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停药新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皮质激素作为抗炎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SLE、肌炎、血管炎等风湿病以及支气管哮喘、器官移植等,但其在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具有多种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GIOP)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临床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致脆性骨折致残,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支出,严重者甚至致命。现在,国内外已发表多篇GIOP相关的防治指南,使得临床医生对其病理生理机制、适用人群、评估工具、用药时机、治疗药物等有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但是,目前对GIOP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停药时机的相关建议较少。英国国家骨质疏松指南组(NOGG)2022年最新修订了关于评估和治疗骨质疏松以及预防50岁及以上的绝经后女性和男性脆性骨折的指南 [1]。近期,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也发表了有关预防GIOP的骨保护药物使用及停用时机的文章 [2]。本文就上述文章中停药时机方面的共识进行总结(表1),以指导临床中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合理停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紫草素介导Wnt/β-连环蛋白信号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小鼠骨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紫草素(SK)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治疗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按照1 mg/kg剂量给予雄性C57BL/6小鼠肌注地塞米松(DEX)诱导构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模型,micro-CT检测骨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小梁osterix(OSX)和osteocalcin(OCN)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相关蛋白表达。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用DEX(1 mol/L)、SK(50、100、200 mol/L)处理BMSCs;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检测成骨矿化能力;用Wnt信号抑制剂XAV939评估紫草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GIOP。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对照组、DEX组和DEX+SK组小鼠骨体积分数分别为(24.66±16.31)%、(14.76±3.99)%、(21.04±9.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03, P<0.05);皮质骨厚度分别为(0.60±0.01)、(0.30±0.01)、(0.52±0.01) 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13, P<0.05);骨小梁数量分别为(2.92±0.38)、(1.34±0.10)、(2.66±0.27)/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54, P<0.05);骨小梁厚度分别为(0.210±0.002)、(0.100±0.001)、(0.190±0.001) 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48, P<0.05);骨小梁间隙分别为(0.280±0.003)、(0.530±0.003)、(0.340±0.004) 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80, 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EX组OSX和OCN表达下调;与DEX组比较,DEX+SK组OSX和OCN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0.42,56.38,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EX组小鼠Wnt1和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下降,而DEX+SK组小鼠Wnt1和p-GSK-3β蛋白表达上调。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97.33±1.61)%]比较,DEX组细胞活性受到抑制[(47.30±3.98)%],与DEX组比较,DEX+SK(50 mol/L)组、DEX+SK(100 mol/L)组和DEX+SK(200 mol/L)组细胞活性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87、5.16、30.93、50.89, P<0.05);对照组、DEX组、DEX+SK组中成骨矿化结节吸光度( A)值分别为0.440±0.004、0.150±0.001、0.370±0.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8.00, P<0.05);与DEX+SK组比较,DEX+SK+XAV939组BMSCs中OSX和OC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DEX+SK组(0.430±0.002)比较,DEX+SK+XAV939组(0.200±0.002)成骨矿化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7, P<0.05)。 结论:紫草素通过激活Wnt/-catenin信号改善GIOP小鼠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紫草素对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治疗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紫草素(SKN)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治疗机制.方法 2022年1―6月通过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采取腹腔注射紫草素对大鼠进行治疗,通过腹腔注射shRNA-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PCSK5)敲低大鼠体内PCSK5水平.骨密度仪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大鼠血清骨钙素(BGP)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大鼠股骨组织PCSK5信使RNA(mRNA)水平,免疫共沉淀验证PCSK5与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股骨组织GDF11蛋白水平.结果 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0.23±0.01)g/cm2比较,糖皮质激素使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组(0.12±0.01)g/cm2 BMD值降低(P<0.05),GIOP+二甲亚砜(DMSO)组(0.11±0.01)g/cm2 较GIOP+SKN组(0.18±0.01)g/cm2 相比BMD值降低(P<0.05);PBS组PCSK5 mRNA表达水平量显著低于GIOP组(1.01±0.01比0.23±0.02,P<0.05),GIOP+DMSO显著低于GIOP+SKN组(0.24±0.01比0.81±0.16,P<0.05),GIOP+DMSO+si-NC组显著高于GIOP+DMSO+si-PCSK5组(0.82±0.06比0.38±0.03,P<0.05);PBS组GDF11表达量显著低于GIOP组(0.30±0.01比1.22±0.11,P<0.05),GIOP+DMSO组显著高于GIOP+SKN组(1.28±0.11比0.52±0.04,P<0.05),GIOP+DMSO+si-NC组显著低于GIOP+DMSO+si-PCSK5组(0.49±0.04比0.87±0.16,P<0.05).结论 紫草素调控PCSK5/GDF11通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是药物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在防治GIOP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中药单体成分可通过调控MAPK、PI3K/AKT、Wnt/β-catenin、NF-κB、OPG/RANKL等信号通路功能,保护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调整细胞内促/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刺激细胞自噬功能,纠正骨稳态失衡,最终达到治疗GIOP的目的.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酚类、苯乙醇苷类、多糖类等多种中药单体成分已应用于GIOP的治疗.