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刺点局部压迫时间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延长压迫止血时间在降低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0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肾穿刺活检术后是否立刻压迫止血及压迫时间分3组,未压迫止血为A组,压迫止血2 min为B组,压迫止血5 min为C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压、凝血四项、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记录穿刺次数,术后即刻肾周血肿及肾穿刺点出血情况。术后24 h复查肾周血肿情况及肉眼血尿情况。结果:与A组、B组相比,C组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A组术后24 h肾周血肿发生率为62.09%,B组为62.50%,C组为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A组术后24 h肉眼血尿发生率为8.79%,B组为7.29%,C组为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A组术后即刻肾周血肿发生率为52.20%,B组为53.12%,C组为3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立即行压迫止血5 min,可有效减少术后肾周血肿和肉眼血尿,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卧床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bernethy畸形合并IgA肾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 男,5岁,因"发现镜下血尿2月余"入院。腹部CT血管造影示Abernethy畸形,进一步行血管造影支持诊断并行脾肾静脉分流栓塞术,术后镜下血尿较前减轻。术后2个月内患儿出现两次扁桃体炎,并在发热后24 h内出现茶色尿,尿常规示红细胞4+/高倍视野,尿流式细胞学分析提示以非均一性小红细胞为主,尿蛋白定量650 mg/d,予控制感染后尿色转黄,经皮肾组织活检术证实病理诊断为IgA肾病。故对于反复血尿的患儿,即使临床上确诊Abernethy畸形并行脾肾静脉分流栓塞术,也需进行随访,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并存的IgA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4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中位年龄75.5(44~84)岁。就诊原因为血尿11例,腰痛2例,无症状1例。5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1例有对侧肾盂癌病史。孤立肾4例,肾功能不全3例,双侧肾盂癌1例,因一般状态差(美国麻醉医生协会评分≥3分)无法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要求行保肾治疗者2例。14例共15侧肿瘤,肿瘤主体位置位于肾盂6侧、上盏4侧、中盏3侧、下盏2侧。肿瘤直径中位值2.0(0.8~4.0)cm。患者术前经CT/CTU、MRI以及尿脱落细胞学或病理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癌。本组14例共15侧手术。13侧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扩张,建立F24标准通道,在肾镜下采用1470半导体激光(60~80W)或铥激光(15~20W)汽化消融肿瘤组织,必要时电凝止血;2侧经尿道置入输尿管软镜,镜下采用200μm钬激光光纤行肿瘤消融,并使用钕激光止血。肿瘤汽化消融范围包括肿瘤周围0.5~1.0 cm正常肾盂黏膜,深至肾窦脂肪层,必要时汽化消融结束后基底部再次取活检。结果:本组15侧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51.7(39~115)min,术中出血量20.0(2~50)ml。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发热(体温>38.5℃);4例为出血需输血(术后血红蛋白<70 g/L),输2~4 U悬浮红细胞,无需肾动脉栓塞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为高级别6侧,低级别9侧;病理分期T a期8侧,T 1期5侧,T 2期2侧。中位随访31(11~70)个月,10例术后出现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1.3(4~41)个月。4例复发后行保守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加放疗1例,全身化疗1例,等待观察2例;3例复发后再次行内镜下治疗,包括经皮肾镜下肿瘤激光消融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均存活;3例复发后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随访2例死亡,1例存活。随访中共6例死亡,死亡中位时间为术后21(11~33)个月,其中5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1例死于胃穿孔。随访期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1(4~41)个月,2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8.6%,其中高级别患者为50.0%,低级别患者为100.0%。 结论:对于分期较早(≤T 2期)且不能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孤立肾、肾功能不全或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内镜下治疗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尤其对于低级别非浸润性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但患者必须有良好的依从性,术后需定期行影像学、内镜或尿脱落细胞学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9浅表探头腹部模式超声实时引导下不同穿刺部位经皮肾脏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最佳操作模式,以安全有效的肾穿刺活检方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严重并发症。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3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肾脏疾病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右肾穿刺位置分组,右肾下极为对照组(n=22),右肾中下极为观察组(n=22),两组均采取L9浅表探头腹部模式超声引导下于背部脊柱右侧旁由内向外经皮肾穿刺活检方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穿刺针数、安全穿刺路径长度、活检组织条最长度和组织条内皮髓质占比、肾小球个数、肾周血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患者均成功取材,成功率为100%,获取肾小球7~32个不等,均得出病理类型诊断。两组的年龄、体质量、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两组穿刺的肾活检组织条最长度[(15.55±1.75)mm比(11.45±2.46)mm]和穿刺的肾活检组中的肾小球个数[(18.00±6.12)个比(11.32±2.38)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0、4.66,均 P < 0.05)。两组穿刺后肾周血肿并发症轻症发生情况[100.0%(22/22)比27.2%(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6, P=0.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在穿刺的安全穿刺路径长度、穿刺针数及穿刺组织条内皮髓质占比率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L9浅表探头腹部模式实时超声引导下由内向外经皮肾脏穿刺活检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病理类型诊断满意。选取该操作模式下的经皮肾穿刺活检右肾中下极的方法来诊断肾脏疾病,病理诊断价值和穿刺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盂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盂血管瘤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可表现为间断、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部分患者会出现腰痛、腹痛等症状。