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共生理论的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作为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弊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降低患者流动性,避免交叉感染,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因此,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的融合发展势必会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服务形式。而目前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服务面临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交互标准,利益责任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运行与发展。将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可以将问题统一、简化处理,更好地解决困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作者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以及共生环境等共生要素出发,探讨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融合发展。通过对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人员配置、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进行分析,认为将医疗设备同时接入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系统,达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设施资源共生的关键;使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信息设备以及医保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信息平台融合共生的关键;医疗机构各项机制科学合理的运行,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高效运行的保障;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患者信任度、服务定价、医保报销等社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流程,为政府、医院等部门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为背景,从医患沟通能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情、做出准确诊断、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医患沟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培养专业化沟通技能、组建多学科师资团队、采取多元化授课形式、制定系统化考评体系4个方面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济发展加速地区老年口腔健康共富模式的建设和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创建基层老年口腔健康共富的省县乡村四级网络架构,初步评估此模式在经济发展加速地区高龄老人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6月人口调查获取的浙江省经济发展加速地区中革命老区武义县的高龄(≥85岁)抗美援朝老同志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省县乡村四级网络医疗服务模式矩阵,建立数字化口腔健康档案,为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老人提供入户口腔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回访时,记录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以及义齿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结果:共54名抗美援朝老人被纳入基层老年口腔服务试点范围,接受入户口腔治疗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查的OHIP-14总分为(3.27±3.00)分,显著低于治疗前[(32.82±7.15)分]( Z=-2.94, P=0.003);生理性疼痛、功能限制、心理不适、心理障碍和生理障碍等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义齿满意度调查5个维度总分为(48.64±1.21)分,满意率达到100%(11/11)。 结论:省县乡村四级网络架构模式在提升经济发展加速地区高龄老人口腔疾病防治水平中取得了较好的初步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汉、回、藏族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甘肃省汉族、回族、藏族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7290例40~5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以问卷方式调查人口学特征、婚育月经史,并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进行评估。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为(47.43±3.99)岁,其中回族女性最早,为(47.08±4.29)岁;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三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1, P=0.005);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回族为58.85%(246/418),藏族为44.16%(136/308),汉族为41.06%(2695/6564),三个民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相关症状汉族轻度人员占比最多,回族、藏族中度人员占比最多,三个民族之间轻度和重度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重体力劳动是三个民族女性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共同的危险因素。 结论:促进和帮助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改变落后生活劳作模式,加大教育及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针对各民族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逐项改善,将有助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和诊治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各民族女性健康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十三五"期间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成绩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十三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学会及专家等共同推动和努力下,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在创面修复科及创面修复科基地建设、特色创面修复模式建立、创面修复科专业人员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获得较快发展。为此,笔者总结"十三五"期间中国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家庭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前景与模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医学技术和健康科学的进步,家庭肠外与肠内营养(HPEN)治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重要的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并改善整体健康。在中国,尽管HPEN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卫生政策优化,其重要性逐渐受到关注。中国的HPEN治疗发展迅速,但面临资源不均、培训不足、操作标准化不足等挑战。HPEN治疗的复杂性要求跨学科合作,形成HPEN营养评估与干预中心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努力提高我国尿动力学测定质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尿动力学发展是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缩影。随着尿动力学测定工作普及和新技术的出现,需要建立和推广尿动力学质控标准以及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尿动力学质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取决于对典型值范围的认识、典型信号模式的识别以及对技术标准的执行,质控必须贯穿于尿动力学实时测定及回顾性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尿动力学人才培养必须坚持高级专业培训和普及性小型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我国尿动力学测定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供需平衡视角下的浙江省医共体基层医疗服务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供需平衡视角,分析医共体下基层医疗服务特色措施实施成效。方法:于2019年7—9月,在浙江省内选取2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从每个地区的医共体内选取1家牵头医院及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共调查213名医务人员及703名居民,了解其对医共体基层医疗服务特色措施的知晓度及效果评价情况。频数、占比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供需双方效果评价得分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医共体基层医疗服务特色措施效果评价,医务人员评分为(4.39±0.07)分,居民评分为(3.85±0.06)分;居民较为关注服务能力及服务内容,而医务人员较为关注服务内容及开展服务的模式;供需双方在基层慢性病诊疗水平的提升及获取服务的便利性方面,呈现供需一致性。结论:医共体应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并借助医疗保险机构完善基层服务模式。同时,应从供需平衡视角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空地互联网"三位一体"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转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偶有发生,新的形势对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应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救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人民医院结合医院航空、地面和互联网急救的优势,建立了一条全新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建设路径,即"三位一体"的救治体系和一体化联动的急危重症救治"五环"模式。本文旨在总结河南省人民医院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全国的急危重症救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国高校护理教育的变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健康是促进当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更是国民安居乐业、长寿快乐,以及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标志。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政策纲要,在健康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保障,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在规模、教学理念、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上都有了契合时代发展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