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目前对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开展本研究,旨在为临床上科学防范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胃镜病理、超声内镜、腹部CT或PET-CT证实为进展期胃癌(临床分期为Ⅱ~Ⅲ期);(2)术前经多学科讨论评估适合行新辅助化疗;(3)术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未合并其他肿瘤;(4)新辅助化疗完成后行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80岁;(2)基础疾病较多,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3)残胃癌,既往行胃部手术者;(4)临床病理资料缺失。根据以上标准,共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新辅助化疗后全胃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09例(77.9%),女性31例(22.1%),年龄(56.9±11.4)岁,体质指数(23.3±3.1)kg/m 2。新辅助化疗方案分别为SOX(替吉奥+奥沙利铂)、XELOX(希罗达+奥沙利铂)、SP(顺铂+替吉奥)、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及口服单药替吉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与临床病理及新辅助化疗相关因素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总体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全组有35例(25.0%)术后30 d内出现Clavien-Dindo分级≥Ⅱ级术后并发症,4例(2.9%)出现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分别为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腔静脉血栓,1例胸腔积液;还有1例围手术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 P=0.011)、新辅助化疗次数( P=0.027)、肿瘤长径( P=0.021)及术后病理有无血管侵犯( P=0.033)与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有关(均 P<0.05),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方式与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无关( P=0.9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5 kg/m 2(OR=3.294,95% CI:1.343~8.079, P=0.009)与新辅助化疗次数<4次(OR=2.922,95% CI:1.217~7.016, P=0.016)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4%与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5);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7.4%与52.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587)。 结论:对于体质指数高以及新辅助化疗次数较少的拟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需注意权衡手术风险,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并发症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 n=38)和对照组( n=38)。研究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SOX方案治疗,均接受至少2周期的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生命质量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DCR为84.2%(32/38),对照组DCR为63.2%(24/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4, P=0.037)。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CE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7.92(5.00,50.23)ng/ml比40.08(6.37,68.18)ng/ml, Z=3.53, P<0.001;40.24(20.12,53.69)ng/ml比41.32(11.50,63.90)ng/ml, Z=2.06, P=0.044],研究组CEA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明显( Z=1.99, P=0.048)。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20.23(17.34,71.31)U/ml比70.14(12.75,96.95)U/ml, Z=2.70, P=0.007;54.25(30.54,76.75)U/ml比62.28(23.00,84.80)U/ml, Z=2.37, P=0.018],两组CA199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3, P=0.463)。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大多为1~2级,给予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胃肠道反应[26.3%(10/38)比52.6%(20/38), χ2=5.50, P=0.019]、骨髓抑制[18.4%(7/38)比44.7%(17/38), χ2=6.09, P=0.014]、外周神经毒性[21.1%(8/38)比44.7%(17/38), χ2=4.83, P=0.028]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QOL评分[78.9%(30/38)比55.3%(21/38), χ2=4.83, P=0.028]、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1.1%(27/38)比47.4%(18/38), χ2=4.41, P=0.036]、血红蛋白[73.7%(28/38)比50.0%(19/38), χ2=4.52, P=0.034]、疼痛控制[65.8%(25/38)比24.1%(16/38), χ2=4.29, P=0.038]改善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不仅可以提高DCR,还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其中CEA下降更明显,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恩沃利单抗治疗晚期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结肠癌长获益后再发小细胞肺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61岁,因"腹胀、腹泻伴右下腹疼痛1个月"于2017年5月8日就诊。既往体健,吸烟史10年(平均20支/d),饮酒史8年(平均100 ml/d),一妹妹有乳腺癌病史。初诊时腹部CT示,回盲部占位性病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7.29 ng/ml。5月21日行剖腹探查+右半结肠切除+腹腔淋巴结清扫+末段回肠横结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结肠)黏液腺癌,部分呈印戒细胞癌,侵及肠壁全层。免疫组化染色:癌细胞错配修复蛋白同源物1(mutL protein homolog 1, MLH1)、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强蛋白2弱阳性,错配修复蛋白同源物2(mutS protein homolog 2, MSH2)、错配修复蛋白同源物6阴性,Ki-67指数约为70%,肠周淋巴结可见转移癌(5/17)。术后病理分期为T3N2aM0 ⅢB期。术后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EA,在正常范围。6—12月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辅助化疗8个周期。