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对心电领域带来的变革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发生了革命性进展。特别是在心电领域,依托心电技术数据,人工智能的表现尤为突出。本文简要总结了人工智能在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基于"互联网+"的"点-线-面-体"专科护理生态圈构建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方案的出台,预示互联网对护理工作的渗入从可能变为必须,因此专科护理建设提出变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从"点-线-面-体"4个层面系统论述专科护理生态圈的构建,阐述各级医院在此生态圈中如何找准定位,聚焦适合自身的护理学科建设方向,关注"互联网+"带来的新风险,以促进专科护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围术期血糖监测评价及护理要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随着医院诊疗模式的变革,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模式将成为未来疾病诊疗的一种重要模式。围术期的血糖管理急需打破单一或松散的协作医疗模式,需要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的融合管理模式。该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围术期血糖管理团队的建立和围术期血糖监测方案(包括血糖监测方法、血糖控制目标、血糖监测频率),同时简要介绍了新兴血糖监测技术和监测指标在围术期血糖监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围术期血糖监测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围术期血糖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变革与创新 机遇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中国头颈外科事业在过去80年的起步与发展是一部充满了变革与创新、挑战与机遇的奋进史,一代又一代头颈外科人经过了不断地思考、探索,推动了中国头颈外科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今天理念先进、技术精良、体系完备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学科。展望未来,我们仍将面临诸多新的变革与挑战,坚持技术创新、坚持专业深耕将成为促进我国头颈外科事业继续更好更快发展的原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泌尿外科无线智能超高清腔镜手术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无线智能超高清腔镜采用高速无线图传芯片可实现4 K分辨率以上高清无损图像低延迟无线传输、存储、标注和分析,从而构建无线连接、无线传输、高清图像显示、智能信息化交互和图像智能分析的腔镜系统,该系统具有清晰度高、连接简便、体积小、智能化程度高等优势,拓展了传统腔镜手术的应用场景和目标人群,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微创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方式的变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与路径选择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各行各业都面临高质量发展要求。作者首先从国家、行业、医院3个层面分析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形势,从而分析公立医院的战略重点转变。之后,基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具体实践,以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为主线,从发展方式、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3个方面,探讨了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所助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机械预防审查指标构建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了解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机械预防现状,分析证据临床转化中的障碍因素和改进措施。方法:以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理论指导,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根据FAME原则(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有效性)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选取2020年4月30日至8月31日山西省人民医院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护士及医生为审查对象,按照审查指标逐条进行基线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改进措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条最佳证据,依据最佳证据制订17条审查指标,其中5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80%,12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80%,分析其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与管理流程不完善、个人层面医护人员VTE预防与管理知识水平不高等。结论:本研究基于最佳证据,科学系统地制订临床审查指标、严谨全面地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针对性地构建改进措施,不仅为今后开展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机械预防证据转化提供基础,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变革和持续质量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智慧赋能:助推骨科从"0到1"源创新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下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源创新"即从源头上创新,相对于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等常见概念,它代表的是一种极其颠覆性的新思维。"源创新"就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实现更大规模的科技价值创新。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许现在正是我们赶超世界水平的一个弯道超车的关键节点;人工智能不仅是当下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也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慢性病专病全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深化以患者和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变革将成为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依托于疾病管理单元及5G智慧诊断随访系统、新型远程多学科诊疗平台、慢性病专病健联体管理体系,以肺结节及肺癌诊治为试点病种,通过主动干预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建立更加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实践规范,探索构建慢性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医院诊疗管理的质量、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将预防及管理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以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为指导,根据专家意见筛选适合的最佳证据,并制订循证实践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9—12月选取太原市某三甲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4例患者以及2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2020年9—10月收治的42例患者和21名护士进行基线审查,通过教育培训及质量监督促进实践变革,对2020年11—1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和21名护士(与之前相同)进行再审查。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护士对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知信行水平以及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证据应用后患者的腹胀、腹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据应用后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分别为(59.02±17.19)、(68.10±19.98)h,短于证据应用前患者的(78.79±22.34)、(82.76±22.3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证据应用后护士的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知信行问卷各维度得分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证据应用前后,11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从0~78.57%提高到80.95%~100.00%。 结论:基于最佳证据的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策略应用于临床实践后,可规范护士实施肠内营养的工作行为,并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