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调方改善老年急性胆囊炎PTGD后炎症指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炎调方对老年急性胆囊炎(AC)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72例老年AC行PTG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PTGD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安慰剂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试验过程中,对照组4例患者被剔除,治疗组6例患者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对照组32例、治疗组30例.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N%、CRP、PCT、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P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C患者PTGD后使用炎调方内服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胆囊穿刺后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皮经肝一次性窦道建立联合钬激光碎石在高龄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一次性经皮经肝建立肝内胆管窦道,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在高龄肝胆管结石合并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狭窄的5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穿刺引流,同时一次性逐级扩张穿刺窦道,在胆道镜下联合钬激光进行肝内胆管结石碎石、取石。分析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一次性建立窦道,取出结石并解除狭窄,2例穿刺出血,1例钬激光解除狭窄时出血并及时中转手术。患者接受激光治疗2~8次,平均4次,每次操作时间平均30(28~32)min,所有患者狭窄环解除,切开处胆管黏膜修复,复查彩色超声或胆道造影无异常后拔除T管,平均随访6个月。无结石残留,肝功能及胆红素均正常,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皮经肝一次性建立窦道,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良性狭窄的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磁导航超声引导经右肝管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初步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一款新型磁导航超声技术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双引导经右肝管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因恶性梗阻性黄疸需从右肝管行PTC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导航超声组患者为32例,采用新型磁导航超声(MNU)结合DSA进行双引导穿刺,对照组患者为32例,采用传统DSA引导进行穿刺。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胆管置管完成后DSA显示的X线剂量、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度、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磁导航超声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7.8±7.3)比(31.6±9.9)min, t=-6.35, P=0.001]。穿刺次数磁导航超声组明显减少[(1.7±0.6)比(6.3±3.9)次, t=-6.59, P=0.001]。胆管置管完成后DSA显示的X线剂量磁导航超声组少于对照组[(132±88)比(746±187)mGy, t=-16.81, P<0.001]。对照组有5例患者表示,因多次穿刺引发的疼痛或长时间的手术无法承受相关手术操作,2例因此停止手术,而磁导航超声组没有患者出现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磁导航超声组(100%,32/32)高于对照组(93.8%,30/32)。磁导航超声组患者胆管出血(25.0%,8/32)及感染的发生率(18.8%,6/32)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出血发生率53.1%(17/32)、感染发生率28.1%(9/32)。 结论:新型磁导航超声结合DSA双引导经右胆管行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胰腺外科患者诊疗及感染防控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胰腺外科诊疗活动的开展方式及感染防控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2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4例院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50、51、46、87岁。发生院内感染后,病区一般防护策略升级。患者单间收治,每天监测陪护人员体温。医务人员严格按一级防护要求实施防护,病区地面用有效含氯浓度1 000 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有创操作流程自疫情发生以来均按以下防护要求防护: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经皮胸腔或腹腔穿刺引流、经皮腹膜后穿刺引流在病区内完成,操作人员按一级防护要求防护;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或胆囊置管引流在介入手术室完成,操作人员按一级防护要求防护。尽量避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对于不可替代的ERCP操作,操作人员按二级防护要求防护。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的顺序分别为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操作人员按一级防护要求防护,全身麻醉手术的操作人员按二级防护要求防护,发生院内感染前后有创操作流程未升级。结果:4例院内感染患者中,1例死亡,2例转入感染隔离病房治疗后治愈出院,1例仍在感染隔离病房治疗。自升级防护措施后,我科共有22例患者住院治疗。其中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2例,经皮胸腔或腹腔穿刺引流3例,经皮腹膜后穿刺引流1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1例,开放手术治疗1例,截至2020年2月26日我科未再发生住院患者感染事件。整个疫情期间未发生有创操作人员感染事件。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陪护人员的输入感染可能是院内感染的重大风险。完善病区一般防护策略和有创操作防护策略,并加强对陪护人员的教育与管理,是有序开展胰腺外科常规诊疗活动的前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泡型包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病灶穿刺引流术、药物治疗、肝移植。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理想治疗方法。笔者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创技术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常因胆道梗阻引起胆道内压力增高从而引起各种临床症状,起病急,疾病进展快,是胆道良性疾病死亡的首要病因,及时的胆道减压和胆汁引流是治疗AOSC及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及微创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以及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引流术等微创技术手段逐渐成为治疗AOSC的首选治疗方式,在AOSC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以及笔者在使用这些技术治疗AOSC过程中的一些个人体会,介绍了上述三种微创技术在治疗AOSC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是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微创治疗方法之一,超声引导PTBD具有简便、无放射和可床边操作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本共识针对超声引导PTBD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术后观察及并发症防治等进行阐述,旨在为推广超声引导PTBD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操作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门部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性,69岁,因"体检发现胆管扩张1年余,身目黄染1个月"于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入院治疗。之前在当地医院行增强CT检查提示左侧肝胆管及肝门部胆管周围低密度病灶,伴远端胆管扩张,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随后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管支架置入术,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胆红素明显下降。2023年1月患者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检查血清IgG4:3.29 g/L,综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不除外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可能。予诊断性激素治疗15 d后,未见皮肤、巩膜黄染,定期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随后激素治疗减量,复查CT提示肝内低密度病灶范围缩小,远端胆管扩张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实施术前胆道引流(PBD)已成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但PBD适应证的把握仍然未能统一。PBD主要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和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3种方式。对于PBD方式的选择,目前不同中心意见各异,争议主要集中于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与肿瘤种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成功率、耐受性和胰腺炎风险以及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作为内引流的优缺点等方面。此外,PBD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序贯行LC治疗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后序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先行PTGBD再行LC的21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PTGBD后行LC间隔的时间分为3组:PTGBD后3~4周行LC者为短间隔组( n=67);PTGBD后5~8周行LC者为中间隔组( n=78);PTGBD后>8周行LC者为长间隔组( n=73)。对比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情况。 结果:218例患者中,男性97例,女性121例,年龄(72.1±8.4)岁。LC术前短间隔组患者胆囊壁厚度(4.77±0.62)mm大于中间隔组(3.85±0.34)mm和长间隔组(3.81±0.2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间隔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短间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间隔组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放置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二次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间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短间隔组[2.56%(2/78)比14.93%(10/67)]和长间隔组[2.56%(2/78)比12.33%(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胆囊炎PTGBD后序贯行LC的最佳手术时机为PTGBD后5~8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