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合并霍奇金淋巴瘤、肝衰竭及肺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霍奇金淋巴瘤(HL)、肝衰竭及肺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HL、肝衰竭及肺结核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31岁,男性,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经多次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最终诊断为HL。抗肿瘤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后续抗结核及抗艾滋病治疗使患者进一步好转。结论:病理活组织检查在艾滋病合并HL及肺结核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当判断肿瘤是影响患者转归的主要因素时,应积极行抗肿瘤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理组织中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病理组织中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疑似或确诊为结核病患者的病理标本,将190份标本按照病理形态分为4组:组1为坏死性肉芽肿组(109份),组2为非坏死性肉芽肿组(20份),组3为普通炎症组(45份),组4为非结核病变组(16份)。比较各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在4组病理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阳性率,同时比较不同抗结核治疗时间对病原学检查结果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在组1、组2、组3和组4患者的组织病理标本中抗酸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17.4%(19/109)、5.0%(1/20)、4.4%(2/45)、0(0/16),MTB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2.0%(32/100)、4/19、4.8%(2/42)、0(0/16),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体系(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n resistance real-time quantitativ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system, Xpert MTB/RIF)检测的MTB阳性率分别为74.3%(81/109)、15.0%(3/20)、13.3%(6/45)、0(0/16),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的MTB阳性率分别为63.0%(58/92)、0(0/15)、2.6%(1/38)、0(0/10),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SAT)的MTB阳性率分别为32.4%(24/74)、0(0/10)、0(0/15)、0(0/10),各种病原学方法检测4组标本中的MTB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Xpert MTB/RIF检测组1标本中MTB的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MTB培养和S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71.016、37.162、35.679,均 P<0.01),但与FQ-P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17, P=0.112),联合病原学检查MTB的阳性率为85.3%(93/109),高于Xpert MTB/RIF的74.3%(8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00, P=0.043)。各种病原学检查抗结核治疗时间≤1个月与>1个月的组1病理标本MTB阳性率分别为:抗酸染色为14.3%(7/49)比20.0%(12/60)( χ2=0.612, P=0.434),MTB培养为48.9%(22/45)比18.2%(10/55)( χ2=10.721, P=0.001),Xpert MTB/RIF为69.4%(34/49)比78.3%(47/60)( χ2=1.131, P=0.287),FQ-PCR为55.0%(22/40)比69.2%(36/52)( χ2=1.965, P=0.161),SAT为43.3%(13/30)比25.0%(11/44)( χ2=2.736, P=0.098)。 结论:MTB病原学检查结果与典型的结核病病理形态学存在一致性。病理组织的各种病原学检查方法中以Xpert MTB/RIF检出率最高,且不受早期抗结核治疗时间的影响,而联合病原学检查能提高检出率,可在标本量足够时采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联合Xpert MTB/RIF对胸内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穿刺获取胸内淋巴结样本联合应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Xpert)用于诊断胸内淋巴结结核的敏感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疑似胸内淋巴结结核并行EBUS-TBNA的患者106例[男55例,女51例,年龄(45.1±18.6)岁],包括后续诊断为胸内淋巴结结核患者64例,非结核病患者42例。纳入患者的胸内淋巴结穿刺样本开展Xpert检测和传统病原学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及不同方法组合的阳性结果,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Xpert独立检测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Xpert的敏感度为65.6%(95% CI:52.7%~77.1%),特异度为97.6%(95% CI:87.4%~99.9%),阳性预测值为97.7%(95% CI:85.7%~99.7%),阴性预测值为65.1%(95% CI:57.0%~72.4%)。Xpert单独检测的阳性率(65.6%,42/64)与MGIT960、组织病理学和Xpert联合检测阳性率(70.3%,45/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淋巴结位于纵隔( OR=5.84,95% CI:1.11~30.70, P=0.037)、淋巴结内出现坏死( OR=6.32,95% CI:1.46~27.38, P=0.014)、淋巴结轴向深度≥17 mm( OR=6.61,95% CI:1.41~30.97, P=0.017)是Xpert检测阳性的促进因素。 