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湿痹颗粒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寒湿痹颗粒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寒湿痹颗粒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血清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好转54例,无效10例;观察组好转61例,无效3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61/64)比84.4%(54/64)](x2=4.195,P=0.041).治疗后,2组患者VAS和BASF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5,P=0.676).结论 在塞来昔布的基础上联用寒湿痹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能快速改善腰背痛、晨僵、关节痛等临床症状,降低VAS、BASFI评分和体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轻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脾肾论治炎症性肠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炎症性肠病常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有肠外病变表现,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该共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防治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的预后和减少复发.中医学认为该共病发病多为脾肾失司,二者制化失常为其主要病机表现.临床表现或以脾胃升降失司为主,或以肾虚温煦不足为主.治疗从脾肾论治出发,在炎症性肠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共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探讨从脾肾论治炎症性肠病及其肠外表现强直性脊柱炎共病的中医治疗经验,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脊柱病变创伤后高位脊髓损伤致院前心脏骤停延迟诊断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颅骨和脊柱结构间的生物力学关系使两者可能发生伴随损伤,头部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发生率为6.5%.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由于脊柱僵硬,骨折风险可能增加3~4倍,并随着疾病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脊柱骨折患者中有52.1%的患者患有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脊柱骨折延迟诊断率为31.4%,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延迟性SCI.漏诊会造成严重后果,有报道称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风险,特别是早期手术.创伤后要考虑因SCI导致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可能[1-4].本研究报道1例有强直性脊柱炎40余年的老年患者,颅脑创伤伴高位颈部SCI致院前CA延迟诊断最终死亡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阳病治阴"理论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上一种高致残、高致畸率的慢性炎症性骨病,发病早期常因腰背部疼痛、僵硬感等非特异性症状被忽视."阳病治阴"乃阴阳失调状态的治法之一.卢敏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常督弱肾亏,内生阴邪,阴缠督阳,阳不胜阴,故阴阳失调,发病常兼糅寒、瘀、痰、湿阴之实邪.治则治法上,标实为盛除阴邪,本虚为主培督肾,同时辨阴证施以散寒、通瘀、蠲痰、逐湿之法化散阴毒,临证每获良效,可谓驱散阴邪以复督回阳以达"阳病治阴"之意.附验案 1则以当参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压氧联合温针灸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躯体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温针灸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躯体功能、关节活动度改善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28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64)和观察组( n=64)。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Bath AS功能指数量表(BASFI)评估患者躯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同时结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腰骶脊背疼痛及关节疼痛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及疼痛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BASFI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指地距、腰椎侧屈、腰椎后仰度及枕墙距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炎性因子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9%)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温针灸治疗能提高AS的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躯体功能及关节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骨关节病变1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14例临床及基因诊断的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PPRD)患儿临床特点,分析PPRD关节病变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3年9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及合作单位就诊的14例PPRD患儿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基因学检测资料。将住院和随访资料进行病例观察性回顾分析,采用Kendall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4例患儿中,男6例,女8例,均为中国汉族儿童;平均起病年龄6.12岁(2~11岁),平均确诊年龄10.61岁(5~17岁),确诊时平均病程4.46年(0.5~6.0年)。关节受累个数为4~14个,平均9.20个,以跛行为首发症状者12例。14例患儿均有髋关节活动受限表现,无明显髋关节疼痛。髋关节影像学提示:间隙狭窄11例,股骨颈变短2例,股骨头外移4例,关节面硬化、囊变、骨质破坏8例。四肢关节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膨大为主要表现,其余关节按易受累顺序为:膝(11例)、肘(8例)、腕(7例)及踝(5例)关节,肩关节受累较少见(1例)。脊柱主要表现为曲度改变,活动受限8例,以胸、腰椎受累为主(13例),颈部受累少见(1例)。确诊时病程与关节受累数及关节活动受限数目呈正相关( r=0.584、0.671, P=0.007、0.002)。本组患儿8例误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其中误诊最长时间达6年。14例患儿均存在 CCN6基因突变,其中复合杂合突变10例,纯合突变4例;5例存在c.342T>G、c.667T>G,4例存在c.589+2(IVS4)T>C,3例存在c.866dup,2例存在c.136C>T、c.624dupA。 