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凸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穿刺针吸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凸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穿刺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及肺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新型具有弹性成像功能的超声支气管镜系统,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期间70例行EBUS-TBNA检查的患者的穿刺部位、病理结果 及并发症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61例诊断明确,确诊率为87.1%.恶性肿瘤者59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4.9%、特异度100%、准确度94.3%.良性淋巴结5例,2例结节病,2例淋巴结核.直接+液基涂片明确诊断者48例,其中11例需细胞蜡块切片及免疫组化明确具体病理分型.13例患者直接+液基涂片法结果为阴性,细胞蜡块切片结果明确诊断.5例患者出现较显著的鼻出血,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气胸、纵隔气肿和大血管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对于纵隔/肺门淋巴结及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性高,加强病理科的沟通和科学的标本处理方法,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胸内淋巴结核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旨在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胸内淋巴结核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外文数据库检索相关临床研究,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ROC曲线下面积和Q*,meta回归探讨异质性来源.结果 最终19篇文献包含1 784例患者纳入研究,EBUS-TBNA在诊断纵隔淋巴结核总的敏感度为0.78(95% CI=0.74~0.81);特异度为1.00(95% CI =0.99~1.00);阳性似然比为54.61(95% CI =30.57~97.57);阴性似然比为0.24(95%CI =0.19~0.3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Q*=0.881,meta回归示研究地区和类型不同与研究结果的异质性有关,欧洲地区研究敏感度较亚洲高0.17(95% CI =0.03~0.83,P=0.03),前瞻性研究较回顾性研究高0.20(95% CI=0.04~0.95,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1例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对于胸内淋巴结核诊断敏感度高、安全性好,特别是对痰茵阴性而高度怀疑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胸内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合并心肌转移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住院号19985),男性,战士。于1958年12月28日以全身无力、左侧胸闷、咳嗽、消瘦三个月余入院。入院前在某医院发现左侧纵隔障阴影增大,诊断为淋巴结核,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同年12月以纵隔障恶性瘤转入本院。当时以腰、骨盆、膝及胸痛为主,不能起床及翻身,经常便秘。既往史及家庭史无特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儿上纵隔淋巴结核并寒性脓肿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纵隔淋巴结核的外科治疗(附30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BUS-TBNA标本检测荧光定量TB-PCR对纵隔淋巴结核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TB-PCR法检测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EBUS-TBNA)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7年01月至2018年06月在我院呼吸内镜中心接受EBUS-TBNA检测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病理检查和病理检查联合荧光定量TB-PCR检测法对临床诊断纵膈淋巴结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病理检查对纵膈淋巴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75%、83.3%、78.9%,而荧光定量TB-PCR法联合病理学检查对纵膈淋巴结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5%、100%、94.4%.结论 针对EBUS-TBNA标本,采用病理学检查联合荧光定量TB-PCR检测法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淋巴结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有利于结节病和纵隔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鉴别,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以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征象几种疾病的CT诊断及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以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征象几种疾病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 选取69例经气管镜、穿刺活检和(或)临床治疗证实的以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57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结果 中心型肺癌患者17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71.29%);淋巴瘤患者11例,易受累部位中纵隔及前纵隔(共计73.34%);淋巴结核患者15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73.39%);结节病患者21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81.98%).中心型肺癌、淋巴瘤、淋巴结核、结节病、巨淋巴结增生症、转移性淋巴结癌六种疾病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位置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肺癌淋巴结肿大强化不明显;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淋巴瘤淋巴结肿大略有强化;结节病淋巴结肿大,大致均匀强化;巨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中心型肺癌、淋巴瘤、淋巴结核、结节病、巨淋巴结增生症、转移性淋巴结癌六种疾病之间的淋巴结强化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16.215,P=0.242);淋巴结有无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25.261,P<0.05).27例患者可见肺内表现,其中7例可见双肺内少许斑片及索条,6例可见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胸部CT检查是诊断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病变的首选方法,病灶形态特点、分布、强化及临床表现对诊断及鉴别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