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调Q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rb-bFGF)凝胶联合调Q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的效果.方法:选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2例面部SK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两组均进行调Q激光治疗(波长532 nm),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b-bFGF凝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疼痛程度、痂皮完全脱落时间、遗留红斑持续时间、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创面痂皮完全脱落时间、遗留红斑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LQI除治疗维度外其他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3%,对照组为6.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bFGF凝胶联合调Q激光治疗面部SK疗效显著,可促进创面恢复,减轻恢复期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面部刮痧联合中药倒膜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刮痧联合中药倒膜改善眶周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为眶周色素沉着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 2023 年 1~7 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 40 例眶周色素沉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0 例,2 组均采用刮痧加倒膜治疗,治疗组倒膜使用院内制剂祛黄面膜,对照组使用面粉代替.每次治疗前填写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计算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拍照,通过Photoshop CS7 校正后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测量眶周色素沉着区域皮肤的L*值;治疗结束后,由未参与研究的医生依据照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 4 周后,治疗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皮肤L*值范围由 32.06~53.90 增至41.59~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评分均值由 6.52 降至 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满意度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18/20).治疗 4 周后,对照组患者指标均有改善,皮肤L*值范围由 33.34~52.46增至 38.39~5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评分均值由 6.25 降至 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满意度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11/20).组间比较,治疗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刮痧联合中药倒膜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的疗效明显,且中药面膜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刮痧治疗眶周色素沉着,其方法简验便廉,适合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理疗科就诊的面部痤疮瘢痕患者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17~30岁(23.3±3.6)岁。采用点阵射频治疗,治疗头按照矩阵排列,治疗面积1.2 cm×1.2 cm,能量密度80~100 mJ/pin,间隔5~7周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观察末次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痤疮瘢痕权重评分表进行评分,并按完全改善、显著改善、中度改善、轻度改善进行疗效判定。结果:57例患者经3次治疗后有效率为77.2%(44/57),治疗前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值分别为65.9±25.0和47.7±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92, P<0.001);瘢痕改善的同时,32例患者的肤色、毛孔细腻程度、皮肤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灼痛感、红斑水肿,少许患者有淡黄色渗出液,5~7 d缓解。 结论: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安全有效,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又称“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前胸、后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或结节,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化学剥脱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黄褐斑是好发于颜面部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女性;常见于深色皮肤人群,在拉美裔、亚洲人、非洲人中常见。临床表现为淡褐色至黑棕色斑疹、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面颊、颧部、眼周、口周等,通常无自觉症状。黄褐斑病因复杂,容易复发,治疗较难。化学剥脱术已广泛用于治疗黄褐斑,其机制是通过抑制黑素生成及转运、加速黑素代谢等达到治疗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射频火针与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炎性皮损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射频火针与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炎性皮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60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其中30例接受了射频火针治疗,30例接受了光动力治疗,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痤疮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射频火针组采用射频火针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2次;光动力组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每2周治疗1次,共3次;两组均口服多西环素治疗8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度及不良反应。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治疗8周后,射频火针组有效率(93.33%,28/30)与光动力组(86.67%,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74, P = 0.389)。射频火针组疼痛度评分(4.80 ± 2.08)与光动力组(4.13 ± 1.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1.32, P = 0.194),两组疼痛程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Z = -1.13, P = 0.260)。射频火针组出现灼烧感3例(10.00%),肿胀疼痛4例(13.33%),红斑2例(6.67%),干燥脱屑2例(6.67%),未见反应性痤疮和色素沉着;光动力组出现灼烧感10例(33.33%),肿胀疼痛9例(30.00%),红斑8例(26.67%),反应性痤疮11例(36.67%),色素沉着2例(6.67%),干燥脱屑11例(36.67%)。射频火针组灼烧感、红斑、反应性痤疮、干燥脱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光动力组( χ2 = 4.81、4.32、13.47、7.95,均 P < 0.05);两组间肿胀疼痛、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46、2.07,均 P > 0.05)。 结论:射频火针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与光动力疗法相比同样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超适应证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肉毒毒素被用于应对许多皮肤疾病和问题。本文回顾和分析肉毒毒素在皮肤科的超适应证临床应用,主要包括面部潮红、雷诺现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银屑病等,为这些皮肤问题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45岁,因周身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丘疹伴瘙痒,重时有渗液,口服中药后皮损消退,但因用药后腹泻中断中药。皮损逐渐扩至颈部、躯干四肢,口服抗组胺药物后部分消退,但因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停用。曾就诊多家医院,予艾洛松、他克莫司及中药药膏外用,效果不佳,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及日常工作。过敏性结膜炎10年;4年前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阳性,就诊时仍接受抗病毒治疗。否认肝炎、结核病史。皮肤科检查:面颈部弥漫性红斑,脱屑,散在丘疹,口周明显,耳前红斑有浸润,可见明显抓痕、血痂,颈部暗红、肥厚斑块(图1A);胸腹部红斑丘疹,部分融合(图1C);后背部弥漫性红斑,可见苔藓样变,表面有色素沉着;四肢对称性红斑丘疹,可见抓痕及血痂。患者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48.2分,特应性皮炎指数(SCORAD)73.6分,主观瘙痒数字评定量表(NRS)10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24分。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620 × 10 6/L(参考值:50 × 10 6/L ~ 300 × 10 6/L,下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101(0.004 ~ 0.08),总IgE 396 IU/ml(0 ~ 100 IU/ml)。治疗前5个月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CD4 +细胞324个/μl(410 ~ 1 590个/μl),CD8 +细胞1 176个/μl(119 ~ 1 140个/μl),未检出HIV病毒载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含二硫化硒洗发水对中-重度头皮脂溢性皮炎外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治疗后的疗效维持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皮、面部和躯干等皮脂腺分布丰富的部位。头皮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红斑和片状鳞屑,程度从轻度鳞屑到弥漫性大片黏着性鳞屑不等,伴有明显的瘙痒,并容易反复发作。目前认为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亲脂性马拉色菌定植增加以及遗传、环境和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上述因素共同导致皮脂腺代谢活动异常、皮脂成分改变、表皮屏障功能障碍,最终加重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针联合超氧化物歧化酶精华液和熊果苷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微针疗法联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精华液和熊果苷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整形美容科和南京江宁顾泽门诊部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80例,男6例、女74例,年龄28~48(37.3±4.9)岁。用微针疗法联合SOD精华液和熊果苷精华液综合治疗7次,观察120 d。用改良黄褐斑面积及黄褐斑严重程度指数(mMASI)评分和治疗前后VISIA照片对比改善结果。结果:80例面部黄褐斑患者,微针疗法治疗7次后(前5次每周1次,9、10周做2次),对比治疗前后照片并对患者面部黄褐斑mMAS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黄褐斑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mMASI评分(5.4±3.2)分;90 d后,mMASI为(3.2±2.2)分,评分显著下降( t=5.90, P<0.05)。120 d后,mMASI评分为(1.6±0.7)分,评分再显著下降( t=7.55, P<0.05)。治疗中1例患者发生色素沉着,修复治疗后色素沉着减退;无1例患者出现色素减退等不良反应。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毛孔及皮肤纹理改善。 结论:微针联合SOD精华液和熊果苷精华液治疗黄褐斑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