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卧床患者靠枕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卧床患者多采用后背垫物体、抬高床头位置等方法来获取半卧位姿势.但现有方法存在执行力不足、角度估计错误、意识不强、遗忘、舒适度下降、易引起压疮和吸入性肺炎等缺点.为了解决现有卧床患者进食体位摆放方法的不足之处,桐乡市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团队特设计了一种卧床患者靠枕,用于卧床患者进食时或其他要求半卧位时使用,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22859891.4).使用时将该装置靠枕放在平坦的床上,靠枕背面紧靠床头用于支撑,防止滑动.患者放于靠置槽内,头部置于第 1 靠置槽内,肩背部置于第 2 靠置槽内,腰腹部置于第 3 靠置槽内,双手放置在靠枕两侧的扶手位置.卧床患者靠枕使用方法简单易学、方便、经济实用、省时省力,而且方便监督检查,能减少误吸、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减轻患方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总编导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我国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老年人慢性病常常与衰弱并存,加强衰弱的识别和防治,把防治慢性病作为减少老年衰弱患者的措施之一,已成为老年医学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期组织刊出了一组有关老年人衰弱与慢性病的专题文章,以利读者对于相关问题有进一步了解认识,并对于全科医生拓展临床、慢病管理及科研思路,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与足部护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与足部护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收治的22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Gavin's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值评分工具、中文版衰弱量表及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行为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与足部护理行为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45%(210/220)。结果:210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问卷标准化得分为(56.65±11.27)分,整体处于中等偏差水平,其中126例(60.00%)患者的护理行为处于较差水平,80例(38.10%)患者处于中等水平。210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27.14%(57/21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衰弱得分与足部及鞋袜的检查、足部清洁与养护、鞋袜的选择维度得分及足部护理行为问卷总分均呈负相关(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衰弱程度、足风险分级和居住状况是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有待提高,其衰弱程度越高,足部护理行为水平越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特征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或延缓患者的衰弱进程,进而提升其足部护理行为水平,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基层医生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老年人群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有较高的重症、住院和死亡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基于近三年来国内外对老年COVID-19诊断治疗指南、共识和所积累的经验,我们组织国内老年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学专家和基层全科医学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对老年人COVID-19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指标监测、居家及基层治疗、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恢复期康复和疫苗接种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对老年COVID-19重症化的危险因素以及转诊指征进行了清晰界定,就应对老年人COVID-19的基层分级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路径。本共识旨在帮助基层医务工作者具备科学、规范管理老年人COVID-19的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老年人COVID-19的重症率和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OPHF)是老年人常见骨质疏松骨折之一,发生率仅次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OPHF患者骨质量差、骨折粉碎、愈合缓慢,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临床诊疗困难。在OPHF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中西医累积了丰富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取得良好效果,但如何结合两种体系优势协同诊疗尚缺乏相关共识的指导。为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就OPHF的中西医协同诊断、治疗与康复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旨在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改善患者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终末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和态度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调查终末期肺癌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终末期肺癌患者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深入访谈,以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及组织,提炼并对主题进行解释。结果:终末期肺癌患者对ACP的认知提炼出2个主题:缺乏ACP相关知识、ACP的确定时间存在较大分歧;终末期肺癌患者对ACP的感受提炼出3个主题:ACP的认可度较高、设定ACP会增加消极的情绪、质疑ACP的作用。结论:终末期肺癌患者对ACP的认可度较高,但仍存在较多误解。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建设,消除其心理顾虑,帮助其实现对未来临终治疗、护理需求的预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时机对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49例,其中男92例、女157例,年龄65~101(80.5±8.5)岁;股骨颈骨折1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5例。