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扎根理论的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为提高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 对32例门诊孕产妇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相关信息,探索她们在心理健康素养方面的认识、理解、感受和需求.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主题分析.结果 析出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提升认知、提早识别),支持与沟通(咨询参与、沟通能力、支持网络),应对与调适(压力应对、情绪管理、心境塑造),效能与弹性(提升技能、提高韧性、增强信心)4个主题.结论 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的构建为深化对其心理健康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逻辑基础,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和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初中生物学的课程学习往往是通过不同的单元进行的,单元之间既分离又统一,教师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明确各章节之间的知识逻辑关系很关键.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为学生构建明确的知识网络,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观点,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出发,提高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合互联网及临床资源的探究答辩式教学在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皮肤性病学作为一门病种繁多、病因复杂、形态学强的临床必修课,其见习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在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的今天,结合大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或示范等传统见习教学方法,采用探究答辩式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较明显优势。探究答辩式教学是见习带教老师根据见习主题抛出系列临床问题,然后通过转发网络教学视频变课堂讲授为学生课下学习,诱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分组协作挖掘本院临床资源并制作答辩PPT演示文稿和组织答辩。这种模式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见习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的充满思辨的答辩会,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教学模式的主要应用目标群体为本科生,研究生和规培医生等的教学也可参考本模式进行教学组织和考核模式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范围综述,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方法框架,确立研究问题,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24日。结果:共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9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网络使用特征、社会心理因素、健康老龄化、健康风险感知等。结论: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受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测量工具大多是普适性量表,不同群体、地区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可考虑使用或制订特定的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评估工具,对不同群体特征的老年人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浅谈在教学工作中对医学生科普能力及网络素养的培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教学医院作为医学科研领域的实践单位,肩负着对医学生乃至社会大众开展医学相关科普工作的重任。伴随网络媒介的发展,医学科普工作开展模式也随之丰富,为更好地发挥新兴媒介的智能性、便捷性,医学生的科普能力及网络媒介素养急需提高。本文剖析目前医学生科普能力及网络素养的现状并分析其重要性,论述教学医院在教学工作中对医学生科普能力及网络素养的培养形式与途径,从而不断开创教学医院发展的新局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遗传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4年起我国将临床医学遗传学住院医师培训纳入临床医师培训序列中。我国临床遗传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起步较晚,整体而言临床遗传医师培训和资质认定体系尚处在发展完善之中。我院在《医学遗传科培训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医学遗传学医师培训的基本体系;并结合导师制,探索适用于医学遗传专业的网络教学、多学科疑难病例会诊讨论、阳性病例报告分析会、文献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该方案可较快提升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临床实践技能,以及科研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框架,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对20例延迟就医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根据健康生态学模型的5个层次,将延迟就医原因归纳为11个主题,个人特质层原因包括高龄患者感知觉衰退,足部溃疡未及时发现;行为特征层原因包括糖尿病足知识缺乏,消极治疗心理;人际网络层原因包括家庭支持力度不足,社会支持系统缺失;生活和工作条件层原因包括经济压力大,电子健康素养低,就诊不便;环境政策层原因包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差异,医疗条件限制。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是多层次系统性的,医务人员既需要从个体层面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从系统层面探索相关的家庭、社会医疗支持资源,指导患者获得最佳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的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心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健康生态学理论认为影响个体健康的因素是多层面的,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从个人特质、行为特征、人际关系网络、生活与工作条件、环境政策5个层面分析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针对性、系统的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发展电子健康素养促进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在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就诊的肿瘤患者132例,采用中文版电子健康素养量表(the 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肿瘤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24.21±9.07)分。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户籍所在地、上网工具数量、获取健康信息渠道数量、与家庭成员讨论利用网络查找卫生资源是肿瘤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F=28.020, P<0.001)。 结论:肿瘤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其中老年人、农村居民、缺乏上网工具、缺乏获取健康信息渠道的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在进行电子健康教育时不能忽略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求。家庭成员讨论利用网络查找卫生资源或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在进行电子健康素养促进项目时可充分调动家庭成员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可视化在患者教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学可视化能够帮助提升患者的理解能力,将成为患者教育实践中的有力支持,让患者更多地参与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来,提升健康管理工作能效。目前已有多种医学可视化手段被用于国内外患者教育实践,主要形式包括医学插画、医学影像、卡通漫画、表情符号、视听材料、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实物模型等。可视化内容能够增强患者的理解力,尤其是对健康素养较低的患者,其典型应用包括增强患者对自身病情与医疗信息的理解、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健康自我效能。医学可视化随着技术成本降低将更加普及,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并探寻其用于患者教育的最佳形式。此外,网络上越来越多提供错误信息且充斥商业偏见的可视化患者教育材料亦值得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