结论:EBUS-TBNA联合Xpert检测对胸内淋巴结结核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当穿刺样本较少时,可优选Xpert检测。穿刺时选取病变位于纵隔、淋巴结内出现坏死、淋巴结轴向深度≥17 mm的淋巴结进行穿刺可提高Xpert检测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儿童最常见的重症肺外结核病类型,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原检出率低,早期诊断困难,且病死率高、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比例高。在参考国内外儿童结核病和TBM相关文献、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儿童TBM的诊断进展和临床经验,编写了本专家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TB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临床分级、诊断标准及流程等,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和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TBM的早期识别,加强儿童TBM诊断规范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结核的诊治——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甲状腺结核(thyroid tuberculosis,TTB)的诊治经验,以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普外二科2020年4月收治1例巨大甲状腺占位患者,无结核病史,通过B超及增强CT诊断考虑甲状腺癌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TTB。检索国内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国内文献报道的357例TTB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文报道1例经术后病理诊断TTB,经手术及全身抗结核治疗后痊愈。在回顾357例TTB病例中,男95例,女262例,男女比为1.0∶2.8;多数以颈部肿物为首发症状(95.5%,256/268),合并结核中毒症状者53例(19.8%,53/268);59例(20.9%,59/281)合并甲状腺外结核;术前穿刺51例,明确诊断TTB37例(72.5%,37/51);术前怀疑甲状腺癌80例(30.2%,80/265);25例单纯抗结核治疗(8.5%,25/294),269例行手术治疗(91.5%,269/294),其中单侧叶切除100例(37.1%,100/269);术后病理类型中以干酪型多见,154例(57.9%,154/266);2例TTB术后死亡,余例随访6个月~33年无复发。结论:TTB多缺乏典型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易与甲状腺癌混淆,诊断主要依据穿刺病理学检查;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结核临床诊断中应用LAMP技术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潜在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2020年6月~2023年6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依据,纳入非肺结核病组(123例)和肺结核组(182例).分析不同性状痰标本中,应用改良罗氏培养法、涂片抗酸染色法、LAM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情况、诊断结果以及价值.结果:较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LAMP各种样本性状的检查阳性率均相对较高,其中相较于其他样本性状,各项检查对样本性状为干酪痰的检查阳性率均相对较高.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0例,阴性119例,误诊4例,漏诊102例;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104例,阴性120例,误诊3例,漏诊78例;LAMP检查结果显示,阳性135例,阴性121例,误诊2例,漏诊47例.与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查进行比较,LAMP检查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值均相对较高,其中涂片抗酸染色法敏感度、准确度及AUC值均低于改良罗氏培养法(P<0.05).结论:LAMP技术有利于鉴别各种性状样本的结核分枝杆菌,并且对痰液样本中的结核分支杆菌具有较高的检测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肺外结核病473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了解儿童肺外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以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确诊和临床诊断肺外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治住院肺外结核病473例,占结核病患儿36.3%(473/1303),男 269例(56.9%),农村378例(79.9%).发病中位年龄为4.1(1.2~9.9)岁,≤5岁250例(52.9%).经病原学或病理学检查确诊110例(23.3%),临床诊断363例(76.7%),其中结核性脑膜炎占比居首位(202例,42.7%).307例患儿肺外标本中,抗酸染色涂片、Xpert MTB/RIF、结核杆菌培养、病理学检查4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检查和Xpert MTB/RIF阳性率较高.313例胸部影像提示存在活动或陈旧性结核病.截至2022年6月18日,共随访336例,预后好211例,预后差125例(其中死亡2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腔结核病、骨及关节结核病(以结核性脑膜炎为参考)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住院结核病患儿中约三分之一为肺外结核病,最常见为结核性脑膜炎,大多为临床诊断,分子诊断技术Xpert MTB/RIF在肺外结核标本中敏感度较高.≤5岁患儿和结核性脑膜炎相对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结核特异性QFT-TB在结核患者不同类型标本中的检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比较结核诊断实验室特异性细胞免疫IGRAs体外检测QuantiFERON-TB Gold(QFT-TB)方法对肺结核、肺外结核和特殊人群样本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3年1-7月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测结核患者546例[痰涂片阳性(AFB+)146例,痰涂片阳性(AFB-)247例],分子生物学阳性结核患者117例(Xpert 69例,TB-DNA 48例),病理组织学阳性患者36 例.