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具有鉴别意义的影像学征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脊柱感染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明确感染类型十分重要。通过对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发现和归纳了一些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对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鉴别意义。病变部位为胸椎、骨破坏明显、后凸角度大、椎体内形成脓肿,增强MR扫描显示椎体内局灶性混杂信号、椎旁形成光滑的薄壁脓肿、累及3个节段及以上者,倾向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对于发生于腰椎、椎间盘内脓肿形成,MR增强扫描显示椎间盘周围强化、椎体均匀强化、关节突关节异常信号,则更倾向于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结核病的因果关系: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和银屑病]与结核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中位数法3种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结核病之间因果关联。其中,以IVW为主要分析方法,其他2种方法作为进一步的验证,同时进行了水平多效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留一法检验等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结果:IVW结果显示,RA和SLE与结核病存在正向的因果关系( ORRA=1.08,95% CIRA:1.01~1.14, PRA=0.023; ORSLE=1.06,95% CISLE:1.02~1.20, PSLE=0.002)。WME结果支持RA与结核病之间的因果关联( ORRA=1.12,95% CIRA:1.04~1.21, PRA=0.002; ORSLE=1.05,95% CISLE: 0.99~1.10, PSLE=0.096)。而MR-Egger回归法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RA=0.062, PSLE=0.205)。其他4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未发现与结核病存在因果关联(均 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结果均不存在多效性和异质性,留一法也提示所得结果稳健。 结论:RA和SLE与结核病发生存在正向因果关系,RA和SLE患者结核病发生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强对布病特点的认识,规范布病的系统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是布鲁杆菌病的一种,占布鲁杆菌病发生率的2%~53%。近年来我国因养殖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饲养的增加,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流行的趋势。目前,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病变特点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因此,就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规范、鉴别诊断、治疗规范等问题,结合诊疗的经验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中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规范的临床诊断还依赖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仅从疾病的某个方面进行诊断,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尽管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临床特征,但在临床中有时需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尤其需要与脊柱结核进行鉴别。药物治疗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最基本环节或最主要环节,手术治疗是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国内关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研究多为临床经验总结,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故进行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多中心研究,对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规范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FS-T2WI序列联合机器学习对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抑制(FS)-T2WI序列联合机器学习模型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BS)与结核性脊柱炎(TS)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或术后病理确诊的74例BS与81例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8∶2的分配比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 n = 123)和测试组( n = 32),对FS-T2WI序列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及降维分析。采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包括K邻近算法(K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及逻辑回归(LR)]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模型对BS与TS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共提取出1 40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纳入了7个相关的特征用于鉴别BS和TS,其中Maximum2DDiameterColumn特征值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BS与TS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在测试组中,SVM模型鉴别BS和T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6,敏感度为0.53,特异度为0.88,模型诊断精确率为0.81;在训练组中,SVM模型鉴别BS和TS的AUC值为0.811,敏感度为0.68,特异度为0.72,模型诊断精确率为0.78。 结论:基于FS-T2WI序列联合机器学习建立的模型可用于鉴别BS与TS,其中SVM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且性能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缓症链球菌致腰椎化脓性脊柱炎合并左侧髂静脉血栓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化脓性脊柱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最常累及腰椎,早期难以与结核性脊柱炎和布鲁菌性脊柱炎鉴别,可能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缺陷及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大部分患者由血源性感染所致,最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少见。缓症链球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由其引起的化脓性脊柱炎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由缓症链球菌感染导致腰椎化脓性脊柱炎合并左侧髂静脉血栓,经积极抗感染、脓肿穿刺引流、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左下肢静脉溶栓、抽栓及球囊扩张术治愈病例,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洞型肺隔离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例1 患者女,29岁,因“咳嗽、咳痰半年”于2020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刺激性,夜间为著,伴咳痰,为黄痰,每日量约15 ml,无发热、盗汗,无胸痛、咯血,无胸闷、憋气等不适,自服“头孢克肟”治疗,症状无改善,2020年12月17日在当地医院胸部CT可见右肺炎并局部脓肿形成,脊柱侧弯,胸骨凹陷。