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联合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对肺结节病诊断效能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对肺结节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高度疑诊为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取得病理结果并结合临床综合评估最终诊断明确.评价EBUS-TBNA联合TBLB诊断肺结节病的效能以及弹性成像在诊断中的作用,并探讨胸部CT对于肺结节病分期的价值.结果:在131例高度疑诊为肺结节病的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为肺结节病的患者共有123例.其中105例患者单用EBUS-TBNA获得阳性的病理结果(阳性率为80.2%),58例患者通过单用TBLB获得阳性的病理结果(阳性率为44.3%);两者联合使用的诊断阳性率是89.3%.131例患者均进行胸部CT分期,其中Ⅰ期患者78例,Ⅱ期患者53例.在通过EBUS-TBNA及TBLB最终明确病理诊断后,根据是否出现上皮样肉芽肿浸润这一表现定义累及范围,发现根据胸部CT分类为Ⅰ期的患者中38.5%肺实质中检出上皮样肉芽肿浸润.结论:EBUS-TBNA联合TBLB可明显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诊断效能.单纯依靠胸部CT扫描进行肺结节病的分期并不可靠,会导致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建议使用EBUS-TBNA诊断可疑结节病时,即使没有肺部浸润,也推荐常规联合TBLB,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和更充分地评估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6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均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手术,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实施不插管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开始3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均P<0.001).手术开始30 min、术毕即刻,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均P<0.05),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心率:(75±8)次/min 比(81±7)次/min、(76±8)次/min 比(83±10)次/min;平均动脉压:(81±9)mmHg(1 mmHg=0.133 kPa)比(90±9)mmHg、(82±8)mmHg 比(93±10)mmHg](均P<0.05).术前 30 min,2 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24、48 h,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2/33)比24.2%(8/33)](x2=4.243,P=0.039).结论 相比较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对于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可避免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气管食管瘘患者体外膜式氧合支持下行气管支架置换术麻醉管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患者在硬质支气管镜下进行手术,由于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用气道,术中通气与氧合的管理是主要挑战。此例TEF患者经超声雾化吸入表面麻醉、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在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全身麻醉下,同时在静脉-静脉体外膜式氧合技术辅助下,经硬质支气管镜行气管支架置换术。患者术中氧合良好,平稳完成手术,顺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产前诊断特点及新生儿期手术时机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发育畸形(congenital lung malformations,CLMs)的产前诊断特点及新生儿期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于新生儿期实施手术的12例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例;足月儿9例,早产儿3例,最小胎龄32 +5周;平均出生体重3 135.42 g,最低出生体重2 200 g。收集所有患儿产前超声检查资料、孕期干预方式、出生后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12例均获得产前诊断并接受产前咨询。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9例,支气管隔离肺(broncho-pulmonary sequestration,BPS)2例,先天性肺叶气肿(congenital lobar emphysema,CLE)1例。产前诊断时间:11例为孕中期(孕20~24周),1例为孕晚期(孕37周)。产前超声动态监测先天性肺气道畸形体积比(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volume ratio,CVR)最大值为0.68~5.00,末次超声CVR均值1.48,合并不同程度胸/腹腔积液8例,羊水过多3例。12例分娩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9例需呼吸支持。术前诊断CPAM 6例,BPS 4例,CLE 2例;术前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持续肺动脉高压2例,患侧张力性气胸2例。行胸腔镜微创手术6例,开胸手术6例。术后出现气胸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漏斗胸1例,于3岁时手术矫治,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产前CVR数值高,分娩后较早出现呼吸困难,需新生儿期手术可能性大。