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匹伐他汀致白癜风患者出现褐黑色斑点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55岁,汉族。因泛发型白癜风30年、面部褐黑色斑点1个月于2021年6月15日就诊。患者1990年无明显诱因左手出现1处白色斑片,于外院诊断为白癜风,予外用"激素"类药膏后未见明显改善。白斑逐渐增多,多次就诊并予外用药物、激光等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2010年左右,白斑于6个月内迅速累及周身皮肤,此后10余年未行任何相关治疗。2021年5月中旬,患者左眼内眦白斑区突然出现1处褐黑色斑点,未予处理,后皮损于2周内迅速扩散至双侧内眦、颧部及耳部,并持续进展。既往冠心病10个月余,规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晚(2021年5月初因转氨酶升高调整为匹伐他汀钙片2 mg/晚),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每日2次。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2次。皮肤科检查:全身泛发色素脱失斑,小腿胫前有少量白色毳毛,鼻部、颧部及耳部前后散在褐黑色色素沉着斑,直径1 mm左右,颜色均匀,边界清晰,密集分布(图1A)。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肿瘤常规筛查包括糖类抗原(CA50、CA242、CA125、CA15-3、CA19-9、CA72-4)、鳞状上皮癌抗原、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结果均为阴性。患者右侧颧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完整,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酸性变,血管周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图1B)。伍德灯下面部见片状不规则亮白色荧光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白斑中部及周围存在正常皮肤色素岛及斑点所致色素岛(图1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新认识血清糖类抗原72-4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类抗原72-4(CA72-4)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1种肿瘤标志物,最早用于胃癌和卵巢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可单独或联合其他肿瘤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随访监测。然而,在临床实践中,CA72-4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偏低,其水平在胃肠息肉、2型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良性疾病,以及服用秋水仙碱、灵芝孢子等药物时也可升高,可能对临床决策产生误导。因此,应重新认识CA72-4的应用价值,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和肿瘤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盆腔结核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盆腔结核与卵巢上皮性癌在临床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36例盆腔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盆腔结核组(112例)和卵巢上皮性癌组(2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妇科彩色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盆腔结核组和卵巢上皮性癌组均以腹胀[(81.25%(91/112)比82.14%(184/224)]、食欲减退[35.71%(40/112)比32.15%(72/224)]、盆腔包块[(42.86%(48/112)比43.30%(97/224)]为首发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盆腔结核组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均低于卵巢上皮性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HE4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943),最佳临界值为92.54 pmol/L,检出率达85.7%,HE4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最高。盆腔结核组与卵巢上皮性癌组相比,囊性包块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48/112)比12.5%(28/224), χ2=39.31, P=0.001];卵巢上皮性癌组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盆腔结核组高[(55.4%(124/224)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盆腔结核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鉴别诊断主要依赖肿瘤标志物、超声及CT影像学表现,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125和HE4水平高于盆腔结核患者,CA125与HE4联合检查更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老年复发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老年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肿瘤内科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确诊的72例老年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6)和研究组( n=36)。对照组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持续口服阿帕替尼,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56%(20/36)、77.78%(28/36),高于对照组的30.56%(11/36)、55.56%(2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589, P=0.032; χ2=4.000, P=0.046)。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分别为(12.5±3.3)μg/L、(35.6±6.7)U/ml、(13.5±2.2)U/ml,均低于对照组的(22.8±4.1)μg/L、(55.6±7.4)U/ml、(21.7±3.4)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008, P=0.017; t=9.365, P=0.008; t=8.862, P=0.011)。研究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率为38.89%(14/36)、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4.44%(16/36),对照组分别为36.11%(13/36)、41.67%(15/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59, P=0.808; χ2=0.057, P=0.811);研究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和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27.78%(10/36)、41.67%(15/36)、27.78%(10/36)和16.67%(6/36),均高于对照组的8.33%(3/36)、16.67%(6/36)、5.56%(2/36)和2.78%(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00, P=0.032; χ2=5.445, P=0.020; χ2=6.400, P=0.011; χ2=3.956, P=0.047),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研究组患者的中位OS、中位PFS分别为18.2个月和16.1个月,均长于对照组的11.8个月和8.0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821, P=0.015; χ2=5.868, P=0.018)。 结论: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老年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中的疗效优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化疗,可延长PFS和OS,不良反应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中心原发性肝脏腺鳞癌诊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6例原发性肝脏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66岁,年龄范围63~72岁。5例白细胞升高,5例轻度贫血,5例C-反应蛋白升高,5例谷氨酰转肽酶升高,5例肿瘤糖类抗原(CA)19-9升高,5例CA125升高,5例白蛋白轻度降低。所有患者术前甲胎蛋白均阴性。5例患者的病灶周边胆管呈不同程度扩张,5例患者的病灶压迫或侵犯门静脉分支,3例患者可见肝门淋巴结增大。手术时长(280±87)min,术中出血量200(88,275)ml,仅1例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1.5单位,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术后6例病理诊断均为低分化原发性肝脏腺鳞癌,3例伴淋巴结转移,3例伴神经侵犯,4例伴肝被膜侵犯。