肺外结核患者72例,特殊样本胸水276例,腹水25例.采用QFT-TB方法进行检测,利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比其阳性率和符合率的方法学评估.结果 肺结核、肺外结核和结核密切接触者QFT-TB检测阳性率为83.69%、69.44%和32.41%.在AFB+、GeneXpert、TB-DNA和病理证实确诊为结核病患者QFT-TB方法的符合率为91.09%、88.40%、81.25%和72.2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检测阳性率为60.50%、腹水阳性率为44.00%.结论 QFT-TB检测在辅助诊断肺结核有较好价值,对于基于胸、腹水的检测用于肺外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CT影像组学鉴别儿童化脓性与结核性淋巴结炎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静脉期图像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结合多期CT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对儿童颈部伴有坏死的化脓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9月—2022年5月我院CT增强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坏死并经病理活检或临床确诊为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n=52)或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n=49)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两组患儿10个主要CT征象(最大坏死淋巴结短径、最大坏死结的坏死区/淋巴结面积比、坏死区内有无分隔、坏死区边缘是否光滑、平扫坏死区是否可见、有无钙化、淋巴结强化形状、淋巴结强化程度、淋巴结边缘、淋巴结融合)的差异.使用Radcloud平台,在CT增强静脉期图像上于病变淋巴结内勾画ROI并提取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利用方差阈值、SelectKBest、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对提取的特征逐步进行降维和筛选,随后采用6种机器学习方法(k-最邻近算法、支持向量机、极限梯度提升、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和决策树)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来评估模型对两种不同类型淋巴结炎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之间最大短径、淋巴结边缘、淋巴结融合、坏死区边缘是否规则、坏死区有无分隔、钙化及强化程度这7个征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方差阈值、SelectKBest、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逐步筛选出9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 6 种预测模型中,AUC 分别为 0.76(95% CI:0.54~0.97)、0.89(95% CI:0.72~1.00)、0.72(95% CI:0.52~0.93)、0.66(95% CI:0.45~0.88)、0.81(95% CI:0.60~1.00)和 0.58(95% CI:0.35~0.80),其中以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其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0.78和0.9 0.结论:C T表现结合发病年龄和影像组学模型对鉴别儿童颈部伴有坏死的化脓性淋巴结炎和结核性淋巴结炎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胰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胰腺结核(PTB)是结核病的罕见类型,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胰腺肿瘤.本研究通过总结胰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胰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01月至2021年12月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胰腺病理并确诊的胰腺结核患者23例,按入院时间匹配胰腺恶性肿瘤(PMT)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 23例PTB患者中,男性15例(65.2%),年龄(49±13)岁.PTB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12例(52.2%),其次是体重下降8例(34.8%)和发热5例(21.7%).PTB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MT组(Z=-2.151,P=0.03),两组间临床特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差异.PTB组结核菌素皮试阳性率26.1%;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率为86.7%.PTB组病变部位以胰头为主(12/23,52.2%),伴胰周淋巴结肿大15例(65.2%).PTB组胰周淋巴结肿大更常见(65.2%vs 30.0%,P=0.021),而PMT组胰管扩张更常见(50%vs 0,P<0.01).23例PTB患者中,仅5例(21.7%)为病原学诊断.15例PTB患者入院时首先考虑恶性肿瘤,误诊率高达65.2%.PTB组14例(60.9%)和9例(39.1%)患者分别接受超声内镜细针穿刺(EUS-FNA)和腹腔手术.14例通过EUS-FNA确诊的PTB患者中,6例曾误诊为恶性肿瘤,由此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结论 PTB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常规化验检查与PMT相鉴别,组织病理和病原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点.临床医生应提高对PTB的警惕性,及时进行EUS-FNA有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