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能级激光治疗老年人灼口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低能级激光(LLLT)治疗老年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8年9月到2021年8月就诊于北京医院口腔科的60例老年BMS患者随机分成激光组和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53例,年龄60~88(68.27±6.38)岁。对激光组患者进行LLLT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无能量的红光和谷维素治疗,并在不同时间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激光组患者经过LLLT治疗,第28天和第90天的有效率均为86.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19/30)( χ2=4.356, P=0.037)。将激光组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和第90天3个不同时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MS患者经过LLLT后,BMS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并可维持一定时间,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所改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有所反复。两组BM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和第90天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进行比较,仅有第28天激光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 t=2.622, P=0.011),表明使用LLLT能短期缓解BMS患者的焦虑状态,而对患者的抑郁状态无明显作用,长期来说,LLLT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无明显作用。 结论:LLLT治疗对改善老年BMS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焦虑状态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高度近视后视网膜结构损伤恢复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12岁,近视4年,因佩戴角膜塑形镜后反复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1年于2022年3月12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因变应性结膜炎病史曾双眼点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其母亲中度近视,否认其他眼病家族史。患儿右眼裸眼视力0.04,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后矫正视力-6.50 DS/-0.50 DC×5°=0.8;左眼裸眼视力0.04,矫正视力为-5.75 DS/-1.00 DC×180°=0.8。由于患儿曾用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且反复出现双眼结膜炎,在其监护人要求及眼底检查排除黄斑疾病后(图1),采用红光治疗仪(型号RS-200)行单纯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疗法(repeated low-level red-light,RLRL)。仪器为Ⅱ类设备B型,光源输出功率为(2.0±0.5)mW,瞳孔直径4.0 mm状态下进入瞳孔的光功率约为0.25 mW,照射参数为AC(220±22)V,(50±1)Hz;输入功率≤30 VA。患儿每天照射双眼2次,间隔至少4 h,每次3 min。RLRL治疗1个月双眼屈光度降低约-2.00 D,更换镜片;治疗3个月矫正视力为1.0,分别于治疗后1、3个月行眼底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图2,3)。治疗后5个月(2022年8月10日)患儿出现治疗后彩虹样后像,持续时间偶超8 min,未就诊并自行继续治疗。2022年8月30日患儿出现视力下降,咨询后建议停用RLRL并及时复诊。2022年9月3日患儿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诉右眼眼红、畏光伴咳嗽、流涕1周,不伴发热。眼科检查见双眼结膜充血,右眼中央角膜可见片状荧光素钠染色,双眼调节和放松不足。超广角眼底成像可见黄斑中心凹圆形病灶;OCT检查示双眼中心凹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欠连续,直径712 μm(图4)。屈光科与眼底病科会诊后诊断为双眼高度近视、右眼角膜炎、左眼结膜炎、双眼视网膜病变。以更昔洛韦医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2周;甲泼尼龙片晨服,8 mg/d,连续1周;球旁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 1次。患者随后在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视神经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检查示双侧视神经未见异常,双眼视野明显异常;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查示双眼1环振幅密度下降,中心反应峰消失;双眼视杆、视锥反应波振幅均轻度下降。嘱患者口服叶黄素1个月并停用RLRL。2个月后患者自觉视力逐渐恢复,2022年10月19日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复诊,双眼矫正视力恢复至0.8,OCT成像示双眼黄斑中心凹椭圆体带完整性和连续性均恢复(图5)。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和左旋多巴片250 mg/d口服,2022年12月21日(停用RLRL后4个月)检查角膜透明,视网膜结构完整,双眼视力未查(图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发光二极管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发光二极管(LED)可产生包括蓝光、黄光、红光、红外光等不同波长的光。LED光以其安全、可操控性强、纯色性好、低能量等特点在皮肤科得到广泛应用,如蓝光多用于痤疮治疗,黄光多用于黄褐斑治疗,红光可用于雄激素性脱发的治疗,红外光具有促进皮肤修复的功能等。临床中,多波段联合应用也成为一种趋势,红光与蓝光、红光与黄光、黄光与红外光等组合在痤疮、激光术后修复、皮肤年轻化等方面卓有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对近视进展防控的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近视呈现高发病率、低龄化的严峻形势,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相关研究已提供了多种儿童近视进展防控措施和方法,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点眼、角膜塑形镜配戴等,但均存在操作不便和一定的不良反应。大量证据已经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其效应与光照量有关。