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盛京医院收治了4例肾盂血管瘤患者,由于其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术前均误诊为肾恶性肿瘤。1例行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3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于出现间断性血尿的中年患者,如影像学检查无法排除肾盂血管瘤,建议完善经皮肾镜、肾动脉造影或肾穿刺活检等检查。对于肾盂血管瘤患者,肾部分切除术、输尿管镜下电凝电切术或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均有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495例 左侧孤立肾肾盂占位—IgG4相关疾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一例以CT发现左侧孤立肾肾盂实性占位为主诉的患者,疑诊为肾盂癌可能,但结合既往腮腺、颈部淋巴结及右肾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均提示淋巴组织良性增生),及血液IgG4明显升高,最后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左肾盂占位活检病理确诊IgG4相关性疾病。该病例提示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对恶性肿瘤及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多加考虑,既要防止不必要的手术,又要防止漏诊恶性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小板正常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的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将血小板≥110×10 9/L作为肾穿刺活检指征的人群肾穿刺后出现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3日至2018年12月2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1036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定义需要临床干预的出血为显性出血,定义输注红细胞或介入治疗或肾脏手术或死亡为大出血。结果:纳入研究的1036例患者中,显性出血和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76%(39/1036)和1.54%(16/1036)。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与显性出血相关的变量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 2) -1、红细胞压积<0.4和肾长/身高<0.066,其优势比分别为2.16(95% CI:1.08~4.34)、4.04(95% CI:1.39~11.76)和2.65(95% CI:1.08~6.50);与大出血独立相关的变量是血红蛋白<100 g/L和肾长/身高<0.066,其优势比分别为10.29(95% CI:3.65~28.95)和7.87(95% CI:1.02~60.43)。进一步用列线图可视化这些变量构建预测出血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显性出血和大出血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13(95% CI:0.682~0.742)和0.802(95% CI:0.774~0.827),显示了良好的临床价值。 结论:对于血小板正常的患者,基线肾功能、贫血和肾脏相对大小是肾穿刺后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索并总结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为经皮肾活检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肾活检""肾穿刺"等检索词,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各类指南网站、循证数据库、原始研究数据库以及专业协会网站等发布的有关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独立评价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5篇队列研究、3篇横断面研究。从术后观察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2个方面进行汇总,最终形成6条最佳证据。对于经皮肾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低风险的患者,推荐术后观察时间为6~8 h,但将观察时间进一步缩短至4~5 h可能也是安全和充分的。对于经皮肾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最高的患者、住所距离医院较远的患者、独居患者或活检后可能有显著心理应激的患者,建议延长观察时间,可长达24 h。结论:基于现有证据,缩短经皮肾活检术后的卧床时间似乎是可行的,但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探讨术后最佳卧床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35例腹腔镜下肾活检患者的护理体会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肾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金标准,而经皮肾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PRB)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穿刺方式.但对于有出血倾向、恶性高血压、终末期肾脏病和接近终末期肾脏病状态伴有双侧肾脏萎缩的患者来说,一些步骤无法配合,PRB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方式进行,腹腔镜肾活检术(laparoscopic renal biopsy,LRB)是一种微创选择[1].本文收集了我院肾病科近10年行LRB患者的临床病例,探讨术前、术后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现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在糖尿病患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在糖尿病患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13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穿刺及取材情况,并统计肾病患病情况及肾病分类;根据术后72h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穿刺次数、术前血肌酐水平、肾实质厚度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30例糖尿病患者均穿刺成功,每例患者穿刺次数为2~4次,平均(2.86±0.33)次;所有患者均取得足量肾小球,每例患者21~41个,平均(30.71±4.75)个,取材成功率达100%;其中92例检出肾病,患病率为70.77%(92/130),包括糖尿病肾病61例(46.92%)和非糖尿病肾病31例(23.85%),非糖尿病肾病中IgA肾病17例,膜性肾病8例,系膜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微型多动脉炎各2例.术后并发症组41例,包括肉眼血尿13例和肾周血肿28例(小血肿23例,大血肿5例),总发生率为31.54%(41/130).并发症组年龄≥60岁、肾实质厚度<1.5 cm、穿刺次数≥3次、术前血肌酐水平>70 μmol/L占比均较无并发症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肾实质厚度<1.5 cm、穿刺次数≥3次、术前血肌酐水平>70 μmol/L均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10、4.245、4.738、3.653,均P<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是诊断糖尿病患者肾病的重要方法,其取材成功率高,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肉眼血尿、肾周血肿;年龄≥60岁、肾实质厚度<1.5 cm、穿刺次数≥3次、术前血肌酐水平>70 μmol/L均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关注,提升其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