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糖尿病中慢性肾脏病的诊断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糖尿病中的慢性肾脏病(CKD)包括糖尿病肾病(DKD)、非DKD(NDKD)或NDKD和DKD的组合。1型糖尿病中的DKD在临床和肾组织病理表现上均与2型糖尿病的DKD有所不同,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是鉴别DKD和NDKD的金标准。然而基于同样的病理诊断,DKD患者仍然可以因为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个体化差异,导致病程的进展和预后各不相同,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以及人工智能为探索诊断和预测DK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带来了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重度抑郁症患者外泌体miR-146a-5p表达对脑灰质容积变化的调控作用;青少年重度抑郁症MRI脑皮层结构研究;室管膜下区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与MGMT及Ki-67相关性分析;神经影像预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成功再通预后;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评估急性脑卒巾患者降脂治疗后斑块特征变化;外中耳发育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高分辨率CT观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状态预测模型构建;CT影像组学及机器学习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组合策略;人工智能斑块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中的预测价值;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冠心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瘤内联合瘤周动态对比增强MRI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研究;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综合影像诊断与对比研究;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T1 mapping、R2*及其联合指标评估乙肝肝功能的价值;CT平扫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MRI高清扩散加权成像联合T1WI动态对比增强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MR在胎儿消化道产前筛查巾的应用;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联合MRI影像组学构建膀胱癌肌层浸润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MR T1-mapping成像在定量评估儿童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MRI在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多发性骨髓瘤不同骨髓浸润模式;盂肱关节软骨T1ρ、T2值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儿童骨内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儿童肠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肺出血的预测;骨盆多发骨折出血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全体质量、去脂体质量和体表面积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大体质量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对比研究;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在儿童胸部CT诊断参考水平中的应用;CE-Boost技术对门静脉双低CT静脉成像图像质量的提高;MRI膝关节8通道硬质线圈与16通道柔性线圈的使用非劣效性对比研究;口服钆布醇在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MR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低剂量对比剂分段注射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氢质子MR波谱在颞叶内侧癫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终末期肾病伴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评价的研究进展;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功能MRI研究现状;个体化低管电流/管电压低辐射剂量胸部CT扫描的研究进展;介入治疗在肥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飞利浦256层Brillinace iCT重建柜故障维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3D打印载PaMZ/BMP-2的nHA抗结核人工骨在体内成骨效果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评估3D打印的载普托马尼(Pa)、莫西沙星(M)、吡嗪酰胺(Z)组合抗结核药物(PaMZ)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抗结核人工骨在体内的成骨效果及药物缓释性能.方法:取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构建脊柱骨缺损模型.其中A组植入载PaMZ/BMP-2的nHA人工骨(实验组);B组植入空白nHA人工骨(阴性对照组);C组植入自体髂骨(阳性对照组);D组不植骨(空白组).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监测体温、体重、肝肾功能;术后4、8、12周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CT-Hedberg评分;术后8、12周行组织大体观察及植入物-骨缺损界面组织病理学观察.取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植入载PaMZ/BMP-2的nHA人工骨,对照组植入空白nHA人工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材料周围肌肉组织和血浆中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结果:所有动物模型构建成功,无切口感染、死亡等情况发生.兔模型中各组动物的体温、体重及肝肾功能指标正常,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Hedberg评分显示在术后4、8、12周时,A组与C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在不同时间点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大体标本显示12周时A组人工骨完全被新骨包埋或替代,但B组仍有部分人工骨裸露.对植入物-骨缺损界面的骨小梁总面积定量分析显示在术后8、12周时,A组和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D大鼠模型对照组未测出药物成分,实验组Pa、M、Z三种药物在局部组织中均能缓释至少84d,血药浓度在植入载药人工骨后的初始时间点未测出,随后测得结果远低于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载PaMZ/BMP-2的nHA人工骨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修复脊柱骨缺损的效果与自体髂骨相当,优于单纯的nHA人工骨支架;其在体内的缓释性能满意,血药浓度远低于局部组织药物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益骨丸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肾性骨病患者钙磷代谢及血清FGF-23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益骨丸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肾性骨病患者钙磷代谢及血清FGF-23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分为益骨丸组(A组)、组合型人工肾组(B组)、益骨丸联合组合型人工肾组(C组)各1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钙(Ca2+)、磷(P2+)、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水平,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钙磷代谢以及FGF-23水平的影响.