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T多参数磁共振对于前列腺特异抗原>4 ng/m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前列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分析3.0T多参数磁共振对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 ng/ml的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穿刺活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PSA>4 ng/ml、影像学分期T2期内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并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0例;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即对照组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低回声区即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而试验组是先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再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认知融合靶向活检(COG-TB),比较分析2种诊断方法诊断PCa、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采用先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再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COG-TB之后,诊断PCa的灵敏度(98.3%)和阳性预测值(89.2%)明显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PCa的灵敏度(44.6%)和阳性预测值(67.6%)(P<0.01);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度(97.8%)和阳性预测值(77.8%)明显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的特异度(80.5%)和阳性预测值(37%)(P<0.05);诊断BPH灵敏度(93.8%)、特异度(97.1%)和阳性预测值(93.8%)特异度显著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的灵敏度(45.2%)、特异度(78.3%)和阳性预测值(48.3%)(P<0.01).前列腺癌的ADC值、DDC值和MK值分别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ADC值、DDC值和MK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4 ng/ml疑似前列腺相关疾病患者穿刺活检前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可以有效鉴别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减少不必要穿刺针数,降低穿刺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504例 孕32周、贫血—顽固性溶血性贫血—重症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左肾占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度异质性,发生在肾脏的DLBCL较罕见。本篇报道1例以孕期顽固性溶血性贫血为首诊表现的DLBCL。此患者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初步诊断为溶血性贫血,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进展快,呈现恶化趋势,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占位,但由于患者重度贫血伴重症肺部感染、贫血性心衰等情况,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为DLBC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切割式穿刺组织学检查实践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于甲状腺结节,尽管有超声、CT、磁共振成像、同位素等医学影像检查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资发现诊断线索,但是最终的诊断结论必须来自病理学检查与诊断,这不仅是医学循证的要求,更是医学法理的需要 [1]。随着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倾向于接受化学消融和热消融等新型微创化非手术切除治疗方式,传统的手术后病理诊断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型治疗的要求。先于治疗完成病理诊断,普及性开展甲状腺结节活体材料病理学检查与诊断(即活检病理诊断)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诊断触诊阴性BI-RADS 3类乳腺病变的恶性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触诊阴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类乳腺病变的恶性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触诊阴性乳腺病变(NPBL)、乳腺超声检查结果BI-RADS 3类的乳腺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和病理检查患者161例。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53例、恶性组8例,根据一般特征及超声报告特点回顾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比较。将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恶性特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诊断效果;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年龄≥45岁( OR=35.036, P=0.012)、病变最大径在1~1.3 cm( OR=25.047, P=0.008)和纵横比为0.56~0.72( OR=19.860, P=0.013)可显著影响病变良恶性,是独立危险因素。构建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的AUC分别是0.732、0.724和0.751;灵敏度为87.5%、62.5%和75%;特异度为58.8%、82.4%和75.2%;阳性预测值为10.0%、15.6%和13.6%;阴性预测值为98.9%、97.7%和98.3%。 结论:NPBL BI-RADS 3类乳腺病变中,年龄≥45岁、超声提示1~1.3 cm的病变最大径、0.56~0.72纵横比的病变恶性危险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活检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合RP诊治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活检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相结合用于前列腺癌诊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4—9月苏北人民医院PSA>10 ng/ml且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均≥4分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16G活检针行mpMRI/经直肠超声图像融合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靶向活检,每例患者活检2~3针,活检组织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者立即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P);对不能诊断前列腺癌者,应用18G活检针行前列腺靶向+系统活检,系统活检18~22针,行常规病理检查。记录患者的基线数据、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患者,平均年龄69.9(66~73)岁。平均体质指数22.8(19~26)kg/m 2。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3.2(14.25~32.00)ng/ml,平均前列腺体积45(32~52)ml,平均PSAD 0.54(0.33~0.75)。