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西他赛单药及其联合塞替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单药及其联合塞替派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8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多西他赛治疗组(A组,n=42)和多西他赛+塞替派组(B组,n=44),比较两组化疗后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生存率.[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50%(21/42),临床控制率为80.95%(34/42),B组分别为56.82%(25/44)和90.91%(40/44),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症、血小板减少症毒副反应程度较A组严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2.64个月,B组为14.2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1年、2年肿瘤局控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组3年生存率低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他赛单药或联合塞替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近、远期疗效相当,单用多西他赛化疗虽毒副反应小,但3年生存率低于联合用药组,临床上还需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化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19例,女23例;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对照组采用60 mg/m2的盐酸伊立替康外加60 mg/m2的顺铂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用药前一天给予10 mg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的预处理,采用多西紫杉醇剂量为40 mg/m2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多西紫杉醇使用后48 h常规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及维生素B6片预防手足综合征.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每周复查血常规1~2次.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0.95%(13/42),疾病控制率为54.76%(23/42),高于对照组的9.52%(4/42)19.05%(9/42),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例为80.95%,与对照组83.3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可以有效地治疗晚期胃癌并控制病情,并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立体定向同期放、化疗与手术后传统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同期放、化疗与手术后传统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96例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全身伽马刀放疗同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B组先进行手术,1个月后再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08%(37/48)、47.91%(23/48)、25.00%(12/48)和中位生存时间为(24.33±3.23)个月;均明显低于B组的85.41%(41/45)、54.16%(26/48)、41.67%(20/48)和(31.33±4.22)个月,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5.0(36/48),显著高于B组的56.25%(27/4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与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同期放、化疗法相比,手术后传统化疗法对NSCLC的治疗效果更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癌根治术后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D2淋巴结根治术后患者行静脉联合腹腔内热灌注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39例进展期胃癌D2淋巴结根治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69例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1h,d1;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h,d1;氟尿嘧啶2 500 mg/m2,加入0.9%氯化钠2000 mL,加热至45℃后匀速灌入腹腔;21 d为1个周期.对照组70例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1h,d1;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h,d1;氟尿嘧啶5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d1~d5;21 d为1个周期.随访5~8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转移复发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复发转移率为37.7%(29/69)和60.0%(4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中腹膜转移率为11.6% (8/69)和25.7%(1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复发率及其他部位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3和5年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95.6%、65.2%、57.9%和94.3%、48.6%、40.0%;两组整体DF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0%、81.1%、60.9%和100.0%、62.8%、42.9%;两组整体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5).结论 进展期胃癌D2淋巴结根治术后患者行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辅助化疗安全、有效,能降低转移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例妊娠相关乳腺癌患者的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妊娠相关乳腺癌(PAB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例PABC患者的疾病特征、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86年1月-2019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题、关键词或摘要中包括"Breast cancer and pregnancy""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Breast cancer during pregnancy""Breast carcinoma during preg-nancy""Case reports"等的病例报告,排除不符合PABC定义的病例报告,对其中患者的基本资料、肿瘤临床特征、药物治疗方案、母胎/婴预后等信息进行汇总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2例患者均于哺乳期确诊,经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获得共36篇病例报告,共45例患者(39例患者在妊娠期间确诊,6例患者在哺乳期间确诊)的临床资料.排除未报道相关信息的病例后,35.0%(14/40)的病例应用了新辅助化疗AC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59.5%(22/37)的病例进行了择期剖腹产手术,37.8%(14/37)的病例经阴道分娩,1例终止妊娠;患者存活率为80.8%(21/26),婴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407 g(1015~3830 g).分别有6例和9例患者在妊娠期和产后使用了紫杉烷类药物.PABC化疗方案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需要全面权衡母亲及婴儿的受益风险,尽量避免在妊娠早期进行化疗,尤其要兼顾化疗对胎儿的影响.化疗方案仍以蒽环类药物为主导,可在此基础上制订个体化方案,且使用紫杉醇类药物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并进行严密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可切除食管癌紫杉烷或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紫杉烷联合铂类及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均是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二者之间的优劣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应用荟萃分析方法比较紫杉烷联合铂类(taxane plus platinum,TP)与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taxane plus platinum,FP)的同步放化疗治疗不可切除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12-18,收集所有对比TP与FP的同步放化疗治疗不可切除食管癌的队列研究或者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纽卡斯尔-渥大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及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相应的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36个研究共纳入3 167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随机对照试验20个,队列研究16个.TP的同步放化疗在完全缓解(OR=0.50,95%CI为0.41~0.62,P<0.001)、客观缓解率(OR=0.45,95%CI为0.37~0.55,P<0.001)、痰病控制率(OR=0.45,95%CI为0.32~0.64,P<0.001)、无进展生存期(HR=0.72,95%CI为0.63~0.82,P<0.001)及总生存期(HR=0.78,95%CI为0.69~0.88,P<0.001)方面均优于FP的同步放化疗.TP的同步放化疗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疗效同样明显优于FP的同步放化疗.TP的同步放化疗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OR=1.91,95%CI为1.37~2.67,P<0.001)要高于FP的同步放化疗,其Ⅲ~Ⅳ度恶心/呕吐(OR=0.53,95%CI为0.32~0.86,P=0.01)及放射性食管炎(OR=0.52,95% CI为0.39~0.70,P<0.001)的发生率要低于FP的同步放化疗.结论 TP同步放化疗治疗不可切除食管癌或者食管鳞癌疗效要优于FP同步放化疗,且增加的不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之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益气活血中药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卵巢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3.17%)高于对照组(51.2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肿瘤标志物、细胞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卡氏(KP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紫杉醇、卡铂可改善卵巢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提高生活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肝转移化学治疗效果早期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乳腺癌肝转移化学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23例乳腺癌肝内转移的患者,采用紫杉烷类(taxanes)进行化学治疗.于化学治疗前2天及化学治疗第3天、第28天分别行常规MRI平扫及DWI,并测定表观分布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依据化学治疗第28天较化学治疗前常规MRI检查肿瘤直径的变化划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结果 23例乳腺癌肝内转移患者中,共检出转移灶58个,其中有效组35个,无效组23个,有效组化学治疗前后 ADC 值分别为(0.93±0.16)×10-3 mm2/s,(0.81±0.14)×10-3 mm2/s,(1.21±0.13)×10-3 mm2/s;依据化学治疗第3天DWI检查测量ADC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其可信区间为65.2%~87.5%,取ADC= 0.87×10-3 mm2/s作为判断化学治疗效果的临界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化学治疗第3天的DWI检查ADC值可用于早期判断乳腺癌肝转移的化学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组方联合紫杉醇与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对肿瘤标记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紫杉醇与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以及对肿瘤相关标记物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紫杉醇与卡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拟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的变化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vs 75.00%)(P<0.05);治疗前两组CA125、CA199、HE4等指标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A199、HE4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化疗前变差(P<0.05);但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vs 57.50%)(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紫杉醇和顺铂化疗)和观察组(n=40,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学指标变化、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7.5%(23/40),高于对照组的25.00%(10/4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CD3+、CD4+、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46.81±7.58)分,高于对照组的(38.17±7.29)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NSCLC临床疗效更高、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改善免疫系统受损、促进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