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一内标定量核磁法测定肺炎链球菌多糖抗原中荚膜多糖、C-多糖和磷含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炎糖疫苗在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和脑膜炎等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荚膜多糖、C-多糖和磷含量是疫苗研发和生产中多糖抗原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研究发展了基于单一内标物六甲基磷酰三胺(hexamethylphosphoramide,HMPA)的定量1H NMR和31P NMR法,实现 6A,6B,18C,19A,19F及 23F型肺炎链球菌多糖抗原中荚膜多糖、C-多糖和磷含量的同步测定.利用内参物比较法,探究了多糖溶解性质对定量核磁测定的影响,发现定量1H NMR的测定结果受到多糖水溶液黏度和浓度的影响.发现高黏度多糖在 3~15 mg/mL,低黏度多糖在 5-25 mg/mL是最适检测液浓度范围.该"一内标三定量"NMR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特异性和准确度,为肺炎链球菌疫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肺隐球菌病八例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肺隐球菌病临床资料,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例肺隐球菌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原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8例患儿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其中4例有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均有长期发热,7例伴有轻微咳嗽。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6例嗜酸粒细胞升高;6例IgE升高。6例患儿肺部CT表现为多发斑片、结节、条索样高密度影,2例表现为双肺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7例伴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患儿新生隐球菌培养阳性确诊,其中3例第一次培养阴性,第二次培养阳性确诊;2例患儿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确诊。8例患儿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发生肺外播散患儿临床控制不佳,其余预后良好。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可患肺隐球菌病,长期发热是最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粒细胞升高、IgE升高是急性期相对特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双肺结节为主,常伴多组淋巴结肿大,多次多部位真菌培养可提高确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1例因反复发热、乏力、腹胀就诊的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出现血三系减低、高炎症状态,骨髓涂片可见噬血现象,最终通过胸骨骨穿确诊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克罗恩病并发产气荚膜梭菌入血引起的门静脉积气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门静脉积气(portal venous gas)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影像学表现,过去这种表现预示着极高的病死率,随着影像学发展进步,现在门静脉积气可被及早地发现并引导医师通过各类检查手段寻找病因,然而在这些病因中克罗恩病并不常见,以下报道1例小肠克罗恩病并发产气荚膜梭菌入血引起的门静脉系统积气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三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血流感染在临床上罕见。本研究3例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患者均以发热起病,血培养提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2例好转,1例死亡。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病死率高,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发热,需警惕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K1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引发肝脓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hvKP)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引发肝脓肿。 方法:C57BL/6小鼠腹腔分别注射对数期的K1型hvKP(K1-hvKP)和K35型肺炎克雷伯菌(K35-非hvKP)悬液构建小鼠肝脓肿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 +和Gr-1 +免疫磁珠分选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纯度。总糖试剂盒检测K1-hvKP和K35-非hvKP荚膜多糖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K1-hvKP和K35-非hvKP对人血中性粒细胞IL-18与IL-3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K1-hvKP和K35-非hvKP对人血中性粒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K1-hvKP和K35-非hvKP对人血中性粒细胞NETosis形成的影响。 结果:与K35-非hvKP比较,K1-hvKP感染C57BL/6小鼠后产生明显的肝脓肿。分离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纯度>95%。K1-hvKP的荚膜多糖含量显著高于K35-非hvKP。与K35-非hvKP比较,K1-hvKP显著促进人血中性粒细胞IL-18和IL-33的表达、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NETosis的形成。结论:hvKP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人血中性粒细胞NETosis形成而引发肝脓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例患者因发热入院,既往无基础疾病,其骨髓检查及骨髓组织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中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确诊为组织胞浆菌病,经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好转。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六胺银工作液孵育方法及孵育时间对真菌染色效果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滴染和浸染2种不同孵育方法中六胺银工作液不同孵育时间对真菌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真菌感染的病理标本155例,每例标本切白片10张分成2组,每组5张切片,一组进行滴染,另一组进行浸染。各组5张切片孵育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 min,染色完成后在显微镜下对比分析2种孵育染色方法在不同孵育时间切片染色背景、菌体、荚膜及周围组织颜色的差异。结果:收集的155例真菌感染病理组织学标本,经过滴染和浸染处理,染色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滴染孵育六胺银显色在20~30 min最佳,而浸染孵育六胺银显色在30 min最佳,镜下示真菌形态清晰、菌壁呈浅棕至深棕色、菌体中间淡染,部分菌体荚膜清晰可见。 结论:六胺银染色滴染法可取得与浸染法相同的效果,而滴染法成本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分子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明确本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特点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宁波市第二医院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92株。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确定其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与耐药基因等分子特征;使用PlasmidFinder确定菌株的质粒复制子类型;Parsnp进行细菌核心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CRKP主要分离自病情较为危重的老年患者,标本以痰液居多(51.09%,47/92),其次是尿液(13.04%,12/92)和血液(8.70%,8/92),感染高发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33.70%,31/92)。所有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但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较低(6.52%,6/92)。耐药基因以 blaKPC-2为主(78.26%,72/92),荚膜血清型以KL64为主(48.91%,45/92),MLST分型以ST11为主(54.35%,50/92)。ST11-KL64是优势克隆型,检出率高达46.74%(43/92),且携带多个质粒,以IncR和IncFⅡ型为主。 结论:本地区CR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主要携带 blaKPC-2耐药基因,克隆型ST11-KL64在本地区广泛克隆传播,两家医院流行的菌株存在相似性,应加强监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产气荚膜梭菌通过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人类和动物患气性坏疽、肠炎和肠毒素血症。目前,已知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20多种毒素和水解酶。不同的毒素类型与特定的疾病类型相关。毒素分型已由毒素基因的分子检测替代了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因此本文围绕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种类、基本特征、致病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展望,为后续的毒素分型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免疫抗原筛选、抗体制备以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