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征为克隆性造血、血细胞减少(即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和细胞形态学发育异常,伴TP53突变时向白血病转化风险高,预后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一组获得性、异质性疾病,由针对红细胞的自身抗体介导,导致红细胞过早破坏.MDS合并AIHA出现的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伴TP53突变MDS并AIHA的患者,在应用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去甲基化药物治疗2个周期后MDS完全缓解,直接Coombs试验转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42肽对CD133阳性肝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组肿瘤抑素T42肽对人肝癌干细胞(LCSCs)恶性表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利用免疫磁珠法富集CD133 +肝癌干细胞LCSCs。实验共分3组:正常组、T42肽(40 mmol/L)处理组和5-氟尿嘧啶(40 mmol/L)处理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处理后第1、2、3、4天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组细胞处理后第14天的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LCSCs处理24 h后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3组LCSCs处理48 h后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个不同处理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型含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Caspase-3)、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等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T42肽、5-氟尿嘧啶处理组LCSCs的克隆形成率[(41.67±8.26)%、(52.03±10.35)%]、细胞迁移数[(97.17±13.73)、(111.51±8.60)个]和细胞侵袭数[(79.02±7.87)、(86.03±6.54)个]显著低于对照组[(98.67±7.37)%、(185.67±12.88)个、(139.83±18.32)个],凋亡率[(13.21±0.38)%、(9.02±0.35)%]显著高于对照组[(4.07±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613、8.991;11.513、11.732;7.472、6.781;41.503、23.412, P值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42肽、5-氟尿嘧啶通过增加bax和Cl-Caspase-3,抑制bcl-2的蛋白表达来诱导LCSCs凋亡,通过上调E-cadherin同时下调Vimentin、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来调节LCSCs的迁移和侵袭。 结论:T42肽具有抑制LCSCs的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usashi1对胃癌细胞增殖、转移和耐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Musash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Musashi1蛋白表达水平;培养人胃癌细胞系HSC-38,采用Musashi1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和对照慢病毒感染HSC-38,建立Musashi1低表达和对照细胞系,分别为Musashi1 KD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usashi1对顺铂耐药细胞系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Musashi1蛋白表达水平(1.03±0.13)明显低于胃癌组织(1.8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80, P<0.05)。对照组细胞24 h吸光度值(2.06±0.14)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1.4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58,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02.33±12.71)个]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63.83±6.6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70, 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3.50±8.22)%]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60.67±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41, 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1.83±10.80)个]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79.50±7.2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80, 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0.83±0.06)明显低于Musashi1 KD组(1.2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47, 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0.85±0.10、1.05±0.13)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0.48±0.08、0.6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47、5.653, P<0.05)。耐药对照组细胞凋亡水平[(33.67±6.31)%]明显低于耐药Musashi1 KD组[(77.67±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00, P<0.05)。 结论:RNA结合蛋白Musashi1在胃癌组织呈过表达,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和转化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患者中,局部进展期胃癌占比高。对于此类患者,单纯施行手术治疗疗效较差,并且术后复发风险较高。随着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类临床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模式也由单一化疗逐渐转变为多种疗法联合等新型治疗模式,以改善患者疗效并延长其生存时间。笔者深入阐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和转化治疗现状及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缺氧诱导因子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肿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可以选择性地感染皮肤和黏膜上皮,引起良、恶性增生性病变。缺氧诱导因子是一种缺氧环境下被诱导表达,发挥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在HPV感染导致的良恶性肿瘤中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介导肿瘤代谢重编程、加速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等,从不同角度在HPV感染所致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综述缺氧诱导因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在HP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PV感染所致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癌精准治疗的研究前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肝癌的临床诊治及创新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新型血清标志物的发现和转化应用,包括蛋白、miRNA以及外周血循环游离DNA甲基化等,促进了肝癌的早诊早治。影像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精准肝脏外科的实现创造了便利条件。靶向与免疫治疗的进步,将为肝癌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手段。