 99Tc m-3PRGD 2 SPECT/CT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作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在不摄碘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 99Tc m-甲苯磺酸钠烟酰胺腙聚乙二醇双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简称 99Tc m-3PRGD 2)SPECT/CT显像对不摄碘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诊断效能。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 99Tc m-3PRGD 2 SPECT/CT检查的59例RAIR-DTC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为51(28,80)岁。所有患者均行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其中22例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37例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13例在2周内接受了 18F-FDG PET/CT显像)。取每例患者最大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并计算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检出RAIR-DTC病灶的SUV max临界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病灶长径(TL)、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SUV max的相关性;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分析RAIR-DTC患者TKI治疗前后sTg水平、SUV max、TL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与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出阳性病灶的SUV max之间的关系。 结果:59例RAIR-DTC患者的276个病灶被纳入分析,其中TKI治疗前后对比病灶59个。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RAIR-DTC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9% (95% CI:90.7%~97.3%)和88.7%(95% CI:77.5%~95.0%)。ROC曲线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检出RAIR-DTC病灶的SUV max临界值为2.7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靶病灶的SUV max与sTg水平、TL均呈正相关( r=0.811、0.635,均 P=0.001)。22例患者经TKI治疗后,RAIR-DTC病灶的SUV max显著降低( t=11.027, 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与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出阳性病灶的SUV max间呈正相关( r=0.560, P=0.001),且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RAIR-DTC病灶的诊断效能与 18F-FDG PET/CT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12, P=0.753)。 结论: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不摄碘进展性RAIR-DT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 18F-FDG PET/CT显像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应用 99Tc m-3PRGD 2显像验证蒙药森登-4汤抗类风湿关节炎血管形成机制及观察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 99Tc m-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3PRGD 2)显像在体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蒙药森登-4汤治疗前后放射性分布变化,并探究其治疗机制。 方法:取200只雌性SD大鼠(6~7周龄),分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组(176只)和空白对照组(24只)。将CIA模型大鼠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森登-4汤治疗组(24只)、依那西普治疗组(24只)和阴性对照组(24只)。造模及治疗前后均行 99Tc m-3PRGD 2显像,分析各组病变关节与纵隔的靶/非靶(T/NT)放射性比值,分析相应血清学、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CIA组成功造模95只,成模率为54%(95/176)。治疗后,阴性对照组、森登-4汤治疗组、依那西普治疗组T/N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66±0.144、0.260±0.094和0.238±0.099; F=163.00, P<0.001),而2个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药物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整合素α vβ 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F值:49.43~92.36,均 P<0.001);关节病理滑膜细胞增生指数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 H=34.25, P<0.001);滑膜组织中VEGF、TNF-α、整合素α vβ 3、CD31、CD34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H值:13.51~26.84,均 P<0.001),而2组药物治疗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森登-4汤治疗组( r值:0.56~0.59, rs值:0.49~0.69)、依那西普治疗组( r值:0.50~0.55, rs值:0.46~0.70)和阴性对照组( r值:0.55~0.80, rs值:0.58~0.86)的T/NT比值与上述各指标均呈正相关( P<0.001或 P<0.05)。 结论:通过 99Tc m-3PRGD 2显像与分子病理验证,蒙药森登-4汤可通过下调VEGF等血管因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99Tc m-3PRGD 2对类风湿关节炎新生血管靶向受体显像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3PRGD 2)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取6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0.3 ml/只)、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组50只(注射Ⅱ型胶原乳剂0.3 ml/只)。