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型肝炎病毒 DNA 整合及抗病毒治疗对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整合发生于HBV复制的逆转录过程中,在HBV感染的早期即已发生并伴随整个病程。整合HBV DNA不利于临床治愈目标的达成,亦增加了发生肝癌的风险。理论上,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减少新双链线性DNA合成,但对已存在HBV整合的肝细胞无清除功能,故血清HBV DNA阴转的患者仍存在发展为肝癌的风险;而干扰素作为一种免疫调节药物,不仅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还可以抑制甚至清除既存的携带整合HBV DNA片段的克隆性扩增肝细胞。然而,目前核苷(酸)类似物与干扰素治疗对HBV DNA整合影响的研究尚少,亟需开展大样本的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娩和喂养方式对特应性皮炎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及喂养方式对特应性皮炎(AD)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3例1 ~ 12月龄AD婴儿,以3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AD患儿与健康对照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分组。取婴儿粪便提取总DNA,PCR扩增细菌的16S rRNA基因V1 ~ V9区,应用PacBio Sequel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菌群在属、种水平上的构成差异,选择差异菌群相对丰度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AD皮疹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顺产对照组(11例)、剖宫产对照组(19例)、顺产AD组(11例)、剖宫产AD组(22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别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杆菌属。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7例)、母乳喂养对照组(12例)、混合喂养对照组(11例)、配方奶粉喂养AD组(12例)、母乳喂养AD组(8例)、混合喂养AD组(13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大肠杆菌属。线性判别分析(LEfSe)显示,不同分娩方式对照组和AD组间未见显著差异性菌群;而在不同喂养方式AD组和对照组中,配方奶粉喂养AD组阿克曼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分别为属水平(LDA值= 4.78)和种水平(LDA值= 4.91)差异性最大的菌群。配方奶粉喂养AD组婴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数值相等,均为9.60% ± 0.72%)均高于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均为2.50% ± 0.83%, Z = 1.66, P = 0.048)、混合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 Z = 2.26, P = 0.012)及母乳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 Z = 1.85, P = 0.032)。AD患儿中肠道阿克曼菌属及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相对丰度与SCORAD评分均呈正相关( ρ = 0.384、0.387,均 P < 0.05)。 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AD及健康婴儿肠道菌群影响无显著差异,配方奶粉喂养AD患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升高,可能参与AD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增龄改变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外周血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外周血mtDNAcn是否可作为评估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416例,提取受试者的外周血mt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相对性mtDNAcn。内在能力评估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运动[摩尔斯跌倒评分(MFS)、生理衰弱表型(PFP)、肌少症问卷调查(SARC-CalF)、简易体能状况(SPPB)、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量表];活力[微量营养评估(MNA)、住院患者多维预后指数(MPI)量表];认知[简易智能评价(MMSE)量表];心理[抑郁评估(GDS)、焦虑自评(SAS)量表]、感觉功能[疾病累积评分-共病指数(CIRS-CI)量表];评估体成分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躯体各部位脂肪,包括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计算脂肪指数(FMI)和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校正性别、体质指数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mtDNAcn和年龄呈负相关( r=-0.176、-0.144,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4 m步速、SARC-CalF、MFS、MNA、MMSE、MPI及其子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能状态问卷(SPMSQ)的评分有相关性( r=0.171、-0.207、-0.163、0.221、0.184、-0.210、0.241、-0.269,均 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后,mtDNAcn与4 m步速、MFS、MNA、MPI、SPMSQ评分仍显著相关( r=0.170、-0.170、0.148、-0.242、-0.188,均 P<0.05)。此外,进一步分析mtDNAcn与体成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有相关性( r=0.168、0.143、0.175、0.116、0.199,均 P<0.05),校正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仍显著相关( r=0.126、0.131、0.127,均 P<0.05)。