PI-RADS评分4分3例、5分8例。直肠指检阳性5例。11例活检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中9例为前列腺腺癌,立即行RALP,手术时间111.5(96~126)min;术中出血量78.9(55~105)ml;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3(3.5~5.0)d;术后住院时间5.8(5.0~6.5)d。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3+4=7分1例,4+3=7分3例,8分4例,10分1例;3例切缘阳性,1例精囊侵犯;清扫淋巴结数量平均10.9(8.5~14.0)枚,均无肿瘤转移;病理T分期为T 2b期2例,T 2c期5例,T 3a期1例,T 3b期1例。2例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不能诊断者,其中1例常规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3=7分,后接受RALP;1例常规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炎症。1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2(3~7)个月。10例行RALP患者中,8例术后2周恢复尿控,2例术后2个月恢复尿控。3例切缘阳性患者于术后第2周规律行雄激素剥夺治疗。术后3个月1例切缘阳性和精囊受侵犯患者的PSA未降至0.1 ng/ml以下,余9例PSA均<0.1 ng/ml。11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生Clavien分级>Ⅰ级并发症。 结论:对高度怀疑前列腺癌患者,将前列腺活检组织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提示为前列腺癌者即刻行RALP,这种诊治模式是可行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pMRI PI-RADS≥3分且PSA 4~20 ng/ml患者确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列线图的建立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预测多参数MRI(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4~20 ng/ml患者确诊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列线图,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首次接受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86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mpMRI PI-RADS评分≥3分且PSA 4~20 ng/ml。将865例作为队列A,年龄68(64,73)岁;f/tPSA 14.36(10.63,19.74);PSAD 0.17(0.11,0.25)ng/ml 2;前列腺体积(PV)≤50 ml 375例(43.35%),>50 ml 490例(56.65%);PSA波动率[(PSA 首次-PSA 穿刺前最后一次)/PSA 首次×100]<-50% 84例(9.71%),-50%~-20% 206例(23.82%),>-20% 575例(66.47%);PI-RADS评分3分546例(63.12%),4分230例(23.59%),5分89例(10.29%);mpMRI上可疑病灶位于外周带619例(71.56%),移行带181例(20.92%),其他42例(4.86%),外周带+移行带23例(2.66%)。将865例中病例资料包含前列腺健康指数(PHI)的437例作为队列B,PSAD 0.17(0.12,0.25)ng/ml 2;D-二聚体310.00(230.00,411.48)ng/ml;PHI 49.75(35.90,73.27);PV≤50 ml 198例(45.31%),>50 ml 239例(54.69%);PSA波动率<-50% 40例(9.15%),-50%~-20% 107例(24.49%),>-20% 290例(66.39%);PI-RADS评分3分289例(66.13%),4分103例(23.57%),5分45例(10.30%)。将队列A、B患者分别使用R语言以"123"为随机数种子按7∶3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和验证集,2组的训练集与验证集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于队列A、B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筛选确诊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分别构建列线图模型A、B。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两个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性能。在验证集中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分析列线图模型A、B,以及不同阈值PSAD、PHI确诊CsP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漏诊率。 结果:队列A训练集608例,验证集25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06, P=0.001)、f/tPSA( OR=0.96, P=0.008)、PV>50 ml( OR=0.36, P<0.01)、PSAD( OR=145.19, P<0.01)、PSA波动率(-50%~-20%: OR=1.97, P=0.234;>-20%: OR=6.81, P<0.01)、PI-RADS评分(4分: OR=10.65, P<0.01;5分: OR=21.20, P<0.01)、mp-MRI上可疑病灶定位(移行带: OR=0.57, P=0.074;其他: OR=0.26, P=0.022)为确诊CsPCa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A,其在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95% CI 0.881~0.928),验证集的AUC为0.893(95% CI 0.854~0.931)。队列B训练集308例,验证集129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05, P=0.053)、PV >50 ml( OR=0.18, P<0.01)、PSAD( OR=54.14, P=0.021)、PSA波动率(-50%~-20%: OR=4.78, P=0.100;>-20%: OR=20.37, P=0.001)、PHI( OR=1.02, P=0.002)、D-二聚体( OR=1.00, P=0.031)、PI-RADS评分(4分: OR=11.35, P<0.01;5分: OR=57.61, P<0.01)为确诊CsPCa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B,训练集的ROC曲线AUC为0.933(95% CI 0.906~0.959),验证集AUC为0.908(95% CI 0.859~0.958)。校准曲线显示2个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良好。DCA曲线显示,2个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均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模型A的约登指数最大为0.657时,截断值为34%,特异性为81.50%,阴性预测值为89.64%,诊断CsPCa的准确率为82.51%;模型B约登指数最大为0.709时,截断值为41%,特异性为86.90%,阴性预测值为90.13%,诊断CsPCa的准确率为85.82%。 结论:本研究基于mpMRI及相关临床指标构建的2种列线图模型均对PI-RADS≥3分且PSA 4~20 ng/ml的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CsPCa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出血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术后出血并发症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及CT引导下颅脑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对胶质瘤亚组进行出血并发症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男53例,女48例,年龄(53.7±17.2)岁,颅内病变直径为(3.5±1.4)cm,病灶距离脑膜垂直距离为(2.4±1.7)cm,针在颅内(3.2±1.8)cm,调针次数为(3±1)次,手术时间为(40.2±12.9)min。