4例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至随访截止时,3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3例患者存活,其中1例为带瘤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化疗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高压氧(HBO)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化疗方案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XELOX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HBO+XELOX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免疫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9.07%和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CD8 +均降低,CD3 +、CD4 +、CD4 +/CD8 +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BO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胃癌,可提高患者DCR,起到抗肿瘤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4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UCC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完整的34例UCCC患者资料,分析UCC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4例患者中,18例(52.9%)患者术前取得UCCC病理确诊,8例(23.5%)患者按照UCCC标准接受了全面分期手术。ⅠA期17例(50.0%),ⅠB期1例(2.9%),Ⅱ期4例(11.8%),ⅢA期2例(5.9%),ⅢB期1例(2.9%),ⅢC1期5例(14.7%),ⅣB期4例(11.8%)。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1%和81.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病理分期和术中腹腔细胞学是否阳性与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均有关(均 P<0.05);术前CA125水平、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病理分期、术中腹腔细胞学是否阳性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有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腹腔细胞学阳性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的复发风险为阴性患者的11.47倍( P=0.009),手术病理分期为ⅣB期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ⅣB期患者的死亡风险为ⅠA期患者的25.29倍( P=0.009)。 结论:UCCC术前病理诊断困难,会导致不全面分期手术。术中腹腔细胞学阳性、手术病理分期为ⅣB期分别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充分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CEA、CA19-9和CA72-4检测在胃癌机会性筛查中应用价值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检测在胃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PubMed、Cochrane和Embase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到2023年5月,收集CEA、CA19-9和CA72-4筛查及诊断胃癌的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和Stata17.0软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共23篇文献入选,其中胃癌患者组5 287例,对照组6 129例。CEA、CA19-9、CA72-4在胃癌诊断(筛查)中合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2、0.45、0.53和0.94、0.91、0.9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0.77、0.87。3种标志物联合(并联)灵敏度升高为0.66(95% CI:0.54~0.76),特异度下降为0.85(95% CI:0.81~0.89),AUC基本不变为0.86(95% CI:0.83~0.89)。 结论:血清CEA、CA19-9和CA72-4作为胃癌筛查及健康体检的生物标志物,其灵敏度都比较低,应用效果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女性尿道旁腺癌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54岁,因"排尿不适、尿道口滴血1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尿道口滴血,量少,1~2滴,棕褐色,间断伴有尿频、排尿困难等不适,2个月前症状加重至广东医科大学广州市红十字医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经阴道前壁触及肿物,大小约为30 mm×30 mm×30 mm,质韧,无明显压痛,边界不能清晰触及。实验室检查:尿常规中白细胞1+,潜血2+,白细胞85个/μl,红细胞132个/μl;血常规、粪常规+潜血、肝肾功能以及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均未见明显异常,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0.006 μg/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0.010 μg/L。经腹超声检查示双肾、输尿管、膀胱均未见异常。经阴道超声检查:尿道周围偏右侧见一混合回声肿块,大小约31 mm×25 mm,形态规则,呈类圆形,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可见散在粗大强回声,后方未见明显声影,血流信号Ⅲ级,其内可测及一中速高阻动脉频谱,PSV为11.54 cm/s,RI为0.78。超声提示尿道周围异常回声,考虑尿道肿瘤可能(图1)。随后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尿道右旁见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范围约31 mm×26 mm,呈T1低信号、T2混杂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DWI上弥散受限。MRI提示尿道旁软组织肿瘤,考虑恶性可能(图2)。PET-CT检查:①阴道-尿道间区域结节状高代谢占位病变,结合病史,符合恶性肿瘤(腺癌)表现;②双侧耻骨、坐骨多发骨转移;③双侧髂外血管旁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炎性增生可能。患者随后行尿道周围组织活组织检查(膀胱尿道镜检):于尿道中段左侧约5点钟位置见一隐窝,小窝内有细小管道,有血渗出,尝试用F3输尿管导管(内径约1 mm)未能插入,经妇科检查扪及肿物在阴道前壁与尿道之间,肿物未在尿道中凸显,难以取标本活检。遂行超声引导下尿道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前经直肠超声扫查见肿物位于尿道周围区域,呈类圆形,形似"男性前列腺"(图3),超声引导下穿刺得白色组织3条,质地软。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见组织被覆鳞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组织间散在数团异型细胞呈巢状分布,实性或腺样排列,细胞胞浆丰富红染,核不规则增大,部分可见核仁。术后免疫组化检查提示:Ki-67(约85%+)、CK(+)、CK7(+)、P63(-)、CEA(-)、CDX-2(+)、PAX-8(-)、GATA3(-)、ER(-)、PR(-)、Syn(-)、CgA(-)、Vimentin(-)、S100(-)、P504s(-)、PSA(-)、AR(-)。病理诊断:病变符合尿道旁腺腺癌(中-低分化)。本例患者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后,最终诊断为尿道旁腺腺癌(Ⅳ期),结合病情及患者意愿予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3个疗程(顺铂+紫杉醇),后行4期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3个月余,复查阴道超声及MRI示肿瘤较前缩小,排尿不适等症状较前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机器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与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与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倾向评分匹配(PSM)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4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NOSES组157例,常规机器人组390例。采用PSM对直肠癌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术前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术前癌胚抗原异常(>6.5 μg/L)、术前糖类蛋白199异常(>27 kU/L)、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肿瘤长径、肿瘤距肛缘距离、TNM分期]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5。PSM后,两组各纳入77例直肠癌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要比较机器人NOSES组与常规机器人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常规机器人组相比,机器人NOSE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更短[48(38,50)h比56(50,60)h, Z=-7.513, P<0.001],流质饮食时间更短[60(54,63)h比66(62,72)h, Z=-6.303, P<0.001]更短,且机器人NOSES组术后24 h视觉疼痛评分更低[3(3,4)分比4(4,5)分, Z=-5.237, P<0.001]、切口感染率更低[0比6.5%(5/77),χ 2=5.237, 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机器人NOSES手术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术后恢复更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