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方法:分别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其中,现场试验选择9个科室135个高频接触点位,消毒前后采样,比较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消毒效果;实验室试验将模拟试验桌面的30个染菌区块置于紫外线垂直照射下,计算消毒前后细菌杀灭率。结果:现场试验中75%酒精湿巾擦拭、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细菌杀灭率分别为94.99%、91.53%和9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的消毒效果好于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 P<0.05)。实验室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染菌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模拟现场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物体表面样本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为4.99。 结论: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和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效果均较好,与常规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效果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毒肺炎克雷伯K1血清型菌株噬菌体解聚酶的表达纯化及功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表达纯化高毒肺炎克雷伯K1血清型菌株噬菌体的解聚酶并对其进行功能验证。方法:从医院废水中分离高毒肺炎克雷伯K1血清型菌株的噬菌体。通过观察噬菌斑、透射电镜等技术明确噬菌体的生物学与形态学特征。借助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噬菌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观察噬菌斑的晕圈初步判断解聚酶的存在。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和原核蛋白表达系统预测并鉴定噬菌体的解聚酶。通过PCR获取解聚酶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在菌株BL21中完成解聚酶的表达纯化。通过滴板及低速离心法检测解聚酶对K1血清型高毒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多糖的裂解活性。结果:从医院废水中分离到一株能够特异性杀伤K1血清型高毒肺炎克雷伯菌株的裂解性噬菌体phiA2。噬菌体phiA2属于有尾噬菌体目,短尾噬菌体科,全基因组长度为43 526 bp并包含51个编码域序列。噬菌体phiA2所包含的解聚酶phiA2-dep被预测并表达纯化。滴板实验与低速离心实验均表明解聚酶phiA2-dep能够特异性降解多株K1血清型高毒肺炎克雷伯菌的荚膜多糖。结论:解聚酶phiA2-dep能够特异性降解K1血清型高毒肺炎克雷伯菌的荚膜多糖,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炎克雷伯菌外膜蛋白A和黏附素蛋白抗原优势表位融合表达与小鼠免疫保护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外膜蛋白A(OmpA)和黏附素MrkD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对KP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KP ompA和mrkD序列,通过生信分析选取这两个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经融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表位序列后克隆至pColdI载体,并转入本科室保存的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Ni +层析凝胶纯化后获得重组蛋白rAD。rAD经皮下免疫22只BALB/c小鼠,同时设置22只佐剂对照组。完成免疫程序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和脾脏体外抗原刺激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小鼠鼻腔注射KP,观察免疫后的小鼠存活率和肺脏细菌数量。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分别扩增出ompA和mrkD抗原表位序列,并成功融合,融合片段大小为1 056 bp,与预测大小一致,克隆至pColdI载体后测序,测序正确。重组表达菌BL21(DE3)-pColdI-rAD经IPTG诱导后破碎收集上清纯化,获得可溶性rAD,大小为38.4×10 3,与预测大小一致。rAD 3次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70 667.00±59 121.00比0.00±0.00, t=5.00, P<0.01)。KP感染小鼠后,免疫组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5.00)%比(0.00±0.00)%, t=22.52, P<0.01],免疫组小鼠肺脏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9 500.00±1 384.00) CFU比(87 833.00±25 365.00) CFU, t=7.55, P<0.01]。脾细胞分离后经rAD刺激,免疫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5.70±17.21) pg/ml比(24.00±9.17) pg/ml, t=8.14, P<0.01;(200.30±8.51) pg/ml比(9.00±3.00) pg/ml, t=36.75, P<0.01;(92.33±6.11) pg/ml比(9.67±1.53) pg/ml, t=22.73, P<0.01]。 结论:KP OmpA和MrkD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rAD,免疫BALB/c小鼠有助于对KP感染的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优化雌激素受体α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条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ERα-LBD)表达载体,优化表达条件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方法:在Addgene网站检索关键词ES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选择符合条件的质粒载体pcDNA-HA-ER WT(Addgene plasmid # 49498; http://n2t.net/addgene:49498; RRID:Addgene_49498),设计引物并扩增得到目的片段ERα-LBD,分别构建蛋白表达载体pET-28a-LBD和pGEX-4T1-LBD,改变诱导温度、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对表达条件优化。待细菌裂解并提取蛋白后进行凝胶电泳,可在细菌上清的泳道中观察到明显的紫色蛋白表达条带,即为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果:pET-28a-LBD重组质粒未能表达重组蛋白ERα-LBD,重组质粒pGEX-4T1-LBD在Rosetta和BL21(DE3)感受态中以1 mmol/L IPTG诱导仅能得到包涵体;以0.2 mmol/L IPTG 16 ℃过夜诱导培养,则可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论:成功构建ERα-LBD表达载体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获得可溶性ERα-LBD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B组柯萨奇病毒3型3C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制备抗B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B)3C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从pcDNA3.1(+)-EGFP-3C中扩增编码3C的DNA片段,构建pET28a(+)-3C-6His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BL21(DE3)以表达3C重组蛋白。优化表达条件及菌体蛋白的提取方法,经超声破碎制备菌体总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后,用氯化钾进行胶染色,切胶回收相对分子质量为26 000的蛋白,即纯化的3C重组蛋白(3C-6Hi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 000)。