病理结果提示脑胶质瘤36例,胶质增生3例,淋巴瘤32例,转移瘤7例,炎症性病变13例,病理显示不明确10例。穿刺病理阳性率为90.1%(91/101),诊断符合率为94.0%(78/83)。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6.7%(27/101),其中23例为瘤内或针道少量出血,4例为大量出血,其中2例死亡。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 n=27)和无出血组( n=7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时间≥15 s和调针次数是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凝血酶时间≥15 s是出血的相关因素,凝血酶时间≥15 s的患者出血风险是凝血酶时间<15 s患者的3.045倍( OR=3.045,95% CI:1.189~7.799, P=0.020)。101例患者中脑胶质瘤36例,根据病理级别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 n=11),高级别胶质瘤组( n=25)。亚组分析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的出血风险是低级别胶质瘤的9.231倍( OR=9.231,95% CI:1.023~83.331, P=0.031)。 结论:CT引导下颅脑穿刺活检是安全可行的,且准确度较高,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凝血酶时间≥15 s有关,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增加了术后出血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大阴唇肿胀1年余,阴道肿物脱垂3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左侧大阴唇扪及一界清质软光滑肿块,大小约3 cm×3 cm,活动度一般,无压痛,皮温正常;双侧腹股沟区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超声检查显示:左侧大阴唇皮下见一低回声肿块,紧贴阴道壁左后方生长,延伸至宫颈,大小约5.5 cm×3.4 cm×2.5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液化及钙化征象,后方回声无改变,膀胱与子宫无明显受压移位(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测及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图1B);弹性成像示应变弹性评分4分(图1C)。超声造影[造影剂选用SonoVue(Bracco公司)]示:肿块于10 s自周边向内部增强,呈整体均匀高增强,24 s开始缓慢减退(图2)。超声提示:左侧大阴唇皮下富血供占位,性质待定,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他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阴道壁左后方至左侧大阴唇皮下片状稍低密度影,不伴骨质破坏(图3A);MRI平扫示阴道壁左后方至左侧大阴唇皮下囊性为主异常信号,增强示肿块边缘轻度强化(图3B,C),考虑偏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图4A),穿刺病理示少许肌肉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伴间质少许间充质细胞增生,局灶黏液变性,考虑梭形细胞病变不能除外。行腹腔镜及会阴开放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病理HE染色提示梭形细胞肿瘤(图4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4(灶+),Desmin(灶+),SMA(-),ER(+),PR(+),SOX10(-),S-100(-),Ki-67(5%+),诊断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在超声造影检查、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及手术前,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2019-SR-29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IPPFE)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及病理组织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至2021年收治的5例IPPF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 30~70岁,均经病理证实,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以“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为中文关键词,“pleuroparenchymal fibroelastosis”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以及PubMed 数据库检索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5月30日。阅读相关文献,总结IPPFE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 IPPFE患者从出现咳嗽气喘至诊断时间为9个月至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侧胸膜增厚,双上肺及胸膜下为主的实变影,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或外科肺活检病理表现为特征性的胸膜及其下区域内密集分布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染色阳性,符合IPPFE。1例患者经小剂量激素治疗,2例患者未给予特殊治疗,2例患者口服吡非尼酮治疗,3例患者病情稳定。文献检索获得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229 篇,除外综述,资料不详及无病理诊断结果的文献后,最终对305例患者的进行总结。结论:IPPFE的病理表现独特,但临床报道较少,可能存在漏诊或误诊,需要提高对IPPFE 特征的认识,对指导临床和治疗、判断预后非常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共振实时引导与认知融合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0 μg/L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磁共振实时引导穿刺(MRI-BX)与认知融合穿刺(COG-BX)靶向活检术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μg/L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195例PSA<20 μg/L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RI-BX组80例,COG-BX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等临床资料,分析穿刺结果中前列腺癌及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MRI-BX组与COG-BX组患者比较,年龄、PSA、前列腺体积、PSAD、PI-RA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MRI-BX组和COG-BX组前列腺癌总体检出率分别为53.8%(43/80)和50.4%(58/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49);其中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分别占58.1%(25/43)和82.8%(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在PSA<10 μg/L的患者中,MRI-BX组和COG-BX组前列腺癌总体检出率分别为45.2%(28/62)和48.0%(3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40);其中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占50.0%(14/28)和91.7%(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在PSA<20 μg/L且MRI提示可疑病灶(PI-RADS3分)的患者中,MRI-BX和COG-BX对前列腺癌的总体检出率无差异,但COG-BX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更高,特别是PSA<10 μg/L患者优势更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