研究多种中药单体成分治疗GIOP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情况,有望为中医药治疗GIOP相关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糖皮质激素在受体介导下抑制胶原编码基因表达引发软骨成骨损伤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软骨损伤的内在机制.方法 选用3 种不同浓度的经典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处理斑马鱼幼鱼,用同样量的二甲基亚砜(0.01%)处理同胞幼鱼作为对照组.在第 4、5 和6 天采集处理后的样本进行软骨染色实验;采集 6d后的样本进行qRT-PCR分析;使用JASPAR在线软件预测和分析 6 个胶原编码基因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并构建由 6 个胶原编码基因组成的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将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和/或糖皮质激素泼尼松(prednisone,PN)转染到细胞中,测量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PN 25 μmol/L浓度对斑马鱼软骨造成明显损伤.随着PN处理浓度的增加,胶原蛋白编码基因相对mRNA水平显著降低.单次转染GR后,除col10a1a外,所有胶原编码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均降低;单次添加PN后,6 个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均降低;当GR和PN同时添加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PN可引起明显的斑马鱼软骨发育损伤,胶原蛋白编码基因表达降低是PN引起斑马鱼软骨损伤的原因,而PN通过GR抑制胶原编码基因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数据挖掘的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要素及检测指标,为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近 10 年收录的骨质疏松症动物实验文献,归纳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式、检测指标等要素,用Excel、SPSS Modeler 18.0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457 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以大鼠手术去卵巢为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诱导为主.检测指标主要包括骨密度、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骨组织形态及病理观察、骨微结构、骨生物力学等.结论 目前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以雌性大鼠去卵巢手术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诱导为主,但尚未建立统一标准.骨质疏松模型需要骨密度、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骨组织形态及病理观察、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的综合判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糖皮质激素诱导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类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的作用.但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量下降,甚至严重的骨质疏松,大大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因此,针对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机制及治疗的探索显得愈发重要.目前,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激素诱导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植入缓释药物法,口服法和注射法三种.由于任何一种模型都只能与人体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部分相似,不能完全模拟人体骨质疏松的病理变化,因此每一种构建模型的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应面.现有研究表明,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促进骨吸收和抑制成骨细胞,减少骨生成实现的.与其他动物相比,小鼠具有基因组与人类高度同源,近交突变系发达,基因修饰技术成熟,经济实惠等优点,因此,激素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在骨质疏松研究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激素诱导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最新防治指南发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皮质激素在多种炎症性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LE、血管炎等多种风湿病虽能有效控制病情,但糖皮质激素本身也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1-2].据统计,超过10%的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会诱发骨折,30%~40%的患者影像学上会发现椎体骨折[3-4].在起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3~6个月内骨量丢失速度最快,随后会随着激素的持续使用而骨量丢失速度缓慢下降[5].每日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或高累积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均可增加骨折发生的风险,尤其是椎体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调控MEKK2-Wnt偶联拮抗β-catenin泛素化改善大鼠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TZ)干预下调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kinase 2, MEKK2)-Wnt偶联拮抗β-catenin泛素化,及对骨量变化、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甲强龙组(模型组)、甲强龙+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和甲强龙+FTZ组(实验组).分别对股骨近端松质骨进行Micro-CT检查、组织病理染色,测定Wnt3a、MEKK2、β-catenin蛋白表达;提取模型BMSCs,经FTZ含药血清干预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测定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Runx2、OCN表达;测定MEKK2、β-catenin蛋白表达;以及β-catenin/TCF转录水平.结果 1)在Micro-CT中,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前者BV/TV、Tb.Th、Tb/N等值降低,Tb/sp升高(P<0.05).ROI三维重建可见实验组骨小梁骨质改善,局部性修复;2)经苏木精-伊红染色中,实验组可见骨小梁密度较模型组高、骨小梁形态较好;3)实验组骨组织中Wnt3a、MEKK2、β-catenin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4)GIOP大鼠模型提取BMSCs并予BMP2诱导,经FTZ含药血清(实验组)干预后,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实验组成骨反应增强(P<0.05);5)BMSCs经FTZ含药血清干预,可提高β-catenin/TCF转录活性(P<0.05);促进β-catenin、MEKK2蛋白表达(P<0.05).结论FTZ通过调控MEKK2-Wnt偶联拮抗β-catenin泛素化防治GIOP,从而改善微观骨性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s)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82例GCs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唑来膦酸组与对照组(各41例),唑来膦酸组予以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予以PVP联合利塞磷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椎体后凸角测定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后凸角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唑来膦酸组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唑来膦酸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Cs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促进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