用纯化的1 mg 3C重组蛋白加等量弗氏佐剂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共免疫5次,每次间隔1周,免疫结束后1周取兔血清,检测抗体的特异性。 结果: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6 000的位置检测到了3C-6His融合蛋白的表达,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带His标签的3C重组蛋白载体。重组3C蛋白原核优化表达条件为37 ℃培养细菌6 h,加0.05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β-D-thiogalactoside,IPTG)进行诱导。经SDS-PAGE分离菌体总蛋白,得到了纯化的3C重组蛋白。获得的兔免疫血清可以结合 E. Coli及HeLa细胞表达的3C蛋白,还能识别感染CVB3或肠道病毒A71的HeLa细胞中表达的3C蛋白。 结论:获得了抗CVB3 3C蛋白酶的多克隆抗体,这一抗体可特异结合肠道病毒的3C蛋白酶,为进一步研究3C蛋白酶在肠道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载体介导的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疫苗的研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艾美耳球虫是鸡球虫病的病原体,采用疫苗防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表面抗原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对卡介苗(BCG)、乳酸乳球菌(LL)、植物乳杆菌(LP)、鼠伤寒沙门氏菌(St)、枯草芽孢杆菌(Bs)、粪肠球菌(Efs)、大肠埃希菌(Ec)、蓝细菌(CB)、酵母、蜥蜴利什曼原虫(Lt)、鸡痘病毒(FPV)、火鸡疱疹病毒(HVT)、牛痘病毒(VV)和昆虫杆状病毒等载体介导的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疫苗的研制现状做一概述,以期为新型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RISPR/Cas9技术在单纯疱疹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导致人类疱疹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具有广泛宿主细胞类型、庞大外源基因容量等特点,因此也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病毒载体。HSV基因组较为庞大,对于病毒基因组的操作技术便成为关键环节。对该病毒基因组的操作先后经历了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和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 9 )技术。同源重组具有重组效率低、产物不易纯化等缺点,而且将大型病毒基因组克隆到BAC上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因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廉等优势而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于各种物种的基因工程研究工作中,对于病毒基因组的操作也随之更加精确高效。本文对CRISPR/Cas9技术在HSV基因功能、治疗HSV感染性疾病及HSV载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候鸟中细菌耐药情况及携带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细菌耐药性是目前各领域使用抗生素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是一项紧迫的全球公共卫生难题。候鸟携带的耐药菌及耐药基因不仅与临床用抗生素相关,农药、兽药的使用以及药厂周围环境的污染也为主要原因。近年来,有关候鸟体内携带耐药基因的研究逐渐在全球各地报道。候鸟具有活动范围大、飞行距离远等特点导致候鸟中细菌耐药的复杂性。此外,受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细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通过可移动元件在人类、家畜、环境和候鸟之间形成物种间传播,但是候鸟相关的耐药问题常常被我们所忽视。本文总结当前各地候鸟携带耐药菌抗生素耐药情况、所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候鸟耐药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显示多种类型的候鸟体内都携带耐药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候鸟体内的耐药菌已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并将含有的耐药基因随迁徙活动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传播到各地。因此,有必要监测候鸟的相关耐药问题。本文为探究候鸟作为宿主和载体在抗生素耐药性全球传播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自转运蛋白Ag43的HPV16L1蛋白的细菌表面展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构建含有不同大小乘客结构域的Ag43表面展示载体,观察其将外源蛋白HPV16L1展示在细菌细胞表面的效率。方法:(1)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长度的Ag43基因序列连接到pET22b载体,获得4种Ag43表面展示载体:Ag43/138、Ag43/551、Ag43/552、Ag43/700;(2)克隆HPV16L1编码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其分别连接到上述4种Ag43表面展示载体,获得4种重组蛋白表达载体;(3)HPV16L1-Ag43融合蛋白表达及SDS-PAGE分析;(4)利用胰蛋白酶消化验证HPV16L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的表面展示。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的Ag43和HPV16L1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表面展示载体和重组蛋白表达载体的基因序列均通过基因测序验证无误。经IPTG诱导后,构建的4种Ag43表面展示载体均能表达HPV16L1蛋白。胰蛋白酶消化后,4种重组蛋白条带均减弱,且Ag43/700-HPV16L1条带减弱最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自转运蛋白Ag43的细菌表面展示载体,HPV16L1蛋白可通过构建的4种Ag43表面展示载体表达并展示在大肠埃希菌表面,且仅保留α-螺旋和β-桶状结构域部分的Ag43表达载体即Ag43/700的表面展示效果最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激性噬红细胞作用通过血红素介导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失调诱导脓毒症时的免疫抑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巨噬细胞是代谢血红素的主要效应细胞,当受损或衰老红细胞的处理需求增加时,肝脏中巨噬细胞数量会一过性地增加。巨噬细胞在抵御微生物威胁方面也很重要,但血红素过量的病理状态很可能导致免疫抑制的发生。在此,作者揭示了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巨噬细胞需清除的衰老红细胞急剧增多,并最终转变为免疫抑制表型的机制,而免疫抑制表型巨噬细胞的存在,使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特征呈现为肺外细菌增殖增加,小鼠患脓毒症后的存活率降低。该研究观察到感染缺乏铁载体功能的肺炎克雷伯菌突变体的小鼠与感染野生型菌株的小鼠对过量衰老红细胞的清理结果相似,主要表现为肺细菌负荷没有差异,因此认为肺炎克雷伯菌相关的免疫受损和细菌铁载体获取铁无关。然而,在肺炎克雷伯菌相关脓毒症中,对衰老红细胞的处理导致肝脏转录组组谱呈现出显著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抑制和干扰素相关反应。在感染时,巨噬细胞过度处理血红素致STAT1抑制,这一过程需要核因子E2相关因子1和2的协同激活,但无须血红素加氧酶1诱导。尽管该免疫受损与铁的获取无关,但血红素的卟啉部分足以介导抑制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中STAT1依赖的反应,并促进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内肝脏传播。因此,细胞血红素代谢障碍负向调节STAT1通路与严重感染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