然而,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切实有效增加或控制儿童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存在各种困难,因此难以有效指导相关人群实施近视防控措施。一项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持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RCT)采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RLRL)对学龄儿童进行重复、短时、直接的视网膜照射,评估RLRL控制近视进展的疗效和安全性,证实了该疗法对学龄儿童轻中度近视进展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为RLRL安全、有效防控近视进展提供了高等级循证证据。本文对这项RCT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可推广性进行解读,并提出了进一步探讨RLRL在近视防控中的实践要点,建议眼科工作者关注RLRL对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黄斑瘢痕伴旁中心注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7岁,因"戴镜1年后视力矫正不良"于2020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曾在2019年6月因视力下降于外院就诊,复方托比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示: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3.50=0.6,左眼BCVA-2.50+0.50×105°=0.4。诊断:屈光不正。左眼弱视,给予框架眼镜全矫屈光不正联合遮盖治疗。患者戴镜1年,矫正视力无提高。患者无全身疾病、外伤、激光笔照射及视力突然降低史。我院眼科检查示:双眼裸眼视力0.1,角膜映光正位,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示:左眼黄斑区月牙状瘢痕,边界清晰(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左眼黄斑区色素上皮层隆起,椭圆体带缺失(图2);复方托比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示:右眼BCVA-5.00=0.8,左眼BCVA-4.00+0.75×95°=0.4。右眼调节幅度9.50 D,调节灵敏度5 cpm,左眼调节幅度7.50 D,调节灵敏度3 cpm,双眼均为负镜片通过困难。诊断:双眼屈光不正,调节不足,左眼黄斑陈旧病变。给予框架眼镜矫屈光不正,遮盖右眼4 h/d联合海丁格刷(YGS光刷治疗仪,北京同明尚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和红光闪烁(YHY弱视治疗仪,北京同明尚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治疗,以及翻转拍进行视觉训练。患者于2020年12月复查,复方托比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示:右眼BCVA-6.50=1.0,左眼BCVA-5.00+1.00×90°=0.6;微视野(MAIA,意大利CenterVue公司)检查示:左眼旁中心注视,注视位点在黄斑鼻上方,注视稳定性较差。2021年3月检查结果:右眼BCVA 1.0,左眼BCVA 0.6;微视野检查示:左眼旁中心注视,注视位点位于黄斑鼻上方,注视稳定性较差。2021年5月检查结果:小瞳验光示右眼BCVA-6.5=1.0,左眼BCVA-5.0+1.0×90°=0.9;微视野检查示左眼黄斑中心凹旁注视点,注视稳定性明显改善(图3B);双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提升至正常,分别为13.50 D和13 cpm,其后间隔3~4个月随访(图3C-D),直至2022年3月,患者左眼BCVA均为0.9,并保持稳定的旁中心注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方甘草酸苷与他克莫司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将80例[男7例,女73例,年龄19~58 (30.25±6.83)岁]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增加红光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6,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0, 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外用药局部,试验组4例,治疗组3例,表现为面部红斑加重或刺痛,均能忍受,继续使用1周不适反应逐渐消失。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对烧伤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对烧伤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7年3月—2020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双下肢深Ⅱ度或Ⅲ度烧伤后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智能康复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3)岁]和联合康复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9±3)岁]。2组患者均于创面愈合后或散在残余创面面积<5%体表总面积时开始进行红光治疗。红光治疗2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在单纯智能康复组下肢智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训练时间均为6周。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定步行能力。训练6周后,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屈曲位单脚站立的平衡稳定性及参与日常生活活动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 χ2检验。 结果:训练前,单纯智能康复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4.9±2.7)分,与联合康复组的(23.9±2.3)分相近( P>0.05);训练6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9.6±3.9)分,明显高于单纯智能康复组的(27.3±3.8)分( t=-2.28, P<0.05)。联合康复组、单纯智能康复组患者训练6周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6.50、-3.21, P<0.01)。训练6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为(41±7)分,明显高于单纯智能康复组的(36±5)分( t=-2.68, P<0.05);联合康复组、单纯智能康复组患者训练6周后平衡能力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8.72、-8.09, P<0.01)。训练6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步行能力分级较单纯智能康复组明显提高( χ2=-2.14, P<0.05);单纯智能康复组、联合康复组患者训练6周后的步行能力分级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 χ2值分别为-4.94、-5.26, P<0.01)。