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款冬花药用历史的本草考证及沿革变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款冬花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专著和方书典籍中有关其药用历史的记载十分丰富,是临床中常用的止咳化痰药.目前,关于款冬花的基原、产地、规格等级等已有较多综述,但性味、功效记载的变迁,以及古代应用的考证及现代应用的评述未见相关综述.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部分,反映中药性质、性能,是临症治法、遣药组方的重要依据.此外,历代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款冬花方剂和应用,有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药食同源类方药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药食同源类方药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VIP)数据库检索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筛选有效处方中药食同源类中药的频次、剂量、性味、归经和关联规则,通过中外文献检索药食同源类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分析药物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及靶点.结果 根据筛选标准发现涉及42首方剂,涉及药食同源类中药24味,使用频次≥5次的高频药物包括茯苓、山楂、葛根、枳椇子、黄芪等10味,高频药物的常用剂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对24种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性味归经统计,性味多见温性和甘味,药物归经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脾经、胃经和肺经,药物功效分类最常见的是补益药,其次是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药,高频药物关联规则中以葛根和茯苓关联频率最高.通过中外文献检索24味药食同源类中药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理研究,发现多种有效成分.大多数药物富含黄酮类、生物碱、萜类、有机酸和其他类化合物并通过抗氧化、抗炎症、促凋亡、促进自噬、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脂质代谢等功效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结论 临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处方中所涉及的药食同源类中药以温性、甘味为主,多归脾、胃、肺经,发挥健脾利湿的功效.药食同源类中药存在多种化合物在酒精性脂肪肝中发挥保护作用,对开发有效的中药制剂和保健品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与网络药理学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研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成方制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频率统计、关联规则与聚类算法功能,探析含生石膏成方制剂的配伍原则、组方规律及新方组合,并提取核心用药;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证治规律研究中所筛选的主要中医疾病进行生石膏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50条含生石膏成方制剂,涉及肺咳、肺炎喘嗽、感冒等中医疾病24种,痰热壅肺、肺经风热、热毒内盛等适宜证型22项,生石膏、甘草、黄芩、杏仁、麻黄等中药170味,同时提取"生石膏-甘草""生石膏-黄芩"等核心药对4项,"生石膏-五味子-枳实-桔梗-桑白皮"等新方组合7条,以及"生石膏、麻黄、甘草、杏仁、黄芩、桔梗、陈皮"等核心用药6组;并筛选获得ALB、IL-1B、1L-6等"生石膏-主要中医疾病"交集靶点18个,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主要信号通路3条.结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生石膏成方制剂主要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化裁,其机制可能与生石膏抑制TNF、IL-17、HIF-1等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反应过程,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清瘟护肺颗粒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研究清瘟护肺颗粒的化学成分.方法 查阅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该制剂组方药材化学成分的相关文献,结合文献报道和ChemicalBook数据库信息,建立化学成分数据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法分析制剂的图谱数据,并以Xcalibur 4.0 软件拟合分子式,与自建数据库信息进行匹配,初步推测分子式信息,与ChemicalBook或ChemSpider数据库比对,推测化学成分结构.结果 共鉴定出 158 个化学成分,包括苷类36 个,黄酮类 29 个,苯丙素类 28 个,有机酸类 18 个,萜类 17 个,色原酮类 8 个,其他类 22 个.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系统、准确、快速地定性分析清瘟护肺颗粒中的化学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成药治疗肺炎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中成药治疗肺炎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 收集并筛选《中国药典》《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以及《新编国家中成药》中记录的主要治疗肺炎的中成药处方.聚类分析处方组方用药规律、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结果 共纳入118个中成药处方,包括了16种不同的中医证候,其中最常见的证型为痰热壅肺证.涉及220种中药,主要根据其功效分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补虚等不同类别.药性中,寒性最为常见,其次是温性和平性;药味以苦味和辛味为主,主要归属于肺经,其次是胃、脾和肝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了 25组核心药物的组合.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归类为8个不同的类别.结论 肺炎的核心中医证候主要为痰热闭肺证,其病机基础涉及痰、瘀、热和毒,病理基础在于肺气郁闭.