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circRNA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特异性差异表达的circRNA。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病理确诊为ESCC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例为Ⅰ期ESCC,3例为Ⅲ期ESCC。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circRNA表达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和维恩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circRNA-miRNA-mRNA网络。对癌组织中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基因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验证,并分析circRN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3例Ⅰ期ESCC患者的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筛选出553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在癌组织中上调的有413个,下调的有140个;在3例Ⅲ期ESCC患者的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筛选出425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在癌组织中上调的有276个,下调的有149个。GO富集分析显示,Ⅰ期ESCC患者差异表达circRNA的宿主基因主要富集在有丝分裂G 2/M转变等细胞周期相关的生物学过程,Ⅲ期ESCC患者差异表达circRNA的宿主基因主要富集在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和细胞基质黏附等细胞分裂和肿瘤发展相关的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Ⅰ期和Ⅲ期ESCC患者的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均主要富集在细胞黏附相关肿瘤生物学通路。维恩分析结果显示,Ⅰ期和Ⅲ期ESCC患者中筛选出在癌旁组织中特异性表达且差异显著的circRNA分别有2个和8个,在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且差异显著的circRNA分别有11个和14个。circRNA-miRNA-mRNA网络显示,Ⅰ期ESCC患者癌组织相关circRNA-miRNA-mRNA网络由7个circRNA节点、10个miRNA节点和28个mRNA节点组成,Ⅲ期ESCC患者癌组织相关circRNA-miRNA-mRNA网络由7个circRNA节点、9个miRNA节点和49个mRNA节点组成。分别选取Ⅰ期和Ⅲ期ESCC患者癌组织中差异表达最显著的hsa-circ-0060927和hsa-circ-0109301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验证,结果显示hsa-circ-0060927在ESCC细胞株TE1、TE13、KYSE30、KYSE170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株HEEC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82±1.96、12.69±2.68、12.78±2.74、7.53±1.75、2.43±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8, P=0.004),hsa-circ-0060927在ESCC细胞株TE1、TE13、KYSE30、KYSE170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株HEE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9; P=0.003; P=0.003; P=0.007)。hsa-circ-0109301在ESCC细胞株TE1、TE13、KYSE30、KYSE170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株HEEC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16±1.32、6.28±1.57、4.89±1.13、8.92±2.12、22.56±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1, P=0.022),hsa-circ-0109301在ESCC细胞株TE1、TE13、KYSE30、KYSE170中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株HEE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7; P=0.015; P=0.024; P=0.008)。hsa-circ-0060927在13例早期ESCC患者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2.89±2.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7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02, P<0.001);hsa-circ-0109301在19例晚期ESCC患者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7.78±2.1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16.32±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73, P<0.001)。hsa-circ-0109301的表达与晚期ESCC患者分化程度相关( P=0.023)。 结论:在早期和晚期ESCC患者中分别筛选出1个特异性差异表达最显著的circRNA(hsa-circ-0060927和hsa-circ-0109301),其中hsa-circ-0060927在ESCC癌组织中高表达,hsa-circ-0109301在ESCC癌组织中低表达,且hsa-circ-010930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癌中PCMT1表达的预后价值及其对纺锤体组装检查点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PCMT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UALCAN数据库在线分析PCMT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注释(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其可能的功能与信号通路.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CMT1、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Cox回归、Kaplan-Meier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预后分析.采用慢病毒构建干扰或过表达PCMT1载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GC-803与HGC-27细胞,设置干扰空载体(sh-NC)组与干扰PCMT1载体(sh-PCMT1)组,过表达空载体(LV-Vec)组与过表达PCMT1载体(LV-PCMT1)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CMT1、CyclinB1、CDC20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注射4组MGC-803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组3只,测量体质量,14 d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yclinB1与CDC2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UALCAN数据库分析示PCMT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均表达升高(P<0.05).GO与KEGG富集示PCMT1主要参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组装检查点与细胞周期等信号.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MT1与Ki67在患者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o Cox多因素分析示PCMT1高表达[风险比(HR)=2.921,95%置信区间(CI):1.628~5.239]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Kaplan-Meier曲线分析示高表达PCMT1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16.7%,HR=4.651,95%CI=2.846~7.601)低于低表达PCMT1患者(70.0%,HR=0.215,95%CI=0.132~0.351)o ROC曲线表明,PCMT1预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64(95%CI:0.674~0.854).Western blot对PCMT1的检测结果表明慢病毒干扰或过表达PCMT1细胞系构建成功.CCK-8结果表明下调PCMT1表达MGC-803与HGC-27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过表达PCMT1则促进细胞增殖(P<0.05).干扰PCMT1后CDC20蛋白表达下调,CyclinB1蛋白表达上升,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而过表达则呈现相反趋势(P<0.05).sh-PCMT1组裸鼠肿瘤的体积与质量减小,肿瘤组织CDC20蛋白表达降低,CyclinB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sh-NC组相比),LV-PCMT1组则呈相反趋势(P<0.05,与LV-Vec组相比).结论 PCMT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能通过调控细胞有丝分裂进程中纺锤体检查点影响肿瘤细胞恶性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复合物基因MAD1L1遗传变异与潮汕地区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复合物基因MAD1L1基因变异与潮汕地区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乳腺癌新发病例191例及同期社区健康对照225例,采用TaqMan荧光双标记探针法对MAD1L1基因位点rs1801368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女性生理生育相关信息、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结果:MAD1L1 rs1801368位点基因型CC、CT、TT的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中分别为20.63%、42.86%、36.5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0.14%、41.15%、28.71%,两组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调整了年龄、初潮年龄、绝经状态等混杂因素后,相较于野生型纯合子CC,突变型纯合子TT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OR=3.399,95%CI:1.288~8.973,P=0.013).结论:MAD1L1基因位点rs1801368多态性与潮汕地区女性乳腺癌易感性可能相关,携带TT基因型的较携带CC或CT基因型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转录组学的白扁豆总皂苷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白扁豆总皂苷是中药白扁豆经过提取分离纯化步骤制备得到,关于白扁豆的总皂苷成分如何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的生长情况缺少研究.因此,有必要探讨白扁豆总皂苷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白扁豆总皂苷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转录组学分析白扁豆总皂苷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并且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对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利用Western blot和CCK8检测白扁豆总皂苷处理过表达醛脱氢酶7家族成员Al(ALDH7A1)的PC-3细胞存活率.结果 随着白扁豆总皂苷浓度升高,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存活率显著下降,白扁豆总皂苷的IC50值为1 086mg/L.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扁豆总皂苷处理的细胞中有2 36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982个基因上调,378个基因下调.基因功能注释(GO)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与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mitotic spindle checkpoint)、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等一系列跟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此外,基因组京都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也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肿瘤代谢等信号通路.进一步对其中的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扁豆总皂苷处理的前列腺癌细胞中ALDH7A1、甘氨酸C-乙酰转移酶(GCAT)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家族成员4(PGAM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二甲基甘氨酸脱氢酶(DMGDH)和胱硫醚β合成酶样(CBSL)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白扁豆总皂苷通过下调前列腺癌细胞中ALDH7Al的表达抑制PC-3细胞生长.结论 白扁豆总皂苷可能通过下调ALDH7Al表达从而在体外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