且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年龄、步速、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MFS、PFP、MNA、MPI评分显著相关( β=-0.191、0.156、0.126、0.131、0.125、-0.119、-0.145、0.151、-0.171,均 P<0.05)。 结论:mtDNAcn与躯体功能、衰弱、营养、跌倒、认知及体成分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人体内在能力的运动及活力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基于线性双链DNA"与门"基因线路构建纳米抗体文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基于线性双链DNA"与门"基因线路构建纳米抗体文库。方法:应用基于线性双链DNA的"与门"逻辑基因线路构建纳米抗体文库,首先通过PCR扩增将互补决定区(CDR)随机序列引入上、下游线性双链DNA,将其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转染48 h后,经RNA提取、cDNA合成、PCR扩增、高通量测序和数据处理步骤,鉴定"与门"形成的纳米抗体文库序列,对本策略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深度测序共测得4 173 356条序列,其中约88.18%的序列为纳米抗体文库序列。文库核酸序列最丰富的序列长度为264 bp,为理论设计长度。后续在264 bp序列中鉴定出22 172种纳米抗体序列,且CDR1~3序列中的核苷酸频率符合NNK模式。结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线性双链DNA"与门"逻辑基因线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构建纳米抗体文库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端粒蛋白shelterin复合体影响肿瘤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的帽状保护性结构,由双链DNA区和富含G碱基的3′突出端(单链DNA区)及端粒结合蛋白共同构成,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结构。端粒结合蛋白的核心成分,被称为shelterin复合体,可帮助端粒成帽,同时将端粒DNA隐藏于蛋白复合体间,免受DNA修复系统的识别,从而在形成端粒结构、保护染色体末端、维持基因组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helterin复合体组分的异常会导致端粒功能障碍及染色体末端融合或缺失,严重威胁基因组的稳定性,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作为基因组不稳定性的重要体现形式,双微体(double minute chromosomes,DMs)的形成与端粒的结构功能异常也存在相关性。本文总结了肿瘤细胞中shelterin复合体异常与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关联,试图阐明端粒蛋白参与的肿瘤恶性进展机制,为临床上改善恶性肿瘤预后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基因组学信息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离提纯1株新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噬菌体,并对其基因组学信息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分离自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63岁女性患者创面的MRSA(下称宿主菌)液,采用污水共培养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从该院污水中分离提纯得到噬菌体,并命名为噬菌体SAP23,观察噬菌斑形态。采用磷钨酸负染法将噬菌体SAP23染色,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蛋白酶裂解方案制备噬菌体SAP23 DNA,在Illumina NovaSeq PE150平台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完成序列组装、注释、系统发生树等基因组学分析。将噬菌体SAP23液分别按10.000 0、1.000 0、0.100 0、0.010 0、0.001 0、0.000 1感染复数与宿主菌液共培养4 h后,采用点滴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筛选最佳感染复数,此处及以下样本数均为3。按测得的最佳感染复数取噬菌体SAP23液与宿主菌液分别共同孵育5、10、15 min后,同前测定噬菌体效价,筛选最佳吸附时间。按测得的最佳感染复数取噬菌体SAP23液与宿主菌液按最佳吸附时间孵育后,分别于培养0(即刻)、5、10、15、20、30、40、50、60、80、100、120 min,同前测定噬菌体效价,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取噬菌体SAP23液分别在温度为4、37、50、60、70、80 ℃下,在pH值为2、3、4、5、6、7、8、9、10、11、12下孵育1 h,测定稳定性。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储存的41株MRSA,完成噬菌体SAP23的宿主谱范围检测。结果:噬菌体SAP23能在宿主菌双层琼脂板上形成透明噬菌斑。噬菌体SAP23头部是直径为(88±4)nm的多面体,其尾部长度为(279±21)nm、宽度为(22.6±2.6)nm。噬菌体SAP23基因组为全长151 618 bp的线状双链DNA,序列两端有11 681 bp的长末端重复序列,预测出220个开放阅读框,噬菌体可编码4个转运RNA,未预测出毒力因子或抗性基因,注释功能的噬菌体SAP23基因可分为5个组,GenBank登录号为MZ427930,噬菌体SAP23全基因组序列与共线性分析中的6个葡萄球菌噬菌体全基因组序列有5个局部共线区域,但在局部共线区域内部或外部存在差异。噬菌体SAP23属于 Herelleviridae科 Twortvirinae亚科 Kayvirus病毒属。噬菌体SAP23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10 0,最佳吸附时间为10 min,潜伏期约为20 min,裂解期约为80 min;在4~37 ℃温度条件及pH值为4~9的条件中,稳定性较好。噬菌体SAP23可裂解41株MRSA中的3株。 结论:噬菌体SAP23为 Herelleviridae科 Twortvirinae亚科 Kayvirus病毒属成员,潜伏期短,其对温度和酸碱耐受性好,可有效裂解MRSA,为不含毒力因子和抗性基因的新型烈性窄谱噬菌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少层MoS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ctDNA的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作为一种实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少层MoS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ctDNA的高灵敏检测.