既往否认结核、肝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4×10 9/L,中性粒细胞0.83。凝血四项+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G试验、GM试验、T-SPOT、抗核抗体、ENA酶谱、PPD试验、痰真菌涂片、痰抗酸杆菌涂片、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均阴性。肺部肿瘤标志物、尿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辅助检查:肺功能正常。胸部增强CT示:胸骨角下缘至剑突呈漏斗状凹陷;右肺下叶见蜂窝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晰,内见空洞,增强扫描可见多支供血动脉来自胸主动脉,引流静脉为右肺下叶肺静脉(图1~4)。CT诊断为右下肺叶内型肺隔离症(空洞型)、漏斗胸、脊柱侧弯。治疗上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1次/8 h,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1周后症状好转出院,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定期复查中,最近复查日期为2023年 8月1日,仅复查胸部平扫C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脊柱脊髓疾病的基础研究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脊柱脊髓疾病包括创伤性疾病、退变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结核与肿瘤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为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脊柱脊髓疾病的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脊柱脊髓损伤微环境失衡理论为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外泌体及神经调控等修复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传统延缓退变及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基因修饰技术为逆转椎间盘退变带来了希望。多种病理因素的发现完善了脊柱侧凸的病理机制。骨重塑生化标志物及免疫调控的研究为脊柱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多组学和遗传学的应用深入揭示了脊柱结核的病理机制。脊柱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为调控破骨过程及炎性小体治疗骨肿瘤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易误诊的脓肿分枝杆菌脊柱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肿分枝杆菌脊柱炎临床上较为少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并不典型,病理结果可辅助诊断,需积极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明确诊断。如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并椎旁感染患者,行后路胸椎管减压、第8胸椎肿物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倾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出院后开始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3周余患者因伤口出现积液并破溃,连续3次采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经质谱鉴定检测最终明确致病菌为脓肿分枝杆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脊柱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在脊柱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疑似脊柱感染患者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59.7±11.9)岁(范围29~75岁)。有局部疼痛症状者37例、发热(≥38℃)15例、神经功能障18例。感染部位:颈椎4例,胸椎8例,腰椎29例。36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5例行保守治疗(3例药物治疗,2例化疗)。开放手术获取的病灶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和HTS检查。保守治疗的2例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获取组织块,1例采用B超引导经皮穿刺获取脓液,1例采集静脉血,1例行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组织块送病理学检查和HTS检查,液体标本送细菌培养和HTS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HTS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HTS结果为依据,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术后抗感染治疗3个月;结核患者采用"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血液炎症指标变化,监测病情进展及疗效。结果:HTS病原体检测结果均在48 h内获得。初期的5例行一代测序验证,符合率为100%。41例中,26例结果阳性,阳性率63.4%,其中结核分枝杆菌13例(占31.7%)、葡萄球菌6例(占14.6%)、真菌和布鲁杆菌各2例(分别占4.9%)。15例检测结果为阴性,包括肿瘤或肿瘤样病变2例。38例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化脓性感染7例、结核12例、肿瘤或肿瘤样病变2例,其余17例为炎症性病变。HTS的敏感度为80.0%(16/20),特异度为55.6%(10/18),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16/24)和71.4%(10/14)。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计数由入院时的(7.50±3.26)×10 9/L降至(6.22±2.53)×10 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82, P=0.290);C反应蛋白由(32.2±34.1) mg/L降至(4.5±10.5) mg/L,红细胞沉降率由(44.2±26.5) mm/1 h降至(18.6±12.1) 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63, P<0.001; t=5.421, P<0.001)。 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脊柱感染病原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及敏感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74例布鲁氏菌脊柱炎流行病学调查及误诊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全面认识布鲁氏菌脊柱炎(BS)的特点,提高对BS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骨科误诊治疗的74例BS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并进行描述分析。结果:74例BS患者发病年龄34~71(54.1±4.5)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养殖户发病率高于牧民,主要为接触羊感染,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0.1±2.2)个月,就医次数(7.1±1.9)次。主要侵犯腰椎,病程早期主要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中晚期误诊为脊柱结核。结论:BS的流行病学具有特征性,虽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脊柱结核,可依据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