新生儿期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呼吸状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国部分医院介入呼吸病学医疗资源分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全国部分医院介入呼吸病学医疗资源分布情况。方法:对开展气管镜诊治医院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包括医院基本情况、硬件设备、技术能力、人才队伍。结果:(1)本研究共回收96份电子问卷,西部气管镜室面积大于中部[70(39,275)m 2比30(20,55)m 2, P<0.01],其余医院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东部冷冻治疗仪医院比例高于西部(81.1%比43.2%, P<0.01),其余医院硬件设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东部冷冻冻融治疗术医院比例(80.1%比43.2%, P<0.01)、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64.9%比29.7%, P<0.01)、球囊扩张术(73.0%比37.8%, P<0.01)均高于西部,其余医院技术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人才队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各经济区域介入呼吸病学在医院基本情况、硬件设备、技术能力存在差异,人才队伍无差异,但医师和课题数量较少,需加强介入呼吸病学医师培训及相关课题申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于经鼻高流量氧疗支持在门诊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患者接受可弯曲支气管镜(FOB)检查过程中能从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支持中获益。本研究比较经FOB完善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中,比较HFNC和标准治疗时气体交换、肺容积以及膈肌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共纳入36例门诊FOB的患者,随机分到标准治疗组(对照组,18例)或HFNC组(试验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FOB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基线(T0)、支气管镜插入时(T1)、气管镜操作结束时(T2)、操作结束10 min时(T3)]以下参数的变化:血气分析、严重低氧事件、呼气末肺阻抗(end-expiratory lung impedance, ΔEELI)的变化、经超声检查膈肌运动。结果::(1)动脉血氧分压(PaO 2):HNFC组患者T0(10.8 kPa,95% CI:8.7~12 kPa)与T2无差异(11.1 kPa,95% CI:10.4~12.0 kPa);但ST组则T2较T0有慢性下降:(9.1 kPa,95% CI:8.4~9.8 kPa) vs (11.1 kPa,95% CI:10.4~12.0 kPa);HFNC组T2时的PaO 2高于ST组( P<0.001);(2)相较于ST组,HFNC组在T2时发生低氧事件率低(11% vs 56%; P<0.01);(3)ΔEELI变化:HFNC组在T0、T1、T2、T3等各个时间点之间无差异,但ST组则T1(下降170 ml,95% CI:32~382 ml, P=0.003)、T2(下降211 ml,95% CI:148~425 ml, P<0.001)、T3(下降213 ml,95% CI:81~398 ml, P<0.001)均明显低于T0; 且在T1、T2、T3时间点,ST组的EELI均低于HFNC组( P=0.006、0.001、0.002);(4)膈肌:两组之间的膈肌位置并无差异( P=0.748),但ST组在T1、T2时的增厚分值均有明显下降( P<0.01)。 结论::经FOB进行BAL操作过程中,HFNC支持能改善气体交换,避免呼气末肺容积下降以及增强膈肌活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小细胞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标本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小细胞肺癌是原发性肺癌的主要类型,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晚期,以基因变异为治疗依据的靶向治疗给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和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经支气管镜细针穿刺、淋巴结转移的细针穿刺及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的细针穿刺为基因检测顺利完成提供了另一途径,实践证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患者床旁超声显示双肺不对称征象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显示双肺不对称征象的临床意义,以期对肺部疾病的诊治及肺部超声检查流程加以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肺部超声提示双肺不对称征象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肺部超声影像资料与临床诊断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查阅535例重症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排除无法获得清晰肺部超声图像及双肺对称征象患者469例,最终共66例在住院过程中超声显示双肺不对称征象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以单侧胸膜滑动征消失或肺点为表现的气胸占25.76%(17例),以单侧局灶性B线、碎片征、组织样征为表现的肺炎占18.18%(12例),31.82%表现为单侧液性暗区的胸腔积液(21例),以单侧局部肺实变及支气管充液征等为表现的痰液阻塞致肺不张占12.12%(8例),以单侧肺搏动征为表现的气管插管过深占7.58%(5例),上述超声诊断均经X线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1例单侧局灶性B线患者转外院治疗,2例单侧胸膜滑动征消失或单侧肺搏动征患者猝死,临床未能明确诊断(占4.54%)。