24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股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84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术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1例,全髋关节置换93例。根据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分为3组,入院至手术时间≤24 h为早期组(57例),>24~48 h为延期组(95例),>48 h的为晚期组(97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后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转入率、ICU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谵妄、应激性溃疡、贫血、低蛋白血症、压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1个月与术后1年患者死亡率评价预后,比较3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情况、美国麻醉协会分级、手术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早期组手术患者住院时间、ICU转入率分别为(9.4±4.2)d、1.8%(1/57),延期组分别为(10.7±5.5)d、4.2%(4/95),均低于晚期手术组的(12.8±6.3)d、11.3%(1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7.51、χ 2=6.20, P值均<0.05);但3组间ICU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术后压疮、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术后谵妄等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组最低、延期组次之、晚期组最高,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早期组最高、延期组次之、晚期组最低,术后1年死亡率早期组最低、延期组次之、晚期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术后1个月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伤后应尽早手术,入院至手术时间控制在24 h内最佳。入院至手术时间<48 h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1年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癌与非癌老年患者生命末期医疗状况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老年医学科因癌与非癌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肺复苏意愿以及生命末期医疗状况的异同,为不同老年人群开展缓和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查阅2014~2017年我院老年医学科≥60岁患者的死亡病历,记录临床特征、心肺复苏(CPR)签署、维持生命手段的应用及临终前医疗状况,129例根据死亡原因分为因癌死亡组(48例)和非癌死亡组(81例),比较组间临床特点及末期医疗状况的差异。结果:共129例患者,男性98例(76.0%),女性31例(24.0%),中位年龄87(60~100)岁,≥80岁110例(85.3%)。死亡原因主要为恶性实体肿瘤(48例,37.2%)和感染性疾病(47例,36.4%)。与因癌死亡组患者(48例)比较,非癌死亡组患者(81例)中≥80岁的比例高( P<0.05),95.1%(77例)比68.7%(33例);镇痛药物的使用率[5.0%(4例)比29.2%(14例)]和查尔森共病指数(5.7±2.3比8.9±2.7)降低( P<0.01);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中重度失能、口服多重用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当日完成签署CPR意愿的比例70.9%(56例)比39.6%(19例)、呼吸机使用率38.3%(38例)比16.7%(8例)、呼吸兴奋剂的使用率71.6%(58例)比52.1%(25例)增高( P<0.05);不同意CPR、行心外按压、电除颤、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比例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老年医学科生命末期患者情况复杂、终末期医疗负担重,急需开展老年缓和医疗;除了关注癌症患者外,非癌疾病终末期包括症状控制、早期探讨预先医疗计划、避免过度应用维生手段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老年急性肾损伤高风险患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老年急性肾损伤(AKI)高风险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年龄大于65岁患者183例,患者至少合并1个危险因素,评估NGAL对高风险患者AKI预测的诊断效果。根据患者初始血清肌酐(SCr)和基础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组和非CKD组。通过确定受试者曲线(AuROC)下的面积来确定老年急性肾损伤高风险患者最佳诊断阈值。使用单变量和独立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AKI的风险。结果:AKI组血清NGAL水平高于非AKI组[702.5 μg/L(499.2,813.2)比233.9 μg/L(147.2,315.7), Z=8.002, P<0.001]。CKD患者中,AKI组血清NGAL高于非AKI组[1 033 μg/L(845.5,1 447)比288.2 μg/L(221.4,423.3), Z=4.867, P<0.001]。在所有患者中,包含4个变量的模型3比模型0、1和2显示出更好的AKI预测能力( R2=0.743, P<0.001)。在CKD组中,血清NGAL预测AKI的AuROC高于血清光抑素C(CYS-C)组,而非CKD组则相反,血清NGAL预测AKI的AuROC低于CYS-C。 结论:血清NGAL可作为预测老年人群高危风险患者AKI的有用生物标志物,特别在合并CKD的患者中,NGAL对AKI的预测价值优于传统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整体健康管理的“3+X”多学科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老年人整体健康管理涉及慢性病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已患慢性病的院外治疗及护理、老年综合征的评估及干预、功能评估及功能维持与修复、营养评估及干预、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等,包含多学科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问题。依靠健康管理师单一健康管理方式难以满足老年人整体健康管理需求。“3+X”多学科老年健康管理模式以健康管理师、老年医学专业医生和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组成的核心团队(“3”)为基础,以营养师、精神心理医生、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及内外科各亚专科医生组成的辅助团队(“X”)为重要支撑,采用定期集中健康指导与常态化随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最佳个体化健康指导,使老年人整体健康得到连续的动态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