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类药在缺血性心肌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缺血性心肌病(ICM)关键病机为心脉痹阻,具有久病入络的特点,临床组方配药常需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和通经活络功效的药物.而虫类药性善攻逐走窜,兼具破血祛瘀与搜风剔络之功效,对于ICM尤为适宜.在临床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虫类药,可扬肝之性、疏肝之郁、逐络之瘀、畅行气血,收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网络平台宣称功效食品的特性及非法添加风险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聚焦网络销售减肥宣称普通食品,实证其药物添加情况,分析其典型外在特性,基于研究结果总结可能被非法添加的典型情形.方法 建立高通量定性筛查方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定量方法,对样品中的药物成分进行检测;梳理产品的包装信息、典型配料、赠品、生产企业等外在典型特性;分析检测结果与外在典型特性间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发现22.09%(19/86)的网购减肥宣称样品检出药物,药物添加行为具有逃逸添加、组合添加、主辅添加等特点,外在特性关联性方面也具有一定规律,白芸豆等典型配料、赠品、试用装产品、涉及代加工产品、标签标示产品责任险的产品药物添加概率较高.结论 本研究分析总结的规律和可能被添加药物的典型情形能较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产品预警,为网络功效宣称高风险产品监管提供精准指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刘会聪主任医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名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刘会聪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认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渐生食积、湿热、郁火等,究其根本当用健脾气治其根本,临床善用该方加减治疗儿科慢性病、疑难病、脾胃病,临床疗效颇佳,特总结临床经典病例 3 则,以资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用穴规律与穴位分布,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文献,收集文献中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0)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常用穴位与穴位分布等,挖掘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核心用穴。结果:共筛选小儿秋季腹泻推拿处方101个,涉及穴位61个,使用频率大于10的穴位18个,得到穴位组合共35个,其中15个两穴组合、11个三穴组合、2个四穴组合,得到7个新穴位组合。结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选穴以具有健脾化湿、调理大肠气机功效的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组合为脾经、大肠经、腹、七节骨、龟尾、脊、脐7穴,可作为小儿秋季腹泻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清宫茯神与茯神木药材文物性状鉴定 及史料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茯神与茯神木药用历史悠久,现在茯神仍是大宗药材商品,而茯神木已在药材市场消失。清宫医案收载的临床案例中有“茯神”“云茯神”“白茯神”“抱木茯神”等多种茯神类药物,故宫博物院尚珍藏有“白茯神”“茯神木”标本。通过对这两件药材文物进行性状鉴定,并结合史料分析,发现清宫“白茯神”与明清本草记载茯神去皮及松根相一致,可以推断清宫医案中的“茯神”“云茯神”“白茯神”等均为茯神(菌核中抱有松根)加工时去除皮与松根,“抱木茯神”“抱茯神”应指含有松根的茯神,“茯神木”则为茯神加工时去皮与白色菌核。当今临床所习用的“茯神”即清代“抱木茯神”。“茯神木”与“茯神”的功效差异很大,应明辨历史商品的本来面目,为传承和发扬清代宫廷医学,深入开展本草学研究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应用离体组织模型研究微针治疗后皮肤再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微针治疗作为一项微创美容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皮肤年轻化、瘢痕重塑、黄褐斑和色素性皮肤病等领域,通过将不同长度的微针刺入表皮或真皮,形成多个微孔创面,随后启动组织愈合级联反应,从而获得治疗效果。微针形成的微孔通道还能帮助大分子通过皮肤屏障并渗透至深层组织,在诱导皮肤再生的同时,提高术后药物和功效性成分的透皮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干姜的性效、炮制历史沿革及成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姜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干姜为生姜的炮制加工品,具有广泛的作用特点,历代本草对干姜的"温热"药性、功效及炮制方法记载存在差异.现代学者采用了 GC-MS、LC-MS等分析技术揭示干姜的化学成分,主要以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黄酮类为主.同时,干姜具有神经调节、心肌细胞保护、抗胃溃疡、抗肝损伤、抑菌、抗癌等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大量古籍及现代文献资料,该文主要从干姜的性效、炮制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将古籍所载性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古为今用,为干姜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3日,获取中药外治PV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并提取中药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探析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功效,中药频次、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结果:纳入方剂186首,涉及中药190味,多为苦寒药,主要归肝、心经,以清热类为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中药次之;使用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苦参、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地黄、紫草;常用的3个药对是苦参-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中药外治PV围绕“热毒”核心病机,以“从血论治”为主,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并重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创面修复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创面修复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趋势。