末次化疗后3个月(2018年3月6日)常规复查腹部增强CT,见腹主动脉旁增大淋巴结,转移不除外。进一步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检查,示腹腔多发增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转移(图1)。患者当时无特殊不适症状,未接受进一步治疗。2018年6月患者开始出现腰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伴体重减轻,口服阿片类止痛药物症状缓解。8月21日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吻合口周围肠管扩张,腔内积液,并可见气液平面,考虑肠梗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局部呈肿块样改变,与邻近降主动脉及脊柱分界不清(图2)。对手术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high 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H),肿瘤突变负荷为36.67个/Mb,检测到MLH1 K196fs、MSH2 Y757X基因突变,未检测到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癌基因同源物、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基因突变。遗传性肿瘤变异基因检测未见致病性胚系突变。患者入组了恩沃利单抗纳米抗体Ⅰb期临床试验,于9月3日开始接受恩沃利单抗治疗,180 mg(2.5 mg/k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1次。11月21日(治疗后3个月)首次疗效评价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之后恩沃利单抗维持治疗2年,末次用药日期为2020年10月12日,后停药观察,维持PR,截至影像学末次疗效评价日期(2022年7月20日)依然未见复发(图2),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拟益气养阴方对胃癌晚期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养阴方对胃癌晚期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胃癌晚期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治疗2周,间隔1周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4个化疗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益气养阴方,3周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水平,ELISA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水平,记录并评估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降低、神经毒性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36/44)、对照组为61.4%(27/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3, 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痛胃胀、食少纳呆、气短乏力、精神萎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7.28、11.91、5.02、5.65, P值均 <0.001),血清IgG[(9.39±0.46)g/L比(8.54±0.23)g/L, t=10.96]、IgA[(1.35±0.42)g/L比(1.07±0.15)g/L, t=6.90]和IgM[(0.92±0.09)g/L比(0.78±0.10)g/L, t=4.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CEA[(9.07±1.01)μg/L比(14.89±2.13)μg/L, t=16.38]、CA125[(24.87±4.68)kU/L比(30.75±5.33)kU/L, t=5.5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下降、神经毒性的毒副作用程度低于对照组( Z值分别为18.52、2.54、3.12、3.84、2.34, P<0.05)。 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方可明显改善晚期胃癌化疗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VIP、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7月,纳入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OI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共8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空白对照组在OIPN总发生率[ RR=0.57,95% CI(0.40,0.81), P=0.002]及严重OIPN发生率[ RR=0.35,95% CI(0.25,0.48), P<0.000 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疾病控制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甲钴胺在OIPN总发生率[ RR=0.51, 95% CI(0.39,0.66), P<0.000 01]及严重OIPN发生率[ RR=0.37,95% CI(0.19,0.70), P=0.00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安全有效地预防OIPN的发生,效果优于甲钴胺,且不影响化疗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对胃癌术后SOX化疗不良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1(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对进展期胃癌D 2根治术后SOX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 2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40 mg/m 2口服2次/d ,第1~14天,每21 d重复)化疗的不良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进展期胃癌D 2根治术后实施SOX方案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后病理标本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基因分型检测,分析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基因亚型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62例胃癌患者中XRCC1 Arg399Gln基因亚型分布分别为G/G型35例(56.45%),G/A型21例(33.87%)及A/A型6例(9.68%),XRCC1 Arg399Gln基因亚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 P = 0.295)。后续的分析将G/A型和A/A型合并,G/G型和G/A+A/A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布均衡,不同基因亚型与SOX方案辅助化疗的各项不良反应无相关性。XRCC1 Arg399Gln位点G/G基因型与G/A+A/A基因型的中位DFS分别为45个月(95% CI 41.73~48.28)和38个月(95% CI 35.71~4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XRCC1 Arg399Gln多态性( RR = 2.178,95% CI 1.078~4.402, P = 0.030)是进展期胃癌术后行SOX方案化疗患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及校正分析显示,XRCC1 Arg399Gln多态性( RR = 2.581,95% CI 1.242~5.363, P = 0.011)是进展期胃癌术后实施SOX方案化疗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XRCC1 Arg399Gln位点G/G基因型与G/A+A/A基因型的中位OS分别为60个月(95% CI 57.81~62.19)和55个月(95% CI 49.62~6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20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XRCC1 Arg399Gln多态性( RR = 1.702,95% CI 0.744~3.896, P = 0.208)不是进展期胃癌术后实施SOX方案化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进展期胃癌术后SOX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无相关性,但XRCC1 Arg399Gln G/G型与进展期胃癌术后SOX方案化疗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对DF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年3月和2022年6月收治的2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以皮肤症状首发。