结论:PPRD表现为多关节受累,髋关节受累最多见,病变严重,易误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随着病程延长,受累关节数目逐渐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环状RNA的表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筛选AS患者PBMCs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分析其表达谱以探讨circRNAs在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ircR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3例AS活动期(ASA)患者,3例AS稳定期(ASS)患者和3名健康对照者(HC)PBMCs中circRNAs的表达并通过倍数变化(FC)和 P值进行筛选,找到差异表达的circRNAs;从差异表达靠前的circRNAs中随机选择4个circRNA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芯片结果;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通过微RNA(miRNA)靶标预测软件对circRNA/miRNA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预测。采用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芯片结果显示,ASA组较HC组共有800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 P<0.05),其中466种上调,334种下调;ASS组较HC组共有1 14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 P<0.05),其中589种上调,560种下调;ASA组较ASS组间共有23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 P<0.05),其中145种上调,88种下调。RT-qPCR验证结果提示,4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主要参与无义介导的mRNA衰变、Rho GTPase酶结合等过程;KEGG分析结果在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分化、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处得到富集;miRNA靶标预测软件结果提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s可能靶向结合miR-650、let-7b-5p等miRNAs发挥作用。 结论:和HC组相比AS患者PBMCs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s,推测这些circRNAs可能参与AS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及抗体水平监测在维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AS患者英夫利西单抗(IFX)谷浓度(TLs)与疗效的关系,了解抗IFX抗体(ATI)产生情况。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接受IFX治疗的AS患者38例。在第8次应用IFX前空腹抽取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在第1次、第6次、第8次应用IFX前进行AS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 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① 38例AS患者,其中6例(16%)出现了ATI。这6例患者第8次IFX给药(38周)时出现病情反弹。②以第8次IFX治疗相比第6次IFX治疗的ASDAS是否上升进行分组,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出IFX-TLs维持在0.635 μg/ml以上时,患者病情不易反跳。③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FX-TLs与BMI相关[ OR(95% CI)=1.536(1.023,2.308), P=0.039],与合并用药相关[ OR(95% CI)=0.218(0.06,0.797), P=0.021]。 结论:ATI的产生以及IFX-TLs变化与IFX失应答密切相关,应定期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评估及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枕颈融合术(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用于治疗因各种原因(创伤、类风湿关节炎、感染、肿瘤、先天畸形和退化等)导致的颅颈交界不稳定。通过OCF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并重建枕颈稳定性。吞咽困难为OCF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吞咽困难的评估主要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分、吞咽生存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及进食评估问卷调查表-10(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AT-10)评分,而临床主要通过颈椎曲度相关参数(O-C 2角、O-EA角、Oc-Ax角、PI角)的变化预测吞咽困难的发生。目前,临床评估及预测吞咽困难的方法很多,但最佳评估方法尚不确定。本文对OCF术后吞咽困难的评估及预测方法进行综述,显示Bazaz吞咽困难评分、SWAL-QOL评分及EAT-10评分量表评估OCF术后吞咽困难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而在OCF术中通过调整使O-C 2角>-5°、O-EA角>100°、Oc-Ax角>65°、术后PI角较术前PI角增加(即dPI角)≥0°,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吞咽困难发生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度恶性中心气道狭窄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年龄73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5 kg,BMI 19.7 kg/m 2,ASA分级Ⅳ级。因"咳嗽、咳痰10 d,加重伴气促1 d"入院,主要诊断为:1.右侧中央型支气管鳞癌;2.气管中段重度狭窄;3.Ⅱ型呼吸衰竭;4.强直性脊柱炎。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40余年。查体:T 36.0 ℃,HR 95次/min,RR 28次/min,SpO 284%,BP 132/7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呼吸浅快,三凹征,存在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喘鸣音,双肺可闻及呼吸双相干啰音。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H值7.3、PaO 2 51 mmHg、PaCO 2 55 mmHg、HCO 3-30 mmol/L、BE -2.3 mmol/L。胸部CT结果提示:气管中段气管内软组织突向腔内,大小约15 mm×10 mm(见图1)。胸部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影,气管中段严重狭窄,最狭窄处气管直径2 mm(见图2-3)。支气管镜:距离隆突约3 cm见菜花样新生物,肿物长度20 mm(见图4);气道阻塞程度达90%。术前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病情重,若不尽快解除气道梗阻有窒息风险。经多学科联合会诊,拟急诊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行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Ⅱ级,脊柱驼背畸形,胸椎向背侧凸起,颈椎成前屈状态,活动度受限,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困难,无法平卧,以侧卧为主,少许半卧位。有活动性义齿,无小下颌畸形、巨舌,未见睡眠呼吸暂停。甲颏距离6 cm,张口度4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