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髋臼股骨撞击症髋臼软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髋臼股骨撞击症是一种与髋关节运动相关的临床疾病,撞击相关的髋臼软骨损伤十分常见。不同类型的髋臼股骨撞击症软骨损伤的模式和自然病程不同,各自具有独特的大体表现和损伤机制。本文根据现有证据综述髋臼股骨撞击症髋臼软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疗进展。凸轮型髋臼股骨撞击症常与髋臼软骨损伤和髋关节早期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撞击导致髋臼软骨损伤演变至骨关节炎的途径仍知之甚少。除直接的机械撞击和软骨盂唇连接处易损伤的解剖基础外,异常运动或解剖形态造成的不良应力还可导致软骨生物力学环境改变,诱发关节内软骨慢性炎症变化。术前准确地识别髋臼软骨损伤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1.5 T磁共振造影和3.0 T磁共振成像是目前主要的客观检查方法,两者诊断能力相当。髋臼软骨损伤的诊断依赖术中探查,但如何精准地描述及评估损伤的范围、位置、形态和程度尚无共识方案,现阶段推荐使用Beck分级联合钟面法。髋臼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案大多从膝关节借鉴发展而来:初始的保守治疗包括休息、运动调整、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物理治疗;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应考虑进行外科干预,包括软骨成形术、微骨折及增强微骨折、自体软骨细胞移植、自体基质诱导软骨生成、骨软骨移植及软骨修复技术等。髋臼股骨撞击症髋臼软骨损伤的规范化治疗目前尚无共识,缺乏循证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评价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评估吸入制剂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APSD),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有效性.方法 通过对不同国家药典收载的检测APSD的方法以及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与总结,用多种计量学参数来表征APSD,通过微细粒子剂量的大小和在总收集剂量中所占的比例作为评估吸入产品的关键指标.结果 安德森撞击器(ACI)和新一代撞击器(NG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美国药典》中所收载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又额外收载了玻璃二级撞击器,《欧洲药典》除以上3种装置外还收载了多级液体撞击器.空气动力学质量中值经(MMAD)是控制颗粒在肺部沉积位置的重要变量,几何标准偏差(GSD)表征的是药物颗粒粒度分布曲线形状,越接近于1说明粒度分布越窄.有效数据分析(EDA)中大粒子质量(LPM)与小粒子质量(SPM)的比值以及撞击粒子总质量(ISM)可检测APSD的变化.药物微粒的大小及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粒子在呼吸系统中的沉积部位和沉积量,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若使吸入制剂中的活性药物成分(API)能够经由呼吸系统递送至肺,其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应在1~5μm.结论 合适的测试方法能够保证吸入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合理的给药剂量和药物颗粒大小是决定吸入制剂性能的关键指标.不断改进细颗粒的测试方法,深入研究体内外的相关性,能够为吸入产品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基于VBM分析经前期焦虑障碍前扣带回皮层灰质结构的改变;CT"李琦岛征"联合血清 TGF-β1 、ICAM-1 、NLR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Dyke-Davidoff-Masson 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锥形束 CT 与多层螺旋CT对听骨链病变显示能力的比较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表现;胸膜凹陷征预测结节型肺癌脏层胸膜侵犯价值;不同病理级别囊腔型肺腺癌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8 例影像表现并 2 例动态分析;校正血流储备分数值对心肌桥导致心肌功能改变的诊断价值;基于CT血管成像对症状性股浅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肾体积减少的流体力学研究;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所构动态对比增强MRI 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 HER-2 表达的研究;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列线图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胆囊少见肿瘤的MRI 表现及文献复习;MR 扩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基于 MRI 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疗效预测研究;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的CT及MRI影像表现;CT术前评估在卵巢癌多学科联合会诊中的作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隐匿性 Lis-franc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基于影像学探讨股骨头坏死塌陷与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关系;强直性脊柱炎 MRI 信号强度增高椎间盘的相关研究;CT在股骨头坏死手术指导及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全脊柱低剂量CT和MRI征象分析;通气控制高分辨率CT 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病变的价值;"混凝土"式子宫动脉栓塞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价值;留置pigtail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腔静脉滤器内血栓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空洞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续贯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认知护理干预对儿童MRI 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基于 Murray 定律的布-加综合征血管风险评估研究;基于IDEAL技术抑制钴铬合金口腔修复体 MRI 伪影;儿童腹部自由呼吸下的三维增强T1 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图像质量优化;第 3 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技术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算法在支气管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3 代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70 kV 下阶梯低流速注射方案的可行性;脑微出血影像及临床研究进展;钇 90 经动脉放射栓塞在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基于 CT 影像组学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面肌痉挛患者脑结构及功能MRI研究进展;新形势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本科生脑血管疾病介入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按照值班日,由我科两个创伤骨科治疗组分别收治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将两组随机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肩关节复位后,复查CT提示大结节骨折块移位>5 mm.观察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复位固定肱骨大结节和修复肩袖;对照组仅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大结节.