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RNA-29b-3p对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9b-3p对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miR-29b-3p KD组,miR-29b-3p KD组大鼠经膝关节腔注射过表达miR-29b-3p沉默腺相关病毒,对照组和模型组经膝关节腔给予对照腺相关病毒。3组大鼠表达30 d后,模型组和miR-29b-3p KD组大鼠采用木瓜蛋白酶局部注射复制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建模4周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膝关节miR-29b-3p表达水平;Mankin组织学评分和Pelletier评分分析关节炎病变程度;分析3组大鼠膝关节最大活动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组织miR-29b-3p表达水平(0.76±0.11)明显低于模型组(2.0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240, 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126.51±6.50)°]明显大于模型组[(102.53±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017, 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Pelletier评分[(2.36±0.24)分]明显低于模型组[(3.40±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96, 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Mankin评分[(2.50±0.85)分]明显低于模型组[(3.70±0.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07, 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滑膜液IL-1β和TNF-α水平[(82.62±8.76)、(51.43±5.61) ng/mg]明显低于模型组[(163.02±11.87)、(122.07±13.21)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250, P<0.05; t=15.560, 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滑膜液TGF-β1水平[(55.44±5.91) ng/mg]明显高于模型组[(25.40±4.09)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30, P<0.05)。miR-29b-3pKD组大鼠膝关节胶原酶Ⅱ水平(50.12±4.17)明显高于模型组(33.4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79, P<0.05)。miR-29b-3p KD组大鼠膝关节MMP-13水平(82.62±8.76)明显低于模型组(163.02±1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250, P<0.05)。 结论:miR-29b-3p沉默可显著上调TGF-β1表达水平,进而对大鼠膝关节软骨具有修复与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惰性淋巴瘤组织学转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组织学转化是惰性淋巴瘤在病情进展中较常出现的特殊组织学改变,常伴随发生侵袭性的临床过程,常规治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预后较差,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组织转化型淋巴瘤除了具有侵袭性临床表现以及明确的组织病理变化之外,往往伴有特定的影像学、生物代谢以及分子遗传等改变。文章就惰性淋巴瘤转化的组织病理、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策略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智造:新型 18F标记PSMA PET探针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转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列腺癌是男性重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欧美常年居于首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近20年间增长超过了10倍。随着社会发展及社会老龄化、人口城市化、膳食结构变化与检测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未来10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幅度令人堪忧。传统的影像学或组织学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如CT不能区别良性增生组织和癌组织、MRI软组织分辨率高但不能鉴别淋巴结转移及远端骨转移、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缺乏特异性等,限制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1版WHO肺肿瘤分类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较之前无显著变化。但近年来的分子病理研究表明,肺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均是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可以通过基因组或转录组的关键特征进行分子分型,对肿瘤亚型诊断以及指导患者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肺神经内分泌瘤G3”和“组织学转化”等新兴概念如何从病理角度进行解读以及INSM1和POU2F3等新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应用等也需要了解和认知。本文结合2021版WHO分类和新近相关分子病理进展,对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变化和分子分型进行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22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明确诊断的成人MHL病例共5例,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运用二代测序方法进行基因检测。结果: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6~67岁,平均年龄56.2岁。最大直径5.3~13.5 cm,平均直径9.2 cm。肿瘤大体可以为囊性、实性或囊实性混合。病理组织学上5例MHL中有4例发生恶性转化,其中3例恶变为未分化胚胎性肉瘤,1例恶变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检测到NAB2-STAT6基因重排。结论:成人MHL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难度大。细针活检很少用于诊断,建议手术切除有症状或增大的病变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并进一步诊断。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了MHL复杂的基因学改变,并发现成人MHL可以恶变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推测全基因组分析对于确定MHL独特的分子特征以及寻找治疗干预的潜在靶点是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脐孔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脐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分析4例脐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回顾。结果:4例患者行脐部异位内膜切除术,病理组织学提示真皮下纤维组织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证实为脐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脐孔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较低,但存在复发和恶性转化的可能,临床上应重视妇科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并结合病理活检予以确诊,减少漏诊和提高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异质性角度看胆道恶性肿瘤的转化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道恶性肿瘤被发现时多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转化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肿瘤降期,从而有可能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胆道恶性肿瘤在临床特点、细胞起源、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均存在高度异质性,致使其缺乏特异性高、有效性好的转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分型并选择个体化转化治疗方案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未来转化治疗无疑将朝着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纤维化的逆转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肝纤维化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均可发生肝组织学的逆转与预后改善。肝纤维化涉及多种细胞与多个环节,其逆转机制也十分复杂,主要有肝细胞炎症坏死减轻与肝细胞再生、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与失活、肝窦内皮细胞与微血管的改善、肝巨噬细胞恢复型极化等,且细胞之间相互影响。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表达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多则是肝纤维化逆转的生化学基础。但是,目前肝纤维化逆转的临床病理机制研究较少,不同病因不同程度肝纤维化逆转的关键靶点群尚不清楚,缺乏相应的转化应用研究。深入系统地了解肝纤维化逆转的特点与机制,不仅可丰富对肝纤维化肝硬化自然史的认识,亦可为抗肝纤维化的治疗药物研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方法:雄性6~8周龄SD大鼠1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后,分为模型组、BMSCs组和HO-1/BMSCs组,每组11只,分别注射磷酸盐缓冲液、BMSCs及HO-1/BMSCs。另外选取11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干预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示踪实验检测BMSCs定植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E及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示踪实验显示BMSCs移植后定植在大鼠肝脏。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和HO-1/BMSCs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改善,肝纤维化评分及分期亦明显降低,且HO-1/BMSCs组上述指标更优于BMSCs组。HO-1/BMSCs组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别为(0.92±0.21)、(0.84±0.03),高于BMSCs组与模型组[BMSCs组:(0.54±0.16)、(0.53±0.04);模型组:(0.49±0.06)、(0.11±0.06)],而Viment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别为(1.21±0.23)、(3.82±0.80),低于BMSCs组与模型组[BMSCs组:(1.32±0.17)、(6.39±0.75);模型组:(1.41±0.18)、(16.94±1.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O-1/BMSCs可以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比单纯BMSCs更为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形性腺瘤恶变伴肺、脑及骨多发转移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形性腺瘤(PA)是唾液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它可于手术切除数年后发生转移,甚至发生恶性转化,转变为癌在PA中或恶性肉瘤,具有很强的侵袭性。由于其高复发和恶性转化的趋势,且组织学谱广泛,因此,正确诊断PA是十分必要的。现报道1例老年女性PA 10年间逐渐出现肺、脑和骨的多发转移,最后恶变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