结果:①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C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分析发现,益骨丸与组合型人工肾在治疗肾性骨病方面可能具有协同作用.②C组血磷水平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B组,但A组患者iPTH较治疗前显著上升,B组和C组患者无显著性变化,提示C组患者血磷水平的下降与血清iPTH无相关性,但进一步比较3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后发现,A组血清FGF-23的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性改变,B组和C组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时其治疗后血清FGF-3的水平C组较A组、B组亦显著性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骨丸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FGF-23水平,降低血P3+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尿毒清联合阿法骨化醇在维持血液透析中对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尿毒症是肾衰竭晚期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进而引发的毒害[1].尿毒症常见的症状有感觉迟钝、嗜睡、尿量减少、食欲消失、贫血、肌肉痉挛[2].尿毒症症状可以缓慢发生,长期隐蔽而不被发现.过去认为尿毒症是不治之症,自本世纪20年代之后开展了透析方法及肾移植手术,尿毒症患者的寿命得以明显延长[3].但是治疗费用昂贵,为了减轻透析患者的治疗费用,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采用中药联合西药口服以期协同改善患者的尿毒症营养不良症状,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口服尿毒清颗粒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本症,对比组合型人工肾,同样可以有效地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达到既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又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目的[4].该研究尿毒清联合阿法骨化醇在维持血液透析中对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探究并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阳虚论治糖尿病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初步探讨从阳虚论治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1988年1月至2018年1月三大中文数据库中关于从阳虚论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建立药物数据库,通过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在频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对使用频率≥1%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61篇文献,使用药物总计107味,总使用频次为733次,对使用频率≥1%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得4个组合C1:山药、山茱萸、肉桂、熟地黄、熟附子;C2: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干姜;C3:黄芪、白芍、当归、人参、柴胡;C4:枸杞子、泽泻、生地黄、牡丹皮、覆盆子.结论:从阳虚论治糖尿病的4个常用药物组合分别适用于肾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者;脾胃气虚、阳虚兼有湿滞者;气血两虚兼有气郁者;肝肾不足证见小便不利者,可供糖尿病阳虚证型辨证论治的临床用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伟胜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人工分析,总结刘伟胜教授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采集刘教授2009-2014年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治肺癌的病例,统计其药物、证型频次,应用Apriori关联算法挖掘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用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聚类分析出核心药物组合,并结合人工观察,分析用药类型及随证加减规律.结果 共纳入408个诊次,用药126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味药是:全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和蜈蚣;关联分析得出最常用的药物组合除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蜈蚣、全蝎、甘草间的相互组合,还包括千金苇茎汤的药物分别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这一药对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出一个包含14味药物的核心方.结论 刘教授辨治肺癌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热毒痰瘀阻络.治疗时注重抗癌解毒疗法,善用虫类药,多用生脉饮益气养阴,千金苇茎汤祛痰逐瘀,并辅以补肾培元益气通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尿毒清颗粒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研究组53例应用尿毒清颗粒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尿毒清颗粒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06—2019-11在本院门诊血透中心透析的70例终末期肾病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依据其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DN组(n=35)和DN组(n=35).使用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患者进行两个月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缓解程度及钙磷代谢指标变化.结果:经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磷及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皮肤瘙痒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DN组皮肤瘙痒缓解率低于非DN组(P<0.01).结论: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于DN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作用低于非DN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症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的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HD组和组合型人工肾(HD+HP)组,每组30例,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 HD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评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HD+HP)组治疗后iPTH、β2-MG清除显著增加(均P<0.001),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升高(P<0.001),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iPTH和β2-MG与焦虑、抑郁评分值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51、0.808(均P<0.01)和r值分别为0.810、0.847(均P<0.01).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通过提高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弥补了常规透析模式的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