方法:该研究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建库至2023年12月26日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与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相关的英文文献,统计年度发文量及其引文量并分析变化趋势。根据前述年度发文量再次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该领域发文增长迅速转折年份的前5年至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统计发文总量并计算年度发文增长率,并根据年度发文量趋势线预测2024年该领域发文量。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第2次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来源期刊、引用文献及关键词情况,探讨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演变过程。结果:第1次检索共获取3 992篇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相关文献,其中2015—2023年,年度发文量及其引文量均增加迅速。第2次检索时限设置为201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该时段共发文3 206篇,平均年度发文增长率为13.30%,根据该阶段的发文趋势线预测2024年该领域发文量可达500篇。第2次检索文献发表在717种期刊上,发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占总发文量的18.75%(601/3 206)]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创伤、分子、中药药理及干细胞,主要出版国家为英国、美国等,影响因子>5的期刊有7本,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区Q1区或Q2区的期刊有6本。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906个节点及9大聚类(Q=0.64,S=0.82)。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在2006—2015年期间的主要聚类为#2基质金属蛋白酶和#3转化生长因子β 1,在2016—2023年期间的主要聚类为#1巨噬细胞极化、#4间充质干细胞、#6抗菌、#7植物提取。其中,2021—2023年期间,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聚类#1巨噬细胞极化、#4间充质干细胞、#6抗菌和#7植物提取的共现关系最为密切。对被引值、中介中心值及Sigma值排前5位的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分析显示,巨噬细胞及炎症调控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成纤维细胞对创面修复的影响以及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是主要研究方向。第2次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636个节点,7个聚类:#0抗菌、#1间充质干细胞、#2细胞迁移、#3创面修复、#4外泌体、#5负压伤口治疗及#6糖尿病足溃疡(Q=0.59,S=0.80)。第2次检索文献在2016—2023年主要聚集于聚类#0抗菌、#1间充质干细胞和#4外泌体,在2015年前主要聚集于聚类#2细胞迁移和#3创面修复。第2次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110个突现关键词(以下简称突现词),突现强度排前10位的突现词依次为小鼠、基因表达、皮肤损伤、上皮细胞、信号通路、生物材料、外泌体、分子对接、水凝胶、巨噬细胞极化,其开始年和结束年的时限均不同。其中2021—2023年的高强度突现词为水凝胶(属于聚类#0抗菌)、外泌体(属于聚类#1间充质干细胞)、分子对接(属于聚类#0抗菌)、巨噬细胞极化(属于聚类#0抗菌)。 结论:未来,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的发展仍会处于稳步阶段;该领域研究热点已经从生长因子及创面修复生理过渡到了抗菌及干细胞方向;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可能为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筛查促创面修复的药物并研究其深层机制、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以及水凝胶通过抗菌功效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阿达木单抗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由慢性炎症及其并发症引起的潜在威胁视力的眼部疾病,通常采用局部和/或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对常规疗法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可以选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是一种重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在葡萄膜炎治疗中应用广泛。在多项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中,阿达木单抗已被证实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有效,而且其对多种全身疾病相关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也安全有效。阿达木单抗在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等特殊患者人群中的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可以耐受。阿达木单抗的长期用药安全性较稳定,至今未发现新的不良事件。与其他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相比,阿达木单抗疗效明确且耐受性更好。本文就阿达木单抗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