2组均在造模前及造模后25和45 d行 99Tc m-3PRGD 2平面显像,测量并分析造模成功的CIA组大鼠在造模前后病变关节与纵隔的靶/非靶比值(T/NT)变化情况,并与同期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另行病理学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CIA组32只大鼠造模成功,显像示病变关节有明显的滑膜炎及滑膜增厚特征,并有血管翳形成。32只CIA组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25和45 d病变关节部位T/NT分别为0.158±0.023、0.402±0.144和0.705±0.163( F=286.924, P<0.01)。造模后25和45 d时CIA组大鼠病变关节部位T/NT与空白对照组相应结果(0.160±0.028和0.158±0.0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10.484和-20.917,均 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IA组大鼠病变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 vβ 3、肿瘤坏死因子-α呈阳性表达。 结论:99Tc m-3PRGD 2对大鼠RA模型关节滑膜新生血管显像的灵敏度高,有望用于RA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99Tc m-3PRGD 2 SPECT显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及与 18F-FDG PET/CT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3PRGD 2)显像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并将其与 18F-FDG显像比较。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并拟行术前NAC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41例[年龄:(61.5±7.8)岁],在患者NAC治疗前、第1周期化疗后和第4周期化疗后分别同步进行 99Tc m-3PRGD 2和 18F-FDG显像,计算肿瘤/本底比值(T/B; 99Tc m-3PRGD 2)和SUV max( 18F-FDG)。以化疗前显像为基线,分别计算化疗第1周期和第4周期后显像T/B和SUV max的变化值(ΔT/B 1、ΔT/B 2和ΔSUV max1、ΔSUV max2)。NAC治疗结束后行常规手术治疗,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判断是否达pCR的"金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获得AUC,分析治疗前后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灶摄取值变化对pCR的预测价值;不同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 结果:41例患者中有13例(31.7%)达到pCR。乳腺癌原发灶ΔT/B 1和ΔT/B 2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827( P=0.001)和0.687( P=0.057),ΔSUV max1和ΔSUV max2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859( P<0.001)和0.713( P=0.030);2种显像在化疗早期摄取变化ΔT/B 1和ΔSUV max1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3, P=0.740)。ALN转移灶ΔT/B 1和ΔT/B 2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859( P=0.002)和0.778( P=0.014),ΔSUV max1和ΔSUV max2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572( P=0.523)和0.802( P=0.007);化疗早期 99Tc m-3PRGD 2摄取变化(ΔT/B 1)的AUC高于 18F-FDG摄取变化(ΔSUV max1)的AUC ( z=2.10, P=0.035)。 结论:乳腺癌患者在NAC后,乳腺癌原发灶和ALN转移灶对 99Tc m-3PRGD 2摄取的早期变化可用于预测pCR,其中ALN转移灶 99Tc m-3PRGD 2显像的早期变化对pCR的预测效能可能较 18F-FDG显像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68Ga-NOTA-3P-TATE-RGD PET/CT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同时靶向生长抑素受体(SSTR)和整合素α vβ 3的新型双靶点分子探针 68Ga-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3聚乙二醇- 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NOTA-3P-TATE-RGD)PET/CT显像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的35例经病理证实的NEN患者[男19例、女16例,中位年龄54(41,61)岁],所有患者在1周内行 68Ga-NOTA-3P-TATE-RGD和 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 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DOTATATE) PET/CT显像。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2种显像检出的病灶数目、SUV max和肿瘤/本底比值(TBR)的差异。 结果:68Ga-NOTA-3P-TATE-RGD和 68Ga-DOTATATE PET/CT显像检出的病灶总数分别为1 190和1 106个,两者均检出35个原发肿瘤,对淋巴结转移灶[4(1,8)和4(1,8)个; z=-0.45, P=0.655]及骨转移灶[5(2,60)和5(2,66)个; z=-1.11, P=0.244]的检测能力相当,但 68Ga-NOTA-3P-TATE-RGD检出的肝转移灶数量明显多于 68Ga-DOTATATE[(17(6,27)和8(3,26)个; z=-2.31, P=0.021]。肿瘤的 68Ga-DOTATATE摄取程度明显高于 68Ga-NOTA-3P-TATE-RGD摄取[SUV max:15.6(9.9,24.9)和12.7(8.0, 18.4); z=-7.19, P<0.001],但肝转移灶 68Ga-DOTATATE显像明显较 68Ga-NOTA-3P-TATE-RGD显像的TBR低[3.4(1.8,5.5)和6.1(3.8,10.8); z=-7.56, P<0.001]。 结论:68Ga-NOTA-3P-TATE-RGD对NEN肝转移灶的检出能力优于 68Ga-DOTATATE,而对于其他部位病灶的检出能力与 68Ga-DOTATATE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RGD修饰的肿瘤抑素19肽的合成与鉴定及其对肝癌SK-Hep-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对肿瘤抑素19肽(T-19)抗肝癌活性的影响,比较分析T-19及RGD修饰的T-19(RGD-T-19)对肝癌SK-Hep-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Fmoc固相法合成T-19及RGD-T-19,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进行分离、鉴定.