借助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对肝癌发生和发展机制及其基因表型特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单细胞、基因编辑、药物开发等技术的进步,使得肝癌创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越来越开阔。肝癌是一种复杂而难治的恶性肿瘤,通过不断揭示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真正本质,进一步探寻制癌之道,从而助力肝癌精准治疗,使患者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动脉灌注化疗在肝癌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原发性肝癌中>90%病人是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其中66%的病人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此,中晚期肝癌的防治及转化治疗尤为重要。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以其为核心的转化治疗展现出较好的肿瘤反应率及手术转化率。笔者深入分析国内外HAIC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其发展历史及以HAIC为核心的转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RL4B复合物抑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RL4B复合物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胰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shCUL4B组(转染CUL4B慢病毒)、shDDB1组[转染DNA损伤结合蛋白1(DDB1)慢病毒]和shCUL4B+siSFRP1组[转染CUL4B慢病毒+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siRNA]。对敲低CUL4B和DDB1的胰腺癌细胞系进行RNA测序(RNA-seq),寻找CRL4B复合物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靶基因mRNA的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PCR实验鉴定CRL4B复合物直接调控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GEO、TCGA和GTEx数据库中胰腺癌相关肿瘤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的测序数据,分析CUL4B、DDB1和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相关性。结果:RNA-seq结果显示,CRL4B复合物调控的靶基因涉及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信号通路。q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CUL4B和shDDB1组待验证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hIP-PCR实验结果显示,CRL4B复合物直接结合在NME1和SFRP1靶基因启动子区,敲低CUL4B的表达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2A第119位赖氨酸单泛素化富集减少。对照组PANC-1细胞增殖率为(32.10±3.58)%,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3.95±1.66)%和(22.38±0.77)%,均 P<0.05];对照组AsPC-1细胞增殖率为(35.47±7.80)%,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9.60±3.58)%和(30.09±0.81)%,均 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对照组PANC-1细胞迁移率为(53.18±3.70)%,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7.46±2.62)%和(44.99±9.18)%,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上皮标志物α-catenin和γ-catenin的表达分别为1.00±0.03和1.01±0.11),低于shCUL4B组(分别为1.44±0.01和1.21±0.06,均 P<0.05),对照组细胞间充质标志物Fibronect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4和1.02±0.18,高于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53±0.13和1.22±0.07,均 P<0.05)。对照组细胞的迁移率为(100.00±3.96)%,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35.49±0.34)%和(107.06±2.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UL4B和DDB1在胰腺癌中表达升高,且与SFRP1的表达呈负相关( r分别为-0.342和-0.264)。 结论:胰腺癌中CRL4B复合物转录抑制靶基因SFRP1进而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且CRL4B复合物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支持了其作为胰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核素显像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目前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方兴未艾。分子影像可在体揭示EGFR表达状态与突变情况,可利用核素标记靶向EGFR的分子探针进行显像,其中以 11C标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为主。利用PET对EGFR表达与突变情况在体可视化,可无创筛选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及评价疗效。该文对上述探针的临床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综述,总结其临床价值,为未来进一步转化和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黏着斑激酶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恶性细胞行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集的7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FAK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FAK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慢病毒感染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建立FAK敲降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FAK KD组和shRNA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FAK蛋白表达水平(154.23±23.09)明显低于肿瘤组织(351.29±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09,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 A)值(2.11±0.29)明显高于FAK KD组(1.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81,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33.48±5.91)个]明显高于FAK KD组[(59.87±5.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89, 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5.62±6.08)%]明显高于FAK KD组[(53.18±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8,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9.71±18.32)个]明显高于FAK KD组[(81.58±8.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70, 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1.28±0.25)明显高于FAK KD组(0.6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95, 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0.84±0.18、0.96±0.20)明显低于FAK KD组(1.79±0.23、2.3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27、4.318, P<0.05)。 结论:FAK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