首先,采用剪切剥离法制备少层MoS2纳米片,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制备横向尺寸较大、厚度均匀的少层MoS2纳米片;其次,通过分散液吸光度的变化研究少层MoS2纳米片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的加速聚集沉淀行为;然后,基于MoS2纳米片对单链DNA的吸附力,研究了单链DNA对于盐诱导沉淀少层MoS2纳米片的抑制作用;最后,利用杂交形成的双链DNA从少层MoS2纳米片上脱落而导致的分散液吸光度的变化构建光学生物传感器,并通过cpDNA与不同浓度的ctDNA杂交对该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cpDNA浓度为100 nM时,浓度范围在25~100 nM的ctDNA与少层MoS2纳米片分散液的吸光度呈反比线性关系.在401和448 nm波长处时,少层MoS2纳米片分散液的吸光度与ctDNA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Y=0.235 57-0.000 70X,R2=0.942 22 和 Y=0.212 53-0.000 50X,R2=0.951 41.所构建的光学生物传感器成功地实现了对癌症标志物ctDNA的检测;为未来的体外癌症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感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乙型肝炎病毒DNA整合及抗病毒治疗对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8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整合发生于HBV复制的逆转录过程中,在HBV感染的早期即已发生并伴随整个病程.整合HBV DNA不利于临床治愈目标的达成,亦增加了发生肝癌的风险.理论上,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减少新双链线性DNA合成,但对已存在HBV整合的肝细胞无清除功能,故血清HBV DNA阴转的患者仍存在发展为肝癌的风险;而干扰素作为一种免疫调节药物,不仅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还可以抑制甚至清除既存的携带整合HBV DNA片段的克隆性扩增肝细胞.然而,目前核苷(酸)类似物与干扰素治疗对HBV DNA整合影响的研究尚少,亟需开展大样本的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胞质型抗核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胞质型抗核抗体(ANA)对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3年6-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非ANCA相关性血管炎,且ANA荧光模型为胞质型的患者血清样本66例,其中胞质线性/肌动蛋白型(AC-15型)2例、胞质丝状/微管型(AC-16型)4例、胞质散点型(AC-18型)7例、胞质致密颗粒型(AC-19型)25例、胞质细颗粒型(AC-20型)13例、胞质网状/线粒体样型(AC-21型)15例.采用IFA检测ANC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谱和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抗体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ANCA谱.结果 66例胞质型ANA阳性样本中,有65例(98.5%)ANCA为阴性,1例(1.5%)为不典型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ANCA谱均为阴性.采用IFA检测66例胞质型ANA阳性样本的ANCA,乙醇固定基质片有42.4%(28/66)为ANCA阴性,有30.3%(20/66)为不典型ANCA,有22.7%(15/66)为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有4.5%(3/66)为cANCA;甲醛固定基质片仅1例(1.5%)阳性.25例AC-19型阳性样本中,有24例(96%)乙醇固定基质片表现为阳性,其中12例(48.0%)为pANCA,11例(44.0%)为非典型ANCA,1例(4.0%)为不典型cANCA;合并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阳性时,pANCA的阳性率(64.7%)显著高于抗Rib.P抗体阴性时(12.5%)(P=0.02).15例AC-21型阳性样本中,有6例(40.0%)乙醇固定基质片表现为阴性中,有6例(40.0%)为非典型ANCA,2例(13.3%)为cANCA,1例(6.7%)为pANCA.AC-15型、AC-16型、AC-18型和AC-20型阳性样本乙醇固定基质片表现均以阴性为主,表现为阳性的样本多合并抗ENA抗体谱阳性.结论 采用IFA检测ANCA时,胞质型ANA对甲醛固定基质片的影响较小,对乙醇固定基质片的干扰多见于AC-19型和AC-21型.当AC-19型和AC-21型合并抗ENA抗体阳性时,可产生pANCA或非典型ANCA干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抗双链DNA IgG抗体的方法学性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验证Maglumi2000 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抗双链DNA IgG抗体(Anti-dsDNA IgG)的性能.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系列标准文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相关应用说明和指南,以及Anti-dsDNA IgG测定试剂盒说明书,制订定量检测Anti-dsDNA IgG的性能验证方案.对Maglumi2000 P检测系统测定Anti-dsDNA IgG的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线性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Anti-dsDNA IgG高、低水平的重复性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 3.70%、3.01%;中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 5.13%、3.48%;回收率为 94.09%;符合率为 100%;检出限为0.500 IU/ml;线性范围为 0.452~795.6 IU/ml;生物参考区间≤30 IU/ml.结论 Maglumi2000 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Anti-dsDNA IgG的各项性能指标与厂家提供的基本一致,满足实验室要求,能够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及治疗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