常规培养SK-Hep-1细胞,用0、50、100、150、200、250 mg/mL的T-19及RGD-T-19分别处理细胞,分为0 mg/mL(对照)组、50 mg/mL组、100 mg/mL组、150 mg/mL组、200 mg/mL组、250 mg/mL组.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answell小室实验、WB法和qPCR法分别检测SK-He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TIMP-2蛋白和MMP-1、MMP-2 mRNA的表达.结果:经质谱鉴定,用Fmoc固相法合成的T-19及RGD-T-19纯度高.T-19和RGD-T-19均能显著抑制SK-He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抑制COX-2蛋白、MMP-2和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促进TIMP-1、TIMP-2 蛋白的表达(P<0.05,P<0.01,P<0.001),RGD-T-19的抑制或促进效应均明显强于T-19(均P<0.05).结论:利用Fmoc固相法合成了纯度高、活性好的T-19及RGD-T-19,两种肽均能抑制SK-Hep-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RGD-T-19作用明显强于T-1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68Ga标记HER2亲和体显像剂的microPET显像及生物分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 68Ga标记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亲和体显像剂 68Ga-1,4,7-三氮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马来酰亚胺(MAL)-半胱氨酸(Cys)-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HER 2:342亲和体(GGGRDN-ZHER 2:342) (简称 68Ga-MZHER),探讨其microPET显像及生物分布。 方法:采用"一步法"对多肽NOTA-MAL-Cys-GGGRDN-ZHER 2:342进行 68Ga标记,得到 68Ga-MZHER,测定其标记率、放化纯及体外稳定性。取ICR小鼠24只,注射 68Ga-MZHER 1.85 MBq,并于注射后15、30、60和120 min分别处死(每时间点6只),获得主要器官的放射性计数,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行microPET动态观察 68Ga-MZHER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建立HER2阳性的卵巢癌SKOV-3荷瘤裸鼠模型8只,于 68Ga-MZHER注射后30、60和120 min时分别进行静态显像;预先按体质量10 mg/kg注射未标记Cys-ZHER 2:342后30 min,再注入 68Ga-MZHER,60 min后采集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TAC)。另取正常小鼠6只进行安全性研究。 结果:68Ga-MZHER合成时间约15 min,标记率>90%,放化纯>95%,室温放置120 min放化纯仍>95%。ICR小鼠生物分布示 68Ga-MZHER主要经肾排泄,在其他组织中清除较快;注射后15 min肾摄取为(106.36±15.74) %ID/g,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最高达(145.15±28.04) %ID/g (60 min),120 min后降至(86.12±22.75) %ID/g。探针在小鼠体内血液药代动力学分布符合二室模型。荷瘤裸鼠microPET显像示SKOV-3移植瘤清晰可见,与本底对比度良好。注射 68Ga-MZHER后30、60和120 min,SKOV-3移植瘤的摄取分别为(11.26±0.50)、(12.27±1.13)和(12.65±0.89) %ID/g;注射后60 min,阻断后的SKOV-3移植瘤对探针的摄取为(1.25±0.28) %ID/g。安全性研究表明,小鼠注射 68Ga-MZHER后30 d,健康存活,病理学检查主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68Ga-MZHER制备方便、体外稳定性好、药代动力学性能良好、显像性能优良且安全,这有助于探针的后续开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77Lu-EB-RGD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PDX模型中的显像与治疗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靶向整合素α vβ 3诊疗一体化放射性分子 177Lu-伊文思蓝(EB)-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并探讨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来源异种移植瘤(PDX)模型显像及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RGD肽与白蛋白结合基团EB相连接,构建特异性靶向整合素α vβ 3的EB-RGD,并经螯合剂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偶联完成靶向分子 177Lu标记。构建68只NSCLC-PDX模型鼠,取28只注射 177Lu-EB-RGD或 177Lu-RGD行microSPECT显像和生物分布研究;另行 177Lu-EB-RGD放射靶向治疗实验:取PDX模型鼠40只,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18.5 MBq 177Lu-RGD组(B组)、18.5 MBq 177Lu-EB-RGD组(C组)、29.6 MBq 177Lu-EB-RGD组(D组),每组10只,观察治疗后50 d内模型鼠肿瘤体积变化情况。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177Lu-EB-RGD的标记率在95%以上,比活度为(55±14) GBq/μmol,其体外稳定性好,放化纯大于95%。注射 177Lu-EB-RGD后4~96 h,NSCLC-PDX模型鼠肿瘤清晰可见,注射后4、24、72、96 h的肿瘤/肌肉摄取比值(T/M)分别为7.34±0.67、14.63±3.82、15.69±3.58及15.99±5.42;生物分布结果示 177Lu-EB-RGD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与SPECT显像结果一致,且4 h时的 177Lu-EB-RGD在肿瘤中的摄取明显高于 177Lu-RGD[(10.15±1.17)与(3.30±1.47) %ID/g; t=18.60, P<0.05]。 177Lu-EB-RGD治疗后,A组与B组模型鼠的肿瘤体积均快速增加;而C组与D组肿瘤体积呈持续降低趋势,在第28天时C组与D组肿瘤均已肉眼不可见,且在随后的监测时间内未见复发。 结论:177Lu-EB-RGD能靶向α vβ 3阳性的NSCLC-PDX模型,显像效果好,对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有望为晚期靶向治疗耐药或无效的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