因此,在治疗中,强调宣肺气、消痰瘀、清热毒、润肺阴等功效的综合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00-2022年酸枣仁研究进展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酸枣仁近20年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NKI、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 2000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2月 31 日酸枣仁研究文献.利用VOS viewer对英文文献被引频次及研究机构、关键词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文文献研究机构、作者、突现关键词、关键词叠加时间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Microsoft Excel 2021 软件对中、英文文献的年度发表趋势、发文量及中文文献下载频数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 4 872 篇、英文文献 128 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英文文献发文最多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发文最多的作者分别是杜晨晖、XIE Junbo.中文文献高频关键词有"酸枣仁""镇静""复方治疗应用",英文文献高频关键词有"performance""oxidative stress".结论 2000-2022 年酸枣仁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酸枣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分析、配伍研究、组方与制剂方面,酸枣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和酸枣仁防治失眠机制的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药活性成分中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消息传递机制神经网络虚拟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根据潜在的治疗靶点,从中药活性成分中筛选出先导化合物为药物研发、中药组方等提供理论线索.方法 构建消息传递机制神经网络(message passing neural networks,MPNN)模型,以化合物描述符SMILES码为输入,以化合物对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活性为输出,利用开源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结果 用优化后的模型从186味清热解毒中药所含的3 863个活性成分中筛选出101个潜在的抑制剂.其中龙胆素、桑辛素C、5-羟基-4-氧代戊酸甲酯等化合物预测活性较高,黄芩、苍耳子、昆布、芫荽、紫苏等中药含有的潜在抑制剂数量较多.结论 使用MPNN模型虚拟筛选出的抑制剂中约1/5已被其他的研究报道验证有效,证明了 MPNN模型虚拟筛选结果的可靠性.此外,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微调后可用于分子其他属性的预测,在药物虚拟筛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成分-单药-组方策略的中药抑制SARS-CoV-2主蛋白酶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自从暴发以来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主蛋白酶(Mpro)作为病毒基因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参与酶,是研究抗新冠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防治具有巨大潜力,以经典方剂为基础开发的一些中药复方被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以天然活性成分-单味药-组方3个层面为基础,对SARS-CoV-2 Mpro以及相关中药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出抗SARS-CoV-2的中药特效药及中药复方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自制滴丸器在中药本科滴丸剂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滴丸剂制备是《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利用直观、操作简单的设备,制备合格的滴丸剂,以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方法:设计研发简易滴丸器(已获专利),使其具有操作简便,制备过程直观,学生参与度高,仪器小巧环保、节约的优点.制备苏冰滴丸,中药组方:苏合香脂、冰片、聚乙二醇 6000,冷却液为液体石蜡.结果:滴丸外观圆润、均匀,重量差异符合《中国药典》(2020 版)制剂要求.结论: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可满足滴丸制剂实验教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虚拟筛选技术的清感冬饮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虚拟筛选技术探究清感冬饮(QGDD)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清感冬饮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清感冬饮已鉴定的化学成分,以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靶标信息,通过Origin、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药材-制剂-成分-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药材-归经"等网络,采用DAVID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BIOVIA Discovery Studio 2020进行潜在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清感冬饮的 11 味中药中有 9 味归肺经,筛选获得的 45 个潜在活性成分与COVID-19 的共有靶点 66 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 324 个生物过程条目、24 个细胞组分条目、45 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富集分析得到 123 条信号通路,与免疫调节、抗病毒感染和炎症损伤修复相关.分子对接显示组方中多个化合物与主要靶点受体TNF-α、AKT1、VEGFA和ACE2 具有中等强度以上的潜在相互作用,提示组方通过多组分配伍,协同发挥防治COVID-19的功效,金银花和红茶中的山柰酚-3-O-芸香糖苷和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与靶点的对接强度最高,是潜在的活性成分.[结论]研究初步揭示了清感冬饮防治新冠肺炎的潜在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清感冬饮可能通过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芦丁等主要黄酮类成分作用于TNF-α、AKT1、VEGFA和ACE2 等靶点,通过参与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抗病毒的作用,为深入研究清感冬饮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