结论:肺部超声不对称征象提示患者存在需及时处理的肺部疾病;双侧对比的肺部超声检查流程有助于临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也为学科建设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电话数据核实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二级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调查性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学科发展趋势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医院基本信息、ICU基本信息、人员配置、医疗质量管理、技术技能、设备配置等6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9月。由各医院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填写问卷。结果:截至2022年10月24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85份,问卷回收率为84.16%,其中有效问卷71份,共计71个综合ICU。①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其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仍有所欠缺。②医院基本信息:人口和经济制约ICU的发展进程,西部地区综合ICU床位均数仅为中部地区半数(张:39.0比86.0),东部地区居中(平均83.6张),数量相对不均。③ ICU基本信息:调查71个综合ICU中,三级医院44个,二级医院27个。三级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1.59±0.81)%比(2.11±1.07)%, P<0.05〕,明显低于《指南》要求的2%~8%;三级、二级医院ICU床位使用率〔(63.63±22.40)%、(44.65±20.66)%, P<0.01〕均低于《指南》要求(应以75%为宜)。④ ICU人员配置:三级医院医生共376人,护士共1 117人;二级医院医生共122人,护士共331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医生职称、医生学历和护理人员职称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级医院医生以中级职称为主(主治医师占41.49%),二级医院医生以初级职称为主(住院医师占43.44%);三级医院医生学历普遍高于二级医院(博士:2.13%比0,硕士:37.24%比8.20%);三级医院仅护士人员比例低于二级医院(17.01%比24.47%)。三级、二级医院ICU医生/ICU床位比〔(0.64±0.27)%、(0.59±0.34)%〕、ICU护士/ICU床位比〔(1.76±0.56)%、(1.51±0.48)%〕均达未到《指南》0.8 : 1和3 : 1以上的要求。⑤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实施一对一耐药菌护理的比例(65.91%比40.74%)、实施多模态镇痛镇静的比例(90.91%比66.67%)、个人数字助理(PDA)条码扫描使用比例(43.18%比14.81%)均明显升高(均 P<0.05)。⑥ ICU技术技能:在各项技术技能中,三级医院支气管镜检查、血液净化治疗、空肠营养管放置和床旁超声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84.09%比48.15%,88.64%比48.15%,61.36%比55.56%,88.64%比70.37%,均 P<0.05)。其中,空肠营养管放置、床旁超声和体外膜肺氧合的开展情况,三级医院以独立完成为主,二级医院则倾向于合作完成。⑦ ICU设备配置:基本仪器设备中,三级、二级医院呼吸机总数/ICU床位比〔0.77%(0.53%,1.07%)、0.88%(0.63%,1.38%)〕、输液泵/ICU床位比〔1.70%(1.00%,2.56%)、1.25%(0.75%,1.88%)〕均未达到《指南》要求,设备配比不足,尚未满足发展基本需要。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发展已趋向成熟,但在发展规模、人员配比和仪器设备较《指南》仍有一定差距,并且综合ICU呈现出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还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中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先天性肺动脉吊带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肺动脉吊带(PA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诊治策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98例PAS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共纳入98例患儿,其中男56例,女42例;起病年龄0~19个月,中位数2个月;诊断年龄0~84个月,中位数4个月。2.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61/98例,62.24%),喘息(47/98例,47.96%),气促(43/98例,43.88%),发绀(19/98例,19.39%),喉鸣(8/98例,8.16%)等。3.共9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诊断阳性84例(87.50%),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62例(62/96例,64.58%),其中以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32/96例,33.33%)。4.共92例患儿行胸部CT及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率为100.00%,呼吸道狭窄以气管中下段为主(76/92例,82.61%),支气管桥13例(13/92例,39.13%)。77例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完全性气管软骨环43例(43/77例,55.84%),气管支气管软化13例(13/77例,16.88%)。5.其中67例行左肺动脉(LPA)重建术,术后死亡5例,均死于术后并发症难以撤机(1例单纯行LPA重建术,余4例均有气管手术干预),失访24例,存活38例,随访2~96个月,呼吸道症状均较术前改善;31例非手术治疗,死亡18例,失访7例,余6例随访中仍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保守治疗是影响PAS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7.45,95% CI:1.23~48.68)。 结论:心脏超声、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三者结合更有利于PAS的诊断。LPA重建术是治疗PAS的主要手段,可改善多数患儿呼吸道症状,并气管干预术者死亡风险大。保守治疗是影响PAS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