例1诊断为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P-Gemox(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4个疗程,PD-1+ME(特瑞普利单抗+米托蒽醌+依托泊苷)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例2诊断为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累及鼻腔,接受P-Gemox方案治疗4个疗程,外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疗效均较好。结论: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罕见,常累及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NK细胞来源的瘤细胞在血管内生长是其诊断和鉴别要点,P-Gemox方案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可获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17-92a-1基因簇宿主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奥沙利铂耐药性的调控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miR)-17-92a-1基因簇宿主基因(MIR17HG)对耐奥沙利铂(L-OHP)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L-OHP的调控及机制。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MIR17HG含量。SW480/L-OHP中构建MIR17HG敲减组(sh-MIR17HG)和对照组(sh-NC)。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OP/FOP比值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等分子表达。CHIR99021处理细胞后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W480/L-OHP中MIR17HG含量高于SW480(9.84±0.69比2.22±0.47, t=15.893, P<0.01)。L-OHP刺激后sh-MIR17HG组细胞活性低于sh-NC组(0.715±0.024比0.877±0.015, t=-9.802, P<0.01),凋亡率高于sh-NC组[(25.65±2.85)%比(7.38±0.89)%, t=10.592, P<0.01]。SW480/L-OHP细胞的TOP/FOP比值高于SW480细胞(9.51±1.13比3.67±0.80, t=7.320, P<0.01)。sh-MIR17HG组TOP/FOP比值低于sh-NC组(2.85±0.87比9.17±1.76, t=-5.564, P<0.01),β-catenin水平也低于sh-NC组(8.95±2.07比26.09±2.61, t=-8.908, P<0.01)。CHIR99021刺激组凋亡率低于未刺激组[(13.91±1.69)%比(22.99±3.13)%, t=-4.426, P<0.05]。 结论:SW480/L-OHP中高表达的MIR17HG可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对L-OHP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是否能够减轻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情况,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模式。所有患者随访至化疗结束后3个月,对比2组患者基本信息、治疗的焦虑抑郁情绪、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依从性、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治疗前和化疗结束后焦虑抑郁情绪与化疗结束后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化疗3个月后焦虑抑郁情绪和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分别为(20.97 ± 3.46)、(14.27 ± 1.14)分,优于对照组的(24.99 ± 1.11)、(18.16 ± 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80、5.09, P<0.05)。对照组定期复查、坚持化疗、疾病认识、科学饮食、心理依从、自我防护的依从例数分别为19、20、21、21、19例,观察组分别为28、29、30、28、30、28例,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186~9.657, P<0.05)。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急性咽喉感觉异常、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反应例数分别为7、2、18、4例,观察组仅胃肠道反应14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26, P<0.05)。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良好例数分别为6、27、2例,观察组分别为16、18、0例,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1.853, P<0.05)。 结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情况,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腺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胰腺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实验。方法:将新鲜胰腺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裸鼠皮下,构建胰腺癌PDX模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挑选1例胰腺癌PDX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将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G)组、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组,每组各5只。记录不同时间移植瘤体积,给药第27天后处死裸鼠,评价2种化疗方案对该胰腺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并与该患者临床用药进行比较,组间的数据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出11例胰腺癌PDX模型,成瘤率达到73.3%(11/15),原代肿瘤与移植瘤病理学形态及关键蛋白的表达相似。实验结束后对移植瘤进行称重,AG组(0.12±0.05) g、FOLFOX组(0.20±0.09) g移植瘤湿重显著小于模型组(0.65±0.31) g ( F=13.41, P<0.05),AG组肿瘤抑制率约为(79.94±0.08)%,FOLFOX组肿瘤抑制率约为(67.90±0.0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32.48, P<0.05)。 结论:成功构建胰腺癌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与临床基本相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