训练6周后,联合康复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13.7±1.2)分,明显高于单纯智能康复组的(7.8±1.4)分( t=22.84, P<0.01)。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下肢屈曲位下可单脚站立保持平衡,日常生活活动不受影响。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能明显促进烧伤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治疗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治疗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观察组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红臀症状消除时间为(5.96±0.42)d,短于对照组(9.06±0.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4,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74, P<0.05)。 结论: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能够有效治疗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缩短局部创面愈合时间,且操作简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治疗性650 nm低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鸡视网膜的安全剂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650 nm半导体激光(功率2 mW)照射以视锥细胞为主的鸡视网膜后是否存在慢性光损伤,探讨该波段激光对视网膜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自然光线下饲养1个月的小鸡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3-min组、照射6-min组和照射30-min组,每组15只。采用650 nm激光并按照分组不同各组小鸡双眼每日接受不同时间的激光照射。分别于激光照射后1个月(2月龄鸡)、3个月(4月龄鸡)和6个月(7月龄鸡)各组任选5只进行活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定鸡的相对视网膜面积;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并制备视网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各组鸡视网膜面积变化和视细胞凋亡情况;实验眼制备视网膜匀浆,分别采用TBA法和NBT法检测鸡视网膜中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鸡视网膜中L/M视蛋白和视紫红质蛋白的表达。结果:2月龄时鸡照射30-min组视网膜中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月龄时激光照射6-min组和照射30-min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6、0.003),7月龄时所有激光照射组鸡视网膜中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8、0.032、<0.01)。7月龄时激光照射30-min组鸡视网膜中SOD比活性和视紫红质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SOD:(140.20±5.99)(nmol/s·mg)与(160.57±3.13)(nmol/s·mg);视紫红质蛋白:0.392±0.065与0.566±0.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OCT检查显示,照射3-min组、照射6-min组和照射30-min组6个月内鸡视网膜相对面积及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各照射组鸡视网膜厚度均接近正常对照组,TUNEL染色显示各组鸡视网膜细胞排列整齐,未发现TUNEL阳性染色细胞。 结论:实验鸡眼接受65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时,用2 mW的功率每日照射6 min持续6个月不引起明显光损伤;每日照射30 min持续6个月引起视网膜中自由基含量增高和视紫红质减少,提示存在光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注射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大鼠痤疮样炎性结节模型的疗效及组织病理学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注射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对大鼠痤疮样炎性结节模型的疗效及组织病理改变。方法:40只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注射ALA组、外敷ALA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不处理外,其余3组大鼠右耳廓内侧接种痤疮丙酸杆菌,建立大鼠痤疮样炎性结节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对照组不处理,注射ALA组将5%ALA注射入结节内再予红光照射,外敷ALA组直接外敷5%ALA于鼠耳痤疮样结节处再予红光照射,均为每周1次,共2次。末次治疗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耳部大体表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耳廓厚度,并检测肝肾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比较各组差异。 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外敷ALA组、注射ALA组大鼠耳廓厚度分别为(0.435 ± 0.006)、(1.269 ± 0.071)、(1.088 ± 0.098)、(0.699 ± 0.0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235.60, P < 0.001),模型对照组耳廓厚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外敷ALA组和注射ALA组( t值分别为24.18、5.24、16.48,均 P < 0.01);注射ALA组低于外敷ALA组( t = 11.24, P < 0.01)。外敷ALA组和注射ALA组大鼠耳廓局部红肿程度、结节数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真皮及皮下组织浸润炎症细胞数量减少,注射ALA组结节消退更明显,亦未见团块状分布的炎症细胞或微脓肿形成。各组大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酐、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注射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大鼠痤疮样炎性结节模型较外敷ALA光动力疗法治疗更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