术后随访评估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均获12~18个月随访,两组肱骨大结节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两组术后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00);且术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根据功能评级,观察组术后优良率达86.67%,而对照组优良率仅为66.67%.观察组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而对照组有5例出现肱骨大结节骨折块移位,2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更加牢固,并发症更少,临床疗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桨装置法测定吸入药物溶出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马来酸茚达特罗、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为模型药物,建立一种测定吸入药物溶出度的方法,探索吸入药物的溶出规律.方法 制备样品,用改进的桨装置法(USP溶出度测定第五法)进行溶出实验;在一定的时间点取样,HPLC测定药物浓度;对样品分散方法、溶出介质和载药膜等进行优化,测定了不同性质的吸入药物,并对溶出曲线建模.结果 建立了模拟药物在呼吸道溶出的改良桨装置法,确定使用新一代级联撞击器收集样品,确定溶出参数为:150 mL溶出介质(250 mL溶出杯)、4.5 cm表面皿(4.7 cm载药膜和4.7 cm筛网)、2%吐温80-PBS溶出介质、玻璃纤维载药膜、双层载药膜、载药膜固定方式(拉平筛网)和取样时间(3 h).威布尔模型适合拟合3种不同溶解度的药物(r2 >0.999 1).结论 该溶出测定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适用于吸入药物的溶出度测定;吸入药物具有符合威布尔模型的溶出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撞击器法评估吸入制剂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APSD)是吸入制剂体外质量评价的重要检测项目,级联撞击器法是国际公认的气溶胶APSD测定方法,并且已被多国药典收载.其通过体外模拟气溶胶经过呼吸道到达肺部不同部位的沉积情况,对吸入制剂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药典收载的双级液体撞击器、多级液体撞击器、马普尔-米勒撞击器、安德森级联撞击器、新一代撞击器等撞击器的主要结构以及应用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撞击器测定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采用不同的级联撞击器测定沙美特罗替卡松粉雾剂的空气动力学粒度分布,比较并评价不同方法的测定结果.方法:分别采用双级撞击器(twin stage impactor,TSI)、安德森撞击器(Andersen cascade impactor,ACI)和新一代药用撞击器(next generation pharmaceutical impactor,NGI)测定了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粉雾剂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并用软件计算微细粒子剂量(fine particle dose,FPD)、质量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mass median aerodynamic diameter,MMAD)及几何标准偏差(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GSD)等参数结果.结果:TSI操作简单,能快速获得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6.4 μm的细颗粒药物剂量,但获得的药物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度大小分布并不精准;ACI和NGI均既能获得空气动力学直径在不同大小范围内的细颗粒药物剂量,又能获得药物颗粒相对全面的空气动力学粒度大小分布,ACI各级间的药物颗粒损耗高于NGI.结论:与TSI相比,ACI和NGI在评价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体外雾化特性时更为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鼠疫耶尔森菌气溶胶发生与采样过程的生物活性损伤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鼠疫耶尔森菌气溶胶发生与采样过程中的生物活性损伤程度,探索减轻其损伤的方法.方法 采用液体撞击式采样器对鼠疫耶尔森菌和粘质沙雷菌气溶胶进行采样和培养计数的方法,观察气溶胶发生与级联冲击采样测试过程中的生物活性损伤情况,以及不同采样液对生物活性的保护效果.结果 鼠疫耶尔森菌气溶胶经AGI-10采样器采样10 min的生物活性损伤为98.63%,经发生器发生及AGI-10采样器采样10 min的生物活性损伤为98.80%,其采样和气溶胶发生采样过程生物活性损伤依次是粘质沙雷菌的160.36%和116.62%.PBS采样液在5 min采样时基本没有生物损伤,采样液加入吐温80和橄榄油可对30 min采样的鼠疫耶尔森菌活性提供有效的保护.结论 鼠疫耶尔森菌在气溶胶发生与采样过程中生物活性损伤较大,其采样活菌数需进行校正,其气溶胶发生与采样方法需进行优化.该菌液体冲击式采样的优选采样介质为PBS +0.01%吐温80 +0.005%橄榄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肩锁关节是位于肩胛骨肩峰端和锁骨远端的微动关节,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的损伤.RockWood Ⅰ、Ⅱ级肩锁关节脱位通常选择非手术治疗,RockWood Ⅲ级肩锁关节脱位需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治疗方法,RockWood Ⅳ级及Ⅳ级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需外科手术干预.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很多,但尚无统一的标准.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技术[1],但术后易导致肩峰下骨溶解、肩峰撞击征和肩袖损伤等并发症.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向逐渐转向喙锁间隙的弹性固定,随着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的发展,出现了Endobutton固定、带线锚钉固定等新型材料固定以及关节镜辅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等方法.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处理,必要时可联合2种手术方案.笔者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影响吸入气雾剂递送剂量及吸入有效性的环境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考察溶液型和混悬型吸入气雾剂在不同条件下的递送剂量和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研究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样品罐体温度对药物制剂特性的影响,为确定制剂配方、确定药品说明书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环境温度(18℃、22 ~ 25℃、32℃)、环境湿度[(30±5)%、(50±5)%、(80±5)%]、样品罐体温度(5℃、22~25℃、40℃)的条件下,采用DUSA管法及新一代级联撞击器(new generation impactor,NGI)测试溶液型异丙托溴铵吸入气雾剂(ipratropium bromide,IPT)和混悬型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的递送剂量及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结果 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样品罐体温度对2种类型的吸入气雾剂(metered dose inhaler,MDI)的递送剂量均无明显影响.环境温度对其微细粒子分数(fine particle fraction,FPF)无明显影响,其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环境湿度及样品罐体温度有显著影响,与低(30%)及中(50%)环境湿度相比,高环境湿度(80%)条件下得到的FPF分别减少了17.94%和13.69% (BUD)、12.74%和9.03%(IPT) (P <0.05),RH 30%与RH 50%结果均无显著差异;与样品罐体常温(22~25℃)及高温(40℃)相比,样品罐体温度在低温(5℃)下测得的FPF分别减小了22.80%和21.86% (BUD)、26.55%和26.85%(IPT),结果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样品罐体常温与高温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进行吸入气雾剂制剂特性检查时,应尽可能控制环境的温湿度(22~25℃、RH 50%)和样品罐体温